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印尼「瘮人」喪葬習俗,其實卻飽含參透生死的溫情!

印尼「瘮人」喪葬習俗,其實卻飽含參透生死的溫情!

框哥說:今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傳說中元節當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在古時候,中元節比七夕節、清明節都要熱鬧,還記得電影《綉春刀2》的開頭,就是明朝時期中元節熙熙攘攘的景象。我們中元節祭祖祀鬼的種種習俗古來有之,然而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上生活著一群托拉查人,那裡的逝者——包括他們的遺體——與家人並不分離。

攝影:布賴恩·萊曼 BRIAN LEHMANN

「我們這樣做是出於對他深深的愛和敬。」

上圖,在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偏僻角落,塔龐·拉拉於2006 年去世,享年 65 歲;一位家人照料遺體時扶正他戴的眼鏡。

絕不讓死者無人陪伴。

孩子們會稱逝者為「馬庫拉」,意思是「病人」。

「我們相信即使父親成了馬庫拉,他的靈魂還在這個家裡。」

在托拉查這個地方,死重於生。

家人和朋友在檢視黛博拉·毛帕的遺體。她死於 2009 年,享年 73 歲。遺體用福爾馬林處理過,會緩慢木乃伊化,如果保存良好,據說能為子孫帶來福澤。

托拉查人循序漸進的殯葬行為,比起我們」人死如燈滅「的倉促葬禮,是否更能體諒悼亡者的哀慟心情?

家人把據說活到了115歲高齡的龐孔·蘭 特·蘭特的遺體用座椅支撐起來,讓他榮耀門楣。這種罕見的祭拜行為名為「嘀啪嗒咚哐」,只有上流家族才會舉行。托拉查殯葬習俗至少可追溯至公元 9 世紀。

我接近這樣的場面,本來是有些忐忑的。畢竟一般人看見死屍會覺得毛骨悚然。可是在看過幾次之後,我發現自己出奇地平靜和好奇。每個人都喜氣洋洋,衣著光鮮,那份快樂看起來非常真摯。有一股霉味,就像一堆捂了幾年的濕毯子翻出來。場景當然古怪,卻意外地並不瘮人。

「有句俗話,說在托拉查地區,人活著是為了死的風光。」

男丁們把母親的遺體抬向墓室的時候,緹尼·帕提永一時難抑悲痛。愛思特爾·帕提永死於十個月前,終年62 歲。此前她的遺體一直停放在家裡,親人用這段時間細細籌辦了她的葬禮。

但跳開世俗、葬禮費用等世俗羈絆,

回到這一習俗本身,

我覺得,

托拉查人可能只是比我們更深地參透了人類面對死亡時的普遍心理。

為什麼我們把自己推到對死亡如此避諱的地步?

質疑托拉查人為何會有這種習俗是沒有意義的,

它與我們諸多喪葬習俗其實並無本質差異,

都寄託著我們深深的哀思,

和滿滿的懷念。

克里斯蒂娜·班內於 2011年離世,此刻她的遺體被兒子巴托洛梅烏斯·邦加舉起,孫子傑里·普特拉·邦加在一旁擺姿勢合影。托拉查人有一半以上在外地生活,葬禮是家族團圓的盛事。

有人把自家的祖墳指給我看。

他說裡面沉眠著十多位親人。

「我父親就在裡面。但我還在世,所以他並沒有真死。

我母親也在裡面,但我有女兒,所以她也沒有真死。

我的女兒們接替了我母親的位,

我接替了父親的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雷佳音:開啟360度全死角帥哥的後半生
天高雲淡,層林盡染,秋日悄悄來襲!這個秋天你將會在哪兒?
只有在這裡,人類才能與灰鯨進行「親密接觸」
赴朝旅遊禁令生效之際,最後一批美國遊客前往朝鮮
如果這學期我好好學習,媽媽你能不能送我一隻小動物?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