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下的衛國,憑什麼最後一個才被秦國所滅?
中國歷史頗為源遠流長,更是歷盡眾多國家、朝代的更迭,朝代的更換,更是踏在別的國家的斷壁殘垣和無數子民、士兵的屍體之上。有的國家從開始建國,然後走向昌盛,再來卻是衰敗和滅亡;有的國家從區區數里之地的小國,慢慢壯大,竟是走上了一統天下的征程。不得不說,有的時候真的是人各有命,想當年即使是一個泱泱大國,亦可被小國所吞併。可是,歷史上卻有一個小國,因為面積狹小,國力不夠強盛,反而存活了下來,並且讓自己在歷史中,存活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想來,這個國家的子民是幸福的,沒有連年的征戰,可以平靜的度過好幾代人。這個國家,是衛國。
周朝時期,有一個政治制度,可以說,周朝的覆滅和這個政治制度有著很大的聯繫——分封制。這個制度,把王室中的人,一代代分封下去,本意是好的,希望這些人可以治理當地,並且守衛自己的家園,可是在這樣的制度下,卻弄得國家的領土割裂的支離破碎,更重要的是,人的慾望都是無止境的,沒有人會覺得錢少,也沒有人會覺得自己的領土太好。一代一代的分封,領土面積日益狹小,更有被分封到土壤貧瘠的地方的諸侯尚覺不公,一個,兩個,這些人越來越多,這時候,他們遇上了一個好時機——王室衰微,這簡直就是上天賜給他們的機會,一個諸侯國立國了,眾多諸侯國「揭竿而起」,大的吞併小的,強的吞併弱的,戰爭似乎總也沒有盡頭。
在黃河以北的一個小地方,早在周朝時,就建立了一個小小的諸侯國——衛國。這個國家的國主級位算不得高,只是一個小小侯爵。可是面積小不代表人心小,衛國能夠長期存在,少不了國主的品性、能力,就拿衛國的武公來說,在他的帶領下,衛國就曾強盛一時,但他的強盛並沒有讓他膨脹他的野心,在周平王遷都的時刻,他甚至出兵,幫助周平王。
衛國也不是盡為有才之國主,他就曾經出現過一個驕奢淫逸的存在,因為這個國主的存在,衛國也曾短暫的失國,好在在這場內亂中,尚有五千遺民存活了下來。懷著對自己國家的熱愛,揣著寄居的幾個國家的資助,這個國家把都城搬遷,然後建立起了新的衛國。雖然重建,但從此淪為小國,不復當年的繁華。之後的再次遷都,經濟的繁榮似乎成了這個國家最後的絕唱,從此以後,衛國的國力一下再下,最後為魏國所滅。
魏國滅了衛國,卻把這片屬地變成了自己的附屬國,將衛國國主的別支後裔奉為君。成為附屬的衛國繼續在夾縫中微弱的生存,直到最後一位衛國的國君被廢,衛國才走向真正的滅亡。從周朝的諸侯國,到魏國的附屬國,衛國堅強、努力的存在著,這個小小的國家,竟成了周朝諸侯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所滅的國家,這大抵,是哪個國家的國主都沒有想到的事情。
※此地為全國輸送40%抗戰兵力,26萬餘英魂血灑大地,它是?
※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什麼被稱為世界上最奇怪的戰爭?
※母親深明大義,兒子抗日英雄,毛主席稱其民族英雄
※「龍潭三傑」之一,周總理高度讚譽,死於張國燾之手,他是?
※為什麼說曹操是三國時期最悲催的人物?原因其實很簡單
TAG:Wit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