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雲腦科技龍志勇:我們立志成為中國的Deepmind

雲腦科技龍志勇:我們立志成為中國的Deepmind

前段時間的美國加州,剛剛落幕了一場以「新科學復興」,聚焦人工智慧的跨界交鋒。10家在不同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智慧初創企業現身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現場展示了隨著AI浪潮的不斷湧入與衝擊,技術應用與落地的最新成果。

在入選的Top 10 AI初創公司中,只有一家中國企業——雲腦科技。自人工智慧熱潮掀起之後,國內外想要躋身其中的企業如同雨後春筍般湧入,而這家跨越中美兩地的人工智慧行業平台公司,在各種爭先恐後的喧鬧中,顯得格外的平靜、沉穩。

實力大於名氣的雲腦科技

第一次見到龍志勇,這位沉穩的創業者,平平淡淡的講述著雲腦科技所有的與眾不同。這家始終專註於技術研發、應用與落地的企業,在行業發展最熱鬧、最張揚的時候,讓人覺得,它的實力卻遠遠大於名氣。

雲腦科技的聯合創始人&COO 龍志勇

「能夠最先感知並掌握全球前沿的AI技術,以最快的速度在中國實現應用與落地,是雲腦科技最獨特的地方。」龍志勇說道。

雲腦科技的技術研發團隊在美國矽谷,一個科技前沿技術最集中、最領先的地方。核心技術團隊由創始人兼CEO張本宇帶領,主攻核心演算法的研發,而有著14年互聯網企業服務經驗的龍志勇,則帶領中國團隊負責技術的落地與國內市場的拓展。

如今,人工智慧熱潮在全球範圍內掀起。回顧過去三十年,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人口增長紅利,通過服務C端用戶,成為搜索、電商、社交這些領域的巨頭。在新時代來臨的時候,雲腦科技將會如何布局?

龍志勇表示,為中國企業提供面向不同行業定製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幫助企業跨越AI技術與業務實施之間的鴻溝,是這個跨越中美兩地的30人團隊最明確的目標。他向IT耳朵記者介紹了雲腦科技目前的主要解決方案。

1、精準獲客:利用深度學習、知識圖譜、NLP 等技術,針對企業已有的顧客數據進行建模,並且基於此模型,在海量的用戶群中發現該企業的潛在顧客,從而進行精準營銷,幫助企業以低成本獲取高價值的新客源。

作為銀聯智惠應用開放平台的合作開發夥伴,雲腦科技基於銀聯的海量消費數據,自動學習並動態更新用戶全景個性化智能模型。利用這一模型,可以根據已有的消費用戶群,自動發現相似的新用戶,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轉化率來獲取高價值顧客。

2、預測與調度:利用深度學習,根據歷史行為/狀態的上下文環境描述,來預測新的上下文環境中行為/狀態的發生概率,然後根據動態的預測,針對特定資源進行自動化的調度,從而獲得較優的KPI。

例如,在與某電網的合作中,雲腦科技利用深度學習演算法,共同研發出基於 AI 的負荷預測方案。國家電網能夠更及時、更有針對性的優化調整其電力生產及分配策略,並通過對用戶電錶負荷的預測,及時、準確的察覺偷漏電的行為,從而減少經濟損失。

3、異常檢測:利用深度學習,根據歷史的時間序列數據來確定數據變化的正常範圍,從而在異常數據出現的早期就能捕獲異常,及時發出告警,降低損失。

4、個性化推薦:利用深度學習,基於每一個用戶的行為,推薦新的內容,從而產生更高的轉化率。

5、語義分析組織:利用 NLP 和知識圖譜技術,對海量文本進行信息抽取和相似性檢索,自動生成語義標籤和摘要。

這些技術可用於金融、通信、能源、人力資源等行業。對於一家初創企業而言,能夠服務於銀聯、電網這樣的超大型國家企業,這也印證了,這種研發與落地分隔兩岸,卻又無縫契合的模式,是適用於中國市場的。

華麗的創業標籤

Microsoft、Google、Facebook、Fico、Qualcomm、阿里巴巴、中國電信,這些都可以作為這家AI初創企業的華麗標籤。

據龍志勇介紹,創始人張本宇在人工智慧領域深耕18年,曾被創新工場評價為「人工智慧華人科學家中排名前 10 位大牛之一」。他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95級計算機系之後,繼續選擇在人工智慧專業攻讀碩士;2002年至2008年,他就職於微軟亞洲研究院,手握150項美國專利;2008年至2014年,他先後進入Google、Facebook,領導Google AdWords Quality、 Facebook Search、Google Now等多項核心技術及系統的研發工作。

