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德育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新發布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對中小學德育工作進行了極為完整的系統釐清,既回答了體現頂層設計教育大局的理論性問題,又探索出了契合中小學德育工作實際的可行性答案。
那麼,《指南》到底新在哪裡,《指南》怎樣幫學生立好德?有了《指南》,德育工作應怎樣開展?
《指南》新在哪裡
「《指南》的發布是落實黨和國家對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發布會上說。
近年來,中小學德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中小學生思想道德表現積極健康向上,同時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重知識傳授輕實踐養成,德育工作各學段之間還沒有形成有效銜接等。因此,對中小學德育工作迫切需要加強頂層設計,著力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呂玉剛說,一些基層教育部門和學校希望教育部能夠出台一個科學、規範、可操作性強的德育工作指南,明確中小學德育工作「做什麼」和「怎麼做」,將德育工作落細、落小、落實。因此,這次出台《指南》就是為中小學開展德育工作提供一個基本遵循,也作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督導、評價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指南》還在具體的闡述中,與時俱進,新增了許多內容。如強調「推動實行垃圾分類,倡導綠色消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重視「情緒調適、升學擇業、人生規劃以及適應社會生活等方面教育」等。
「跟以前相比,更有針對性了。」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衛國認為,根據中小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能力和教育規律,按照小學低年級、小學中高年級、初中學段、高中學段4個階段,《指南》提出了分層次的德育目標,明確不同階段具體目標要求,既強調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又突出德育的有機銜接和逐級遞進。
《指南》怎樣幫學生立好德
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林丹說:「《指南》將具體實施範疇落實、落小、落細於中小學德育工作全程,且將實施要素細化到不同學科、各類課程、儀式活動、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家校合作等具體方面,體現了極強的操作性和實效性。」
《指南》在「實施途徑和要求」方面提出了「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六大途徑。
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耿申看來,這六大方面既是德育途徑,也是德育方法。他說:「如果說榜樣示範、情感陶冶、實踐鍛煉等是微觀而具體的德育方法,那麼,課程、文化、管理、協同等途徑,以及條件、隊伍、科研等保障就是中觀層面的德育方法。而根據各地區、各學校實際對德育目標進行細化表述,對德育內容進行整合設計,則可視為宏觀層面的德育方法。」
作為一線教師,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楊培明看到《指南》備受鼓舞,他說:「這一主張不僅明確了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同時對學科教學的育人價值給予了充分肯定。這一論述對中小學克服教育的過度應試化傾向、減輕學生負擔、回歸育人本質,具有很強的引領作用。」
楊培明認為,《指南》的發布,對於糾正目前「育分不育人」的傾向有著積極意義,與國家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總體戰略緊密呼應,是德育工作理念的新突破和德育途徑的新拓展,充分體現了教育的科學性和系統性要求。
《指南》如何為德育工作「保駕護航」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程方平指出,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一些組織保障和要求還停留在形式或表面上。德育工作成為上級要求下級的任務,硬性而僵化,被動而不上心,沒能轉變成教育者、成年人和相關部門自覺與用心推進的使命。《指南》的出台將改變這種情況。
「德育也不能僅是德育副校長、德育主任、班主任、團隊工作者的工作,而應是校長和所有教職人員的神聖職責。」程方平認為,對《指南》強調的「德育為先」「德育滲透」等原則,學校應該有意識地發掘孕育在各科教學中的科學精神、實證方法、高尚情感、社會體驗、愛國情懷、英雄人物、歷史事件和優秀文化傳統等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價值。
在程方平看來,德育工作真正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並非僅是設崗、安排職務和制定管理條文,而應使全社會、使學校的所有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自身崗位上自覺推進德育工作。
他舉例說:「現在部分學校探索的家長委員會、學校社區合作機制及資源共享和聘任法制副校長等,都有許多很好的經驗可供分享。因為德育的對象不是標準的器物,而是一個個活生生且不同的人,所以,德育實施最重要的策略應是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因師制宜。」
本報北京9月5日電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06日第1版
※由一則教學片斷看課堂問題
※「擇班熱」如何降溫
※頻繁「辦報」何時休
※家訪形式不是個問題
※做好控輟保學 服務全面小康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