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煎煮有講究,教你正確的煎藥方法!
中藥煎煮有講究,教你正確的煎藥方法!
每次看完中醫回家自己煎藥的時候有沒有覺得心很累?中藥不像西藥那樣,膠囊或顆粒
隨手用水送服即可中藥還要自己動手煎藥,搞不好幾個小時才能喝上一口葯什麼後下包煎,三碗水煲成一碗水……沒有點生活技能的人真是聽到都頭疼!
其實煎中藥是有很多講究的,不是把藥材往鍋里放加點水煮成黑黑的一碗就是中藥。中藥藥材有著自己的藥性和特性煎煮方式不對,就不能發揮好藥效想要儘快藥到病除就一定要注意煎藥的方法怎樣熬好一碗中藥呢?
1容器
首選:砂鍋、瓦罐
砂鍋、瓦罐的化學性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受熱均勻,傳熱緩慢,煎藥時水分不容易蒸發,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次選:不鏽鋼鍋、搪瓷器皿、玻璃煎器
不鏽鋼鍋傳熱太快,煎藥時要經常攪拌,否則藥材黏在鍋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鍋
千萬不能選:鐵鍋,銅鍋
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易氧化,鐵和銅是活潑元素,容易與中藥里的多種化學成分發生反應,使藥液的顏色加深,也會影響湯劑的質量,產生毒副作用
2手別碰葯
在煎煮中藥的時候,注意不要用手觸碰中藥,不然可能會污染中藥,影響中藥藥效的發揮,這是大家最容易忽視的細節
把葯放進煎藥容器時,許多人的手會碰到中藥,殊不知,這個動作有時就會影響到中藥的藥效
如果此時手上塗過護手霜或帶有香皂的芳香氣味,更是對中藥的一種污染。因此,最好不要用手接觸中藥,應直接將其倒進容器內。
3煎藥溫度
煎藥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一般習慣上稱為「文火」或「武火」
所謂文火,就是弱火,溫度上升緩慢,水份蒸發較慢。所謂武火,就是強火,溫度上升快,水份蒸發的也快
如煎藥時火候過強,水份蒸發快,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鍋。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藥效果就差
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狀態,可減慢水份的蒸發,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次數
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
實踐證明,湯劑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藥的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5煎煮時間
主要根據藥物和疾病的性質,以及藥物的情況而定
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30分鐘,第二煎30-40分鐘
治療感冒類藥物,第一煎10-15分鐘,第二煎15-20分鐘。滋補類藥物,第一煎30-40分鐘,第二煎40-50分鐘
6特殊葯的煎煮
不同的中藥有不同的煎煮時間和火候,特殊的中藥要特殊煎煮方法才能使藥效更好地發揮出來
先煎藥:一般是一些礦物,貝殼,角甲類藥物,因其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鐘,再與其它藥物混合後煎煮
常見的有生石膏,生龍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藥物先煎,久煎可達到減毒或去毒的目的,如烏頭類藥物久煎可使烏頭鹼分解為烏頭原鹼,其毒性只有原來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僅能降低毒性還能增加強心作用。
後下藥: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髮油或不易長時間煎煮的藥物,要在藥物煎好前10-15分鐘投入鍋內常見的有霍香,鉤藤,大黃等。如鉤藤所含的藤鹼,煎煮時間超過20分鐘其降壓成分易被破壞。大黃,具有瀉下清熱作用的成分,是大黃甙,但其對熱不穩定,長時間加熱會分解。而大黃甙瀉下作用又比甙元強,故不易久煎,多採用後下方法
包煎藥:一般是種子和個別的花粉藥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葯內共煎煮,常見的有車前子,旋復花等。如車前子易粘鍋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復花包煎可避免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
有關確有專長詳細的報名流程請搜索:河南中科醫藥研究院
點擊展開全文
TAG:中科醫藥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