直至2015年,張本宇創立了自己的事業,雲腦科技成立。

龍志勇和張本宇結識於美國矽谷,「張本宇擅長技術的研發,我相對側重產品和市場的運營,當初我們聊到將AI技術從矽谷引入中國,並且探討出在不同行業的應用場景,都覺得這是一件靠譜的事兒。」龍志勇回憶道。創業契機與商業視野的不謀而合,使龍志勇在2016年10月加入這個團隊,成為雲腦科技的聯合創始人&COO。

左:雲腦科技CEO張本宇 右:雲腦科技COO龍志勇

龍志勇碩士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系,曾多年任職中國電信、阿里巴巴等著名企業,跨越通信運營、企業軟體服務和移動互聯網。具有14年的IT行業經驗的他,帶領著雲腦科技的另一支團隊,在中國市場足夠穩紮穩打的「作戰」。

之所以對自身的技術優勢有充分的信心,龍志勇還提到雲腦創始團隊中另一位「大牛」,首席架構師劉亞新。他在1993年就已研讀人工智慧碩士,後來留美考取博士,曾擔任美國徵信風控鼻祖公司Fico的Lead Scientist,有著20多年AI從業經驗的劉亞新,十分資深卻又為人謙和,在團隊里,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大師兄」。

據龍志勇介紹,雲腦科技團隊的頂尖配置不僅體現在成員的實力上,還源於他們對團隊強烈的歸屬感。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展,逐漸招納了來自南京、杭州、廈門的夥伴,而這些人的加入所情願付出的「代價」是,和家人分隔兩地,甚至是舉家北上。「這是創業過程中,讓我最感動的地方。」龍志勇說道。

創業的過程終究伴隨著太多不確定性,然而,團隊的力量支撐足以給彼此安全感。或許,張本宇在18年前開始接觸人工智慧的時候,他並未過多的去思考,未來何時能成為AI的時代。當AI時代真的來了,他們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科技創業者的務實情懷

有人說,中國與美國初創企業的最大不同在於,後者往往帶有以技術造福人類、改變世界的情懷,而中國更加註重商業模式。作為跨越中美的雲腦科技,成立之初的企業願景更容易受到怎樣的影響?

龍志勇說:「這兩種模式沒有對與錯」。

他談到一個詞,「務實」。中國與美國發展的所有不同,都基於一個最基本、最客觀、最不可動搖的因素——國情。歷史只留給我們順應的資格,從沒有去改變它的權利。或許在美國的創業氛圍,談及情懷來的更為容易一些,而中國作為一個務實的發展中的大國,一切都應該是務實的,對於社會的責任也應該基於自己更好的生存。因此,「這兩種模式沒有對與錯」。

龍志勇用比爾蓋茨曾說的一句話形容了當下被輿論和資本不斷刺激和充斥著的人工智慧,「人往往容易高估一件事情在一年之內的發展,但往往低估五年以內的發展」。

去年3月,AlphaGo與李世石的人機大戰掀起人工智慧熱潮,但隨之而來的是,技術的研發跟不上應用與落地的尷尬局面,以智能音箱為例,眾多科技企業從研發到量產,投身其中,而產品卻未能獲得好的用戶體驗。短期內對於AI過於樂觀的認知,甚至出現了「人工智慧虛火過旺」的聲音。再過一段時間,浪潮退去,我們對於這個行業的審視或許會愈發悲觀。

然而,我們應該理解,AI行業的從業者們希望業界不要過分解讀AI的存在,而是以客觀、冷靜的視角去關注這個行業的發展,並且能夠相信,AI必將在中長期的發展中逐漸散發出它的影響力。

正如龍志勇所說,「我們始終希望自己腳踏實地的把事情做好,因為能夠參與其中,便是最大的樂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耳朵 的精彩文章:

短視頻行業下半場,內容創新是突破口嗎
Bingdata張宏偉:做有意義的事 促進大數據營銷行業發展
硬店創始人李柏林:讓智能硬體的展示不再是難題
不被所有人看好的公司註定要死亡
3種模式讓你玩轉生活——Vinci 1.5Pro 測評

TAG:IT耳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