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蒙特梭利、華得福與瑞吉歐,說說我心目中的理想早教

蒙特梭利、華得福與瑞吉歐,說說我心目中的理想早教

最近帶娃兒體驗了一些早教課程,看著她在教室裡面的享受狀態,喜歡老師和小夥伴,我也開始感受到為孩子提供一個家庭以外的教育和社交環境的重要性,又因為在進行幼兒園與小學低年級的繪本課程的設計,因此而了解到一些早教的理念和方式。

提及早教,目前主流的國外早教理念包括蒙特梭利、華得福與瑞吉歐。在這裡,先不討論這三者哪個好。

因為在中國大陸的教育環境下,打個不算特別恰當的比方,討論這個問題,有點像在討論在美國,哪一家的蛋炒飯、餃子和炸醬麵比較好吃。而且隨著漂洋過海,時光流逝,這三種理念在中國大陸以什麼樣的形式落地,有著千變萬化中存在。

蒙特梭利:混齡、規則與教具

蒙特梭利、華得福與瑞吉歐,說說我心目中的理想早教

蒙特梭利區別於其他幼兒園的直觀感受是混齡教學,一個班級裡面有大小不同的孩子,老師給予孩子教具,讓孩子在工作毯上操作教具,老師只是觀察者和引導者。

在蒙特梭利幼兒園,老師會花很多時間幫助幼兒去建立規則,不停地告訴他們玩具從哪裡來,要放回哪裡去。用蒙氏線來讓他們沿著線條走動律動等等。

在蒙氏幼兒園,幼兒被賦予了一定的活動自由,不要求規規矩矩地坐著,所以比較適合天性比較不喜歡受束縛的孩子。就個人的直觀感受而言,蒙氏教育相對還是會比較適合不那麼愛吵鬧的孩子,也有一些家長會認為蒙氏相對比較刻板,並且擔心孩子自由習慣了,到了小學階段會很難受。

因為自由是建立在自律的基礎上的,所以蒙氏的理念能否得以實施,還是很考驗帶班老師本身的智慧。比較有經驗的老師,能夠根據幼兒的狀態做出適當的調整和指引,而不是特別有經驗的老師,依然還是會比較強調幼兒「工作」的秩序,變成了自由形式下的變相管制。

雖然蒙氏教育並不特彆強調智力開發,但是在蒙氏幼兒園的孩子,其數理能力和邏輯能力,還是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

華德福:自然、藝術和宗教

蒙特梭利、華得福與瑞吉歐,說說我心目中的理想早教

華德福起源於德國,主張原始、生命、靈性、精神、和諧。就是其中的靈性,因為和宗教有著很密切的聯繫,因此也有一定的爭議。相對而言,很多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容易接受華德福教育。

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華德福的一些規則顯得很「麻煩」——

比如在自然這個理念上,華德福認為玩具和用品都應該是自然的,所以一般不會看到塑料玩具,而是木頭或者是自然的泥為主,橡皮泥也會被蜂蠟所代替。

華德福教育體系中,認為孩子6歲前不應該進行任何教學,他們需要的就是玩。有點像中國道家文化裡面的「無為而治」,一所華德福學校,會更像一座公園或者花園。所以,相對於主流的教育思想,華德福的教育,需要付出的時間成本、空間成本也比較高,家長也相對比較難以理解,無為之下是否能夠習得什麼東西。

不過華德福的教育在藝術創造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優勢,能夠引導和激發孩子的藝術創作,而不是簡單地讓孩子臨摹或者塗色。

瑞吉歐:彈性課程與項目式研究

蒙特梭利、華得福與瑞吉歐,說說我心目中的理想早教

和蒙特梭利強調課程的流程不同,瑞吉歐更強調彈性課程,根據孩子不同的個性組織研究式教學。在教具的使用上,又借鑒了一些華德福的理念,使用天然和生活化的教具。

瑞吉歐幼兒園每一間教室都與戶外自然連接,一面全是落地窗,方便孩子們隨時到大自然學習活動。教室內都是木質的裝飾。

因為少了蒙特梭利的一些刻板規則,也少了華德福一些神叨叨的宗教色彩,瑞吉歐在中國大陸還是受到了挺高的評價。

綜合而言,我覺得這三個流派都有它很優秀的地點。但是不可控性在於,對於老師的經驗和能力要求還是很高的。特別是到了一些三四線城市,因為人才的缺乏,幼師薪資的低下,孩子入園能否遇到一個好老師去實踐和實施這些理念中的精華部分,是需要打一個問號的。

回歸現狀,到底什麼樣的早教比較適合自己的孩子,孩子需要上什麼樣的幼兒園呢?

對於孩子需要上什麼樣的幼兒園,個人的看法是——

在經濟許可的前提下,盡量不讓孩子上一班超過30個人,大班制統一管理,以老師教學為中心的幼兒園。雖然很多人認為,幼兒園不就是孩子有人管就好了,但是這種模式之下,需要付出的代價是想像力、創造力、交際力相對而言的壓制,而這三個能力絕對是以後孩子走上社會混飯吃的核心技能。

至於在相對而言以孩子為中心的前提下,是採用哪種理念,擁有什麼樣的環境,具體有什麼樣的課程,便是各個家庭根據自己的不同價值觀去選擇了。

至於技能類的識字、數數、英語,家庭教育相對而言也是可以完成一部分的,不需要把全部責任都寄托在幼兒園老師的身上。

那麼,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早教呢?

  • 孩子需要來自家庭成員發自內心的愛。

這種愛不是溺愛,而是一個孩子在這個世界上被其他人所接納、認可的開始,也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在0-3歲,良好的家庭親子關係,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早教。孩子會觀察家庭成員的相處模式,從而為他以後自己的新家庭成員的相處模式埋下種子。

  • 孩子需要有大量的探索和試錯的機會。

有一個研究表明,花錢買買買,獲得的滿足感是瞬間的,但是如果把錢花在經歷上,則會成為永久的精神財富。對於孩子,家長在忙著應對生活壓力的同時,需要想辦法的是怎麼給他去創造探索和試錯的機會。

去參加活動,去不同的地方玩,接觸不同的小朋友,明知道讓他晾衣服會不停地掉不知道要重新洗多少次,但是當孩子學會自己夾衣服,他所獲得的成就感是爆棚的。

  • 孩子需要有一個適合學習和成長的環境。

並不一定要有很高級和寬敞的房子,只需要房間整潔明亮。

並不需要每天山珍海味,只需要食物搭配豐富,營養健康。

並不需要有很多的書和玩具,只需要每天有一定的時間去閱讀和玩耍。

家長需要耐心去為孩子尋找到能夠和家庭環境互補或者相得益彰的教育環境。

和孩子一起學習的時候,並不需要讓他感覺到自己是在學習。

有一個用爛的詞語是「玩中學」,要做到孩子在玩,而成人能夠滲透進去學的東西,那個成人肯定是表面輕鬆而內心不輕鬆的。

不要太相信靜候花開,因為前面還有一個詞叫做只管耕耘,在環境的創設和應用上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孩子就會獲得多少教育和成長。

更多育兒諮詢,請關注公眾號 布蕉綠的私家庭院(ID:zhetengbu)

我叫李麗瓊,網路ID是「布蕉綠」,自然名柚子。潮汕小城的SOHO媽媽,好讀書,愛寫字,喜分享。

曾經是混跡母嬰行業從事媒介營銷的職業經理人,現在回歸育兒修己,關心人的成長,積極探索身居小城放眼四海的不焦慮生活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