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豆瓣日記:歲月一碗捶肉湯

豆瓣日記:歲月一碗捶肉湯

本文作者「科幻少年一點紅」,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捶肉湯是外婆家的「家傳菜」,在桐樹院街坊四鄰中頗有口碑。

這道湯的做法,是老太太(我們那裡的風俗,是管曾祖一輩的老人都叫做太太的。老太太是外婆的母親)傳給外婆,外婆又教會我媽的,做起來倒是不難。

挑上好的豬瘦肉切片,大小隨意。放醬油、五香粉,肉片在碗里腌上一小會兒。腌好好肉片上裹上一層生粉,然後就放案板上用菜刀背捶打。橫著豎著捶打幾十下,瘦肉片比原來大了一倍不止。鍋里水燒開,捶好的肉片丟進去煮,三五分鐘就熟了。放細鹽、味精,也可丟些菠菜、紫菜(紫菜做出來湯較鮮),勾芡,起鍋,再撒些香蔥花兒。

這道湯,湯口清淡有味,肉片軟滑細嫩,老少皆宜。媽媽在家裡常做。

讀袁枚《隨園食單》才曉得,「捶」這種做法古已有之:「將整雞捶碎,秋油、酒煮之。南京高南昌太守家制之最精。」 《食單》中的菜,有不少是袁道聽途說而來,有不少菜,他不但沒吃過,說不定連見都沒見過,有不少誇飾不實之詞。比如這道「捶雞」,將整隻雞捶碎,是怎麼個「捶」法,又是怎麼個「碎」法,都語焉不詳。

大概是拿根小木杖,在雞身上不停地輕輕捶打,將其捶得骨酥肉爛。可整隻雞的雞皮則萬萬不可捶破一丁點兒,那就沒了看相。捶好的雞下秋油、料酒,小火慢煮,那滋味真叫進到了雞的骨頭縫裡。然後,收汁,裝盤,端到桌上,看起來還是囫圇圇的一隻雞,吃起來肯定不粘牙,唇齒留香。這道「捶雞」全在手上的分寸。

汪曾祺的老友林斤瀾是溫州人,溫州有道菜叫「敲魚」。林斤瀾在其「矮凳橋風情」系列小說《溪鰻》里寫道: 「世界上再沒有別的地方,吃魚有這種吃法。本地叫做敲魚,把肉細肉厚,最要緊是新鮮的黃魚、鱸魚、鰻魚去皮去骨,蘸點菱粉,用木槌敲成薄片,切成長條……」 「敲魚」也叫「魚面」,魚面也沒有一點魚樣子,看上去是扁麵條,或是長條面片。魚面兩個字是說給外地人聽的,為的是好懂。

一碗熱氣騰騰的魚面,顏色、厚薄、口勁、湯料無一不講究,聞著吃起來儘是鮮味、香味、海味、清味,也不知道林老請汪老嘗過這道家鄉味沒有?

捶肉捶雞也罷,敲魚也罷,都不在食材上作文章,講究的都是手上功夫。「捶」「敲」變化了食物本身的肌理和口感,也更容易入味。

有次看電視,知道上海式西餐里有道「炸豬排」。豬排下鍋炸之前,也是先用肉錘拍打,使肉質鬆軟。炸出來的豬排外脆里嫩,吃的時候還要配上辣醬油。這和老太太的「捶肉湯」,有異曲同工之妙。

以上說的都是富貴事、風雅事、洋氣事,以前的貧家小戶,有雞有魚吃就不錯了,怕也不會在做法上下這麼大功夫吧!

老太太雖會做捶肉湯,一輩子也沒吃上過多少回。她是鄂東南人,四幾年「跑老日」(躲避日寇侵擾)跟著老太爺來到這座鄂西北小城。太爺的生意在戰亂中損失慘重,憂急而死。老太太孤兒寡母,舉目無親,拉扯外婆、舅爺、舅奶奶長大,人間的苦處都嘗了個遍。

老太太精神強韌,身體硬朗,一直活到八十多歲。她晚年特別「好吃」,就是吃碗麵條,她也一定要在碗里放一勺豬油,擱點味精、蔥花兒、胡椒粉,調好了湯才吃面。這都是在難難的日子裡餓狠了,餓怕了。

現在吃到捶肉湯,有時還是會想起老太太,想到在外婆家跟老太太一起度過的光陰,那湯里便有了歲月的味道。

(全文完)

本文作者「科幻少年一點紅」,現居襄陽,目前已發表了493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科幻少年一點紅」關注Ta。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豆瓣日記:如何無痛減肥12斤
豆瓣日記:《霍亂時期的愛情》:信與不信
豆瓣日記:你好,小確喪時代
豆瓣日記:記一次不成功的自殺
豆瓣日記:「我未成名君未嫁」和「恨不相逢未嫁時」都不是愛情

TAG:每日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