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都說中國戰馬矮如驢,難道中國古代真的沒有高頭大馬嗎?

都說中國戰馬矮如驢,難道中國古代真的沒有高頭大馬嗎?

每當在電視上看到外國的閱兵或者馬術表演的時候,觀眾們往往會被那些矯健的騎士與高大的馬匹所吸引。因為在國內,是很少能見到如此高大的馬匹。即使有心人前去內蒙等有著大片草原的地方去騎馬,見到的馬匹也經常是相對矮小的,有的馬匹乾脆就和驢子差不多大。

法國閱兵時隊伍前列的騎士

無獨有偶,抗戰時日軍所騎乘的「東洋馬」也以高大、健壯著稱,「戴花要戴大紅花,騎馬要騎東洋馬」,反映了那個時期日軍所用戰馬的優異與珍貴。

二戰時的日軍雖然身高不高,但是所騎乘的戰馬普遍都很高大

這些情況,也就導致了很多對於國產馬種的鄙視,以及中國古代騎兵實力的質疑。畢竟戰馬質量不夠好,騎兵的戰鬥力也會大打折扣。

南北朝時期的重甲騎兵

然而,對中國古代軍事有所了解的朋友們都知道,中國古代不缺乏重裝騎兵。如果沒有高大優良的戰馬,甲騎具裝自然無從談起。

那麼,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高頭大馬呢?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要先關於馬匹的體格指標的兩個重要概念,那就是「肩高」和「掌」。所謂「肩高」指的是馬匹從肩胛骨到腳的距離。一般像馬這樣的動物,測量高度時都以肩高為準。而「掌」則是一個長度概念,一掌大約為10厘米,傳統上經常以掌的單位來計量馬匹的身高。

馬的肩高概念

中國人使用馬匹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商代就開始將馬匹用來騎乘了。大量收錄西周時期詩歌的《詩經》中,也能找到大量有關馬匹的詩詞。同樣也可以說,中國人的養馬史源遠流長。

西漢的輝煌武功,有駿馬的功勞在

但是憑心而論,中國本土的馬種並不算好。先秦時代大多以體型較小的蒙古馬為主。從秦兵馬俑中體現出的馬匹形象來看,此時中國本土的馬匹耳朵長、馬蹄小、馬鬃短、馬尾細、肩高較低。根據《周禮》的記載:「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經過換算可知,先秦時代中國本土馬匹的平均在138厘米左右,既為14掌左右。另外,漢代時,禁止肩高135.7厘米以上的馬匹出關,也可以做為例證。

反映秦國馬匹面貌的兵馬俑

不過,在西域周邊的中亞地區,卻有著優良的騎乘馬種。尤其是被稱為「汗血寶馬」的大宛馬,與威名遠播的帕提亞重騎兵所使用的尼撒馬有著共同的祖先,是當時世界上最優良的馬種之一,平均肩高一般都在十五掌左右。

著名的征服者漢武帝北擊匈奴,開拓西域,並從西域諸國引入了「烏孫天馬」和「汗血寶馬」,極大的改良了中原地區的馬種。漢代戰馬的雕塑相比秦代馬匹雕塑耳朵變短,口裂、馬蹄增大,胸脯更寬,肩高也明顯增加。西域良馬對中國馬匹的改良效果由此可見一斑。無獨有偶,蒙古西征進入中亞後,也開始迅速的淘汰蒙古馬轉而使用中亞地區的良馬。

「汗血寶馬」與帕提亞重騎兵所使用的戰馬有著共同的祖先

此後,歷朝歷代,中原王朝都對馬匹的蓄養十分重視。對於帝王將相來說,擁有一匹高大的寶馬良駒更是身份與能力的象徵,還可以在戰場上獲得極大的優勢。例如著名的馬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就以愛馬著稱,他的「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根據復原肩高就在150厘米到160厘米左右,屬於上等良馬的範疇。

到了明代,關於馬匹的重要性,明太祖朱元璋仍有清醒的認識:「自古有天下國家者,莫不以馬政為重,故問國君之富者,必數馬以對。」

颯露紫

而根據法國在1813年12月12日的《征馬法令》,1.529米~1.597米的馬匹用來供應胸甲騎兵,1.502米~1.543米的馬匹用來供應龍騎兵,輕騎兵的馬匹要求則是1.434米~1.489米。可見直到19世紀,150厘米左右身高的馬匹依然是優秀的戰馬。由此可見,中國古代戰馬相對於其他地區並不落於下風。

拿破崙戰爭時的騎兵

那麼,中國本土馬匹,在上個世紀明顯矮於歐洲甚至日本的情況是如何發生的呢?

