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良將,何愁霸業不成!盤點明太祖手下十大名將
1、徐達
元末,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1363年大敗陳友諒。1364年,朱元璋任他為左相國。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殘暴黑暗的統治,
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滅亡。以後又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死後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為中山王。
2、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洪武二年病卒軍中,追封開平王。
3、李文忠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兒,江蘇盱眙人(今安徽明光)[1] ,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將、謀臣,明朝開國第三功臣。明朝建立後,李文忠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餘勢力,戰功顯赫,獲封曹國公。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詔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軍事機構),兼主管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
4、傅友德
傅友德勇猛、智略與常遇春差不多,就是活得長,平四川時立下頭功。在洪武十四年率兵30萬眾掃定雲南時,可謂達到了其軍事生涯的頂峰。
在時人的眼中,一向沉默寡言的傅友德之驍勇僅在常十萬之下,其「喑啞跳蕩……每戰必先士卒」,而「多謀恤眾」又過之,可謂兼有徐、常二人之優長;更幸運的 是,傅友德雖身被百創、九死一生,然終能苟全性命,其「英風壯采,猛奪雄貔,出奇制勝,料敵如神,鐵騎長驅,橫金千里」,終於成長為一代戰功赫赫的名將。
5、馮勝
初名國勝,又名宗異,馮國用弟,定遠(今屬安徽)人,喜讀書,通兵法,元末結寨自保。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馮勝為大將軍,與傅友德、藍玉等率兵二十萬遠征遼東,降伏納哈出,肅清元朝在遼東的勢力。因累積軍功而受封宋國公,「詔列勛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女婿朱橚亦曾因秘密會見馮勝而被朱元璋嚴懲,後以功高遭太祖猜忌,賜死。
6、湯和
湯和為人謹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參加郭子興起義軍,授千戶。在隨朱元璋渡長江、占集慶(今南京)、取鎮江諸戰中,屢破元軍,累功升統軍元帥。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鎮守常州,多次擊敗張士誠部。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為征南將軍,在浙東擊敗方國珍部。爾後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獲佔據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陳友定。又隨徐達率軍征今山西、甘肅、寧夏等地。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農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數明初開國功臣能得以善終者。追封東甌王,謚襄武。
7、鄧愈
鄧愈為人簡重慎密,智勇兼備,嚴於治軍,善撫降者,功著一時。
1370年(明洪武三年),鄧愈跟隨徐達遠征甘肅,擊敗北元軍,招降吐蕃、烏斯藏諸部。晉封為榮祿大夫、右柱國,封衛國公。
1377年(明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鄧愈病逝於壽春(今安徽壽縣)。追封為寧河王,謚武順。
8、藍玉
藍玉(?―1393年),定遠(今屬安徽定遠縣)人[1] ,常遇春妻弟,明朝開國將領。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官拜大將軍,封涼國公。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虜大將軍。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將軍、涼國公。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究其黨羽,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玉案」。
9 朱文正
朱文正,父南昌王朱興隆是朱元璋的哥哥,朱文正之妻謝翠英是徐達妻謝翠娥之姐,元朝末年軍事人物。「洪都保衛戰」中坐鎮孤城抵禦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進攻,堪稱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戰功卓越。但受到朱元璋的猜忌,並被軟禁,最後鬱鬱而終。其子封靖江王.
10、沐英
沐英,明朝開國名將。字文英,朱元璋義子,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洪武九年以副帥之職征討吐蕃。洪武十三年第三次北伐中,以主帥職務大敗元軍。洪武十四年第四次北伐中,率西路軍連敗元軍,洪武十四年至十五年明攻雲南之戰中,以副帥之職屢敗元軍。其鎮滇10年間,大興屯田,勸課農桑,禮賢興學,傳播中原文化,對西南安定做出傑出貢獻。封黔國公,追封黔寧王,謚昭靖,享太廟,塑英像於功臣祠,配享太廟。為明朝統一和穩定征戰三十年,功勛卓著。
※潮汕為何盛產首富?我們查了500年前的舊賬······
※「鬼節」帶你去了解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鬼城
※把國土安全交給沒譜的藩屬?別鬧,我們先人已經犯過這樣的錯誤!
※如果明朝後,出現一個漢人政權,中國還會被西方列強欺壓嗎?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