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最敬重的大清死敵:死後遺體端坐大堂,清兵見到主動下跪

乾隆最敬重的大清死敵:死後遺體端坐大堂,清兵見到主動下跪

在清朝入主中原的過程中,包括張煌言、鄭成功等在內的明朝遺臣誓死抵抗,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在這些錚錚鐵骨中,有一位明朝兵部尚書活著時拚死抵抗,過世後端坐大堂,竟讓看到的清兵下跪行禮。百餘年後,乾隆為表敬重,竟然主動為其追加謚號,還下令優待其後人。他就是明末江南十府巡撫張國維。

張國維出生在浙江境內的歷史名城東陽,於天啟二年(1622年)考中進士,取得了全省第七的好名次。他授官後先後擔任番禺知縣、右僉都御史等職務,代天巡撫應天、安慶等十府。他在任上疏通河道,興辦學校,做出了不少政績。

如果他就此幹下去,入閣拜相也是遲早的事。但他偏偏出仕於明清交替之際,由此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崇禎十七年,明朝都城北京陷落,清軍在擊敗李自成後,進入中原。國家危難之際,他被任命為兵部尚書,負責招募軍隊,抵禦清軍。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明的都城南京陷落,張國維被迫輾轉浙江,擁立魯王朱以海擔任監國,堅守錢塘江南岸一線。在他的英勇指揮下,殘餘的明軍抵抗了一年有餘。

但他獨力難支,清軍節節緊逼,他只得於次年5月率軍撤往老家東陽,在陷坑嶺一帶做最後的抵抗。這時他的內心是痛苦的,放棄抵抗,對不起大明,但抵抗到底,東陽的百姓必然遭殃,因為揚州屠城的先例就在眼前。

最後他決定以死殉國,以一人之性命換全城百姓之周全。為此,他把東陽吳縣令找來,交代完後事,他又囑咐吳縣令別走,要其看著他殉國。

說完,他便鄭重地穿戴好大名的官帽官袍,從容不迫地投入家中的水塘而死。家人和吳縣令按照他的遺願,將他的遺體擺放在中堂,端坐在太師椅上。不久,清兵趕至他的家中,見到他的遺體面色如生,一身正氣,不僅沒有作亂,反而恭恭敬敬地下跪行禮。

原來這些清兵有不少來自山東濟寧,當初張國維做地方官時曾經在當地開設粥場,救濟過當地的災民。這些士兵感念他的恩情,所以沒有對東陽進行屠城。

到了乾隆四十一年(1772年),乾隆皇帝命大臣撰寫《貳臣傳》,重新對明清交替之際的明朝遺臣們進行評定。在他讀到張國維的事迹時倍感震撼,當即要為這位清朝的敵人追加謚號,最後定為「忠敏」。「忠」者忠心不渝,「敏」者殺身成仁,乾隆打心眼裡佩服這位誓死不降的大明忠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郝聯峰:看好中國經濟 GDP全球佔比會不斷上升
明清紫砂,品茗御用,誰能不愛?
乾隆是怎樣毀掉一個盛世的?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