能源互聯網迎來風口 萬億市場迷思待解
從「霧裡看花」,到前景可期,在制度的保駕護航之下,得益於儲能成本的大幅下降,能源互聯網的風口已經到來,55個首批示範項目呱呱落地,能源互聯網從概念構想大步邁進實操階段。
破冰能源互聯網的風口已經到來
「去年、前年大家還在討論什麼是能源互聯網,為什麼要做能源互聯網,能源互聯網可能會長什麼樣子。但是今年我們傾向於稱之為落地之年,也就是怎麼去做。」8月28日,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能量管理與調控研究中心主任孫宏斌在國家能源互聯網產業及技術創新聯盟全體成員大會暨2017國家能源互聯網大會上表示。
能源互聯網的概念逐步從模糊走向清晰,源於政策的頂層設計定調。2016年2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和工信部聯合發布了《關於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的指導意見》,勾畫出能源互聯網未來發展的基本雛形。
今年1月,國家能源局公布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範工程共23個項目;3月,國家能源局首批「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範項目評選結果完成公示,示範項目共計56個,至今已陸續開工,從「願景」步入「現實」。孫宏斌表示,「示範項目的落地非常深入,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國家能源局,包括科技部有很多的項目在支持,資金的投入的體量也很大。」
《能源》雜誌記者在2017國家能源互聯網大會上了解到,為促進能源互聯網的健康有序發展,計劃分為兩階段推進,2016年到2018年先期開展試點示範,後續推廣應用。國家能源局在能源互聯網的示範項目申報的近300多個項目中,確定了首批兩大類9小類55個示範項目,原則上應於2017年8月底前開工,並於2018年底前建成。項目涵蓋城市、園區、跨區等綜合示範,電動汽車、能源大數據等,單位也有多元化的特徵,符合能源互聯網的階段性目標。
乘著政策東風,各行各業紛紛對「互聯網+」鼓與呼,作為我國實現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能源行業馬不停蹄地與互聯網進行結合。國家能源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將能源互聯網的含義描述為新能源技術和新的用能方式與產業模式的一個結合,是能源革命的落實和體現,也是能源互聯網的意義。
杜祥琬院士認為,發展能源互聯網是能源轉型的特徵之一,使傳統的能源產業升級成為具有雙重屬性的產業,即既是能源產業又是能源服務業。「這個能源服務業是以用戶為中心的,以提高能效和服務水平為宗旨的服務業,使大眾得到更方便、更高效、更節約的能源服務」。
作為朝陽業態,能源互聯網成為推動我國能源革命的重要戰略支撐的同時,也催生出新業態和合作模式,互聯網巨頭阿里、騰訊涉足能源互聯網、中廣核與中國聯通強強聯手、遠景能源搭夥微軟、埃森哲,激發出更多的想像力,因此成為多方的關注焦點。
數據顯示,能源互聯網試點示範工作將於今年帶動超過400億元的投資,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元,拉動儲能、智能電網等相關設備的發展。政策的衝鋒號一吹響,群雄逐鹿,風電、光伏、儲能、新能源汽車以及互聯網巨頭等紛紛觸網,一些A股上市公司也開始動作,社會資本作為投資方甚至爭取作為控股方積极參与能源互聯網項目,搭上這趟飛速發展的列車。
難題技術、壟斷、商業模式迷局
在成為創新創業樂土的同時,不應忽視的是,我國能源互聯網目前仍處於破冰之旅最關鍵的時期,推進起來並不輕鬆,電網安全性面臨挑戰,需要先進有效的技術支撐。
北京智中能源互聯網研究院院長李鳳玲表示,「能源互聯網是四類試點示範的基本要素,我們強調多能,多能的核心實際是電能,集成載體是配網,優化的關鍵是技術。所以電能、配網和技術這三個環節解決好是至關重要的。」李鳳玲認為一個好的能源互聯網應具備自給、自控和自愈三方面的能力,即減少對電網的依賴度、增加發電曲線確定性、具備良好的應急能力。
孫宏斌則將技術上的核心問題歸結為複雜的多能流網路的最優控制問題,「如何來通過多能互補源網荷協同實現安全供能前提下的效益最大化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無論是園區還是智慧城市,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要想真正地觸動現實,必須將障礙掃除。最大的掣肘因素,在於能源系統的壟斷性。「互聯網都是在市場經濟最活躍的領域裡取得成功,而能源系統在全世界裡面都是最壟斷、最頑固、非市場化的市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在大會上表示,「我們必須要充分認識能源商品的定位,它就是一個商品,一個普通的商品,它通過互聯網可以到千家萬戶,這是共享的思維方式。」
北京先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邵率對此持相同的看法,「發展過程中存在存量和趨量,眾多能源已經形成穩定的運營,再好的機制再動別人碗里東西很難做,而且沒有先進性它會用各種各樣方法阻撓你。任何靠國家補貼所謂的產業化我認為都不是真正的產業化,一個產業只有形成商業閉環才能真正形成產業拉動。」
值得一提的是,能源互聯網迄今為止缺乏「明星爆款」,目前來看沒有賺錢、說服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模式。「因為創新,商業模式必然在現階段沒有特別好,沒有特別明確的產品,只能等,這個事情不是金融人能夠解決的,」信達證券研究開發中心總經理郭荊璞直言道,「一個企業商業模式一定是由企業解決,甚至有些國家可能政府引導,政府經過研究這是一條賺錢道路大家做這個事才行,金融永遠跟在實體企業後邊。」
此外,國家雖然鼓勵能源互聯網項目,但是沒有專門出台政策,金融領域看不到其像普通行業穩定前進,也看不到國家穩定政策,導致在整個投資組合裡邊吸引力不夠強,面臨金融困境。
政策界限的清晰將有助於協調關係時的有據可依,在目前的發展階段完全依靠市場機制和社會資本的積極性很難突破,政府的支持力度是關鍵。「儘管這次能源互聯網55個試點示範項目,並沒有對於政策性規定都那麼清晰」,李鳳玲表示,市場具有壟斷性,打破現已形成的利益格局,即便是增量市場,也會被電網公司視為預期利益。「如果電網公司不配合,社會資本將寸步難行。因此,政府對於試點示範項目的強力推進至關重要。」(《能源雜誌》席菁華)
點擊展開全文
※綠能寶凶多吉少 「互聯網金融 光伏」行不通?
※雙積分實施推遲一年 新能源自主品牌市場挑戰將更加嚴峻
※中國領跑全球光伏發電市場 光伏配件需求持續旺盛
※外媒:中國積極發展新能源 全球擔當獲點贊
※無線充電距離我們的生活有多遠?
TAG:能源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