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煤價漲了但行業脫困了嗎?

煤價漲了但行業脫困了嗎?

如今,煤炭價格在歷經四年大幅下跌後觸底回升,一些朋友認為價格過高了,行業脫困了,煤炭又火了。如何理解當前形勢,又該如何面對,確實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價格漲了行業恢復了嗎?

動力煤價格從2011年的855元/噸經歷了連續4年的大幅下跌。當前,煤價自2016年初的最底谷370元/噸歷經一年反彈至580元/噸,短短一年左右時間漲幅56.8%,不得不說煤價漲的有些快。

但必須理性看到,相對於行業長達4年的下行期而言,當前的價格持續不到1年,煤炭行業在長期下行期欠發的社保、工資,減少的開拓與準備,超期使用的設備,不斷積累的高息負債都需要時間來慢慢消化,只有煤價穩定在較高水平一段時間,方可能實現國家提出的行業脫困發展目標。一切看到價格上漲就高呼行業已恢復或是重拾暴利的朋友,是不了解煤炭行業,對行業極不負責任態度的體現。當前,行業利潤雖大幅提升,但賬面利潤的改善不等於現金流的改善,在負債率高企、融資成本上升、銀根收緊的金融環境下,企業的資金周轉仍然捉襟見肘,應對償債高峰依然力不從心。正如下面兩張圖所示,反映了國內主要煤炭企業盈利和償債能力的情況。從凈資產收益率、銷售毛利率等指標看,盈利指標自2016年是有所好轉,但從資產負債率來看仍然處於高位,且更重要的是反映償債能力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在2016年繼續下降。今年6月份,在我們調研一些大型煤炭企業時,也發現了其現金流仍然非常緊張,主要原因在於負債高、貨幣緊、成本升,償還本息的壓力依然很大,這才是行業最真實的一面。

更何況當前仍處於去產能階段,很多煤企所屬煤礦的借貸是「統借統還」,關閉退出落後產能是資產層面的退出,但負債確留在了集團。以華東地區一家大型煤炭企業為例,截至2015年底,9對擬關閉退出礦井涉及負債總額76億元(直接明確以礦井為主體的債務),另外集團公司「統借統還」煤炭債務51.2億元。據測算,9對礦井關閉退出後,將導致母公司負債率提高8.7個百分點,每年增加財務費用3600萬元以上。如若沒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煤價做支撐,恐怕很多企業難以承受如此的負債還款壓力。

因此,請社會各界尤其是產業人士理性一些,煤炭行業的暴利時代已然成為歷史,如果只看到賬面利潤大幅提升的表象,從而不知所以然,好了傷疤忘了疼,不免會再次跌落底谷。

二、行業下行期有哪些經驗教訓值得反思?

回顧煤炭歷史,大致經歷了百廢待興時的「有水快流」,黃金十年時的「高速擴張」,周期下行四年的「產能過剩」,以及當前的「觸底回升」。這一系列變化背後,是宏觀經濟、能源結構、產業政策、企業力量綜合影響的結果。在還沒有被當前高啟的煤價沖昏頭腦前,還是需要認真反思長期下行的四年里,有哪些經驗教訓值得總結,只有清醒的認識過去,才會從容面對行業周期性變化,當煤價再次下跌時有效應對。我想主要有四點。

一是煤炭需求高速增長期已宣告結束,不應再抱有幻想。煤炭長期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的62%以上,伴隨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回落到中高位,以及產業和能源結構調整,煤炭消費量增速高企的階段也宣告結束,不會再次回到黃金十年,小幅提高再過渡到穩中趨降將是中長期趨勢。

二是企業以量補價絕不可行。煤價下行期,部分企業為了自身利益,價格越低越超產,以增加產量、優先開採低成本煤層來彌補價格下跌帶來的負面效應,行業陷入了惡性循環。事實證明,這種行為只會使價格越跌越深,全行業加速惡化。

三是降低煤炭價格不能啟動市場。煤炭消費是剛性需求,其消費量相對價格的彈性很低。因此,價格提高對消費量的衝擊不明顯,相應的,降低價格也不會對全社會總需求產生明顯影響。靠打價格戰,喪失底線的降價對於需求而言毫無意義。煤炭是上天賦予我們的寶貴資源,賤賣國內優質資源也是極為不負責任的表現。

四是投資衝動的後果非常嚴重。在「十二五」初期,行業已呈現見頂之勢的情況下,部分煤炭企業仍然熱衷於擴張性投資,電力央企也紛紛擴張其煤炭資產,再加之地方推動的兼并重組,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是當前高企的負債和緊張的現金流原因所在。

三、行業該如何面對當前形勢?