首先,現代歐洲以及日本的高頭大馬也並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這些高大的馬匹是在大約在17世紀之後,逐漸由人工選育出來的。例如現在世界一流的英國純血馬,就是自17世紀中期開始培育的。抗戰時日軍所使用的「東洋馬」,其實也大多數都是從西方國家,特別是法國引進的。

日本《異國產馬圖卷》中記錄的良馬

另外要說的是,所謂冷血馬、熱血馬和溫血馬的概念也是近代產物。其中,冷血馬性情溫順、體型強壯,所以一般用來進行勞作,有的甚至用來作為肉食飼養,尤其是出產於法國北部的阿登納斯馬,就是典型的冷血馬,體型強壯、吃苦耐勞、性格溫順,但是身體較為遲鈍。當然到了18世紀後,隨著人類育種技術的發達,出現了適合騎乘的冷血馬,比如佩爾什馬就是如此。

佩爾什馬

熱血馬則普遍是人們傳統上認為的那種「千里馬」,奔跑速度極快,性情暴烈,所以較為難以駕馭。因為熱血馬的速度很快,是故主要作為騎乘用馬。著名的阿拉伯馬,就是典型的熱血馬。前文提到的英國純血馬,也是此類馬匹。

傳奇的阿拉伯馬

溫血馬顧名思義,一般都是熱血馬和冷血馬經過雜交、選育而成的。溫血馬往往既有相對強健的體魄也有靈活優雅的身軀,既可以承擔一些較輕的農耕工作也可以作為十分馴良的騎乘用馬。現代的很多馬術比賽中,很多騎手所騎乘的就是溫血馬。溫血馬中比較出名的是荷蘭溫血馬,可以用來參加馬術比賽,也可以用來參加馬車競賽。

荷蘭溫血馬

其次,在歐洲馬種進入人工科學選育的同時,中國馬種卻慘遭退化。比如,滿清入主中原後,為了防止漢人造反,嚴格禁止漢人平民養馬,如果有平民乘馬則沒收馬匹、杖責五十。除此之外,還嚴禁蒙古草原上的馬匹進入內地。於是,內地的馬匹便開始退化。

以騎兵起家的滿清統治者,對於馬匹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了解

清末民國以後,因為連年戰亂和政局動蕩,系統性的培育馬匹更是無從談起,於是馬種進一步退化。根據研究,20世紀初到新中國建立前,中國馬匹的平均身高下降達5厘米之多。抗戰時期,新四軍為了建立騎兵,四處搜集合格的馬匹,結果連團長彭雪楓都只能將自己的馬匹交給騎兵團使用,從側面說明了那時良馬的難尋。這種情況下,自然就凸顯出侵華日軍那些經過人工選育的歐洲馬種的高大了。

新四軍騎兵

新中國建立後,政府開始引進外國優秀馬種以改良本地馬匹,並培育出優秀的馬匹。可改開以後,隨著機械化的普及,大規模的馬匹培育工作也迎來了終結。1978年時,全國有71個民間種馬場,至2003年時只剩18個。這個規模雖然可以滿足個別體育項目和影視作品的馬匹需求,但是民間旅遊的馬匹需求就很難完全滿足了。所以現在便會在各大旅遊區的騎馬項目中,看到一群群驢子般大小的馬。

旅遊區的馬匹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正義必勝,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的冷兵器內容請關注冷兵器研究所微信公眾號:lbqyj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时势造英雄!三十年战争中德国天才军事家华伦斯坦的崛起之路
被比作小矛的滿清戰箭:本為穿透野豬皮,結果對盔甲也有奇效
古典時代地中海海戰中最恐怖的武器:青銅撞角
電影《英雄》里萬箭齊發的場景真的存在嗎?關於秦弩都有哪些錯誤觀點?
好心辦壞事的元順帝,天災人禍之下徹底把元帝國消磨至滅亡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