不難看出,煤價反彈時間不長,行業恢復言之尚早,健康發展更待時日。回顧過去教訓深刻,面對未來仍需理性。痛定思痛,對於當前煤價而言只是理性回歸的過程,沒有任何可以放鬆警惕的理由。尤其應看到現在煤炭價格的觸底回升並非由需求的大幅改善造成的,基礎並不牢固,而是有效產能相對不足導致。所以切不可回到黃金十年時期狂熱狀態,盲目投資,繼續增加產能,而是要堅定國家去產能的目標不動搖,從意識上和戰術上做出根本性調整。

一是意識上切實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規模不等於效益,大而美與小而精同樣重要。2016年全國煤炭產量34億噸左右,降幅9%,卻使得煤炭企業利潤增速達到了200%以上,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與其擴張規模,不如內部挖潛。產能控制了,安全保障了,環境友好了,價格提高了,效益回升了,企業做強了,何樂而不為?

二是嚴格按照核定能力組織生產。以往習以為常的超能力生產雖然保障了供應,但也嚴重衝擊了市場,擾亂了相關規劃,同時給安全生產和環境承載帶來了壓力。當前,社會輿論高度關注,安監部門嚴格執法,全行業踐行自律,企業對高煤價也普遍沒有了超產的衝動,從你超我也超,變成了大家都不超,依法依規組織生產。法治社會建設過程中,絕不容許再有超能力生產的現象存在,這是原則和底線,誰突破了底線,必將受到公眾的譴責和法律的嚴懲。

三是藉助行業周期性復甦期降槓桿。當前全國煤炭企業的整體負債率仍然保持在70%以上,部分大型煤炭企業高達80%以上。如此高的負債率是黃金十年期極度擴張造成的,也是極不健康的,且伴隨關閉退出落後產能,核銷資產,有進一步上行的風險。應清醒的看到,煤炭行業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有當前的周期性向好,就有今後的周期下行。只有藉此機會,利用煤價回升帶來的現金流改善降低資產負債率,方能應對今後的周期下行,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

四是儘快調整產業結構。一方面是煤基產業結構調整。藉助當前政策紅利,儘早徹底退出落後產能,集中精力做優先進產能。近期,國際礦業巨頭嘉能可在一方面與兗煤搶奪澳洲頂級的聯合煤炭資產同時,一面出售其在昆士蘭州的煤炭資產,便是明智地調整結構之舉。另一方面是拓展能源相關產業。我國的能源結構調整繞不開煤炭,煤炭也應在能源結構調整中爭當先鋒。以煤為基,發展風、光等可再生能源。企業可發揮煤礦用電多、負荷穩定、網架現成的優勢,利用廢棄工業場地、井田地面範圍及其周邊地區積極探索發展風電和光伏發電,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也可以有效降低用電成本,若能結合自備火電廠,更可實現多能互補,結餘電量優先上網銷售,實現產業轉型發展。

再回到開篇的疑問,煤價漲了,行業真的脫困走向健康了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而且行業離著真正的脫困健康發展還有很大距離,價格的短時間復甦不足以彌補過去周期下行的欠賬,更不足以使企業應對當前緊張的資金周轉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即便價格持續復甦,企業基本面貌徹底改善,恢復到正常水平,也未必是行業真的走好了。煤炭產業必須要從意識上徹底拋棄數量速度型發展模式,嚴格按核定能力依法控制產量,認真調整自身資產負債結構,理性對待煤炭市場,方才是真正的向好,方才能實現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中國煤炭網  左前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能源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能源互聯網迎來風口 萬億市場迷思待解
綠能寶凶多吉少 「互聯網金融 光伏」行不通?
雙積分實施推遲一年 新能源自主品牌市場挑戰將更加嚴峻
中國領跑全球光伏發電市場 光伏配件需求持續旺盛
外媒:中國積極發展新能源 全球擔當獲點贊

TAG:能源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