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堵厚重的「死亡雲牆」!1915年德國第一次大規模使用毒氣實記

一堵厚重的「死亡雲牆」!1915年德國第一次大規模使用毒氣實記

1915年1月,德軍總參謀長馮·法金漢將軍( von Falkenhayn)批准了施放氯氣的試驗,並下令哈柏教授負責整個行動——代號為「消毒」。1月25日,德國軍方決定在比利時弗蘭德斯戰線以南形成的突出部——伊普爾鎮( Ypres)對協約國發動毒氣攻擊。

法國26毫米窒息性毒氣槍榴彈

戰爭中的第一種化學武器:法國26毫米窒息性毒氣槍榴彈,可以使用發射照明彈的卡賓槍發射;這種槍榴彈內部裝填了35克溴乙酸乙酯,具有催淚效果,於1914年秋投入戰場——但對德軍沒有產生什麼威脅。從1915年2月開始,法軍將一種尺寸更大的槍榴彈投入使用

1915年,法軍裝備的各種毒氣彈。

1915年,法軍裝備的各種毒氣彈。其中,右下角標號11的是窒息性毒氣手榴彈,於1913年7月裝備部隊,使用黃銅(後來改為鉛)製作,外面覆蓋一層鐵皮,採用一個摩擦點火裝置引爆,內部裝有少量炸藥和160克溴乙酸乙酯;照片底部中心位置標號12的是伯特蘭手榴彈,於1915年4月24日首次在戰場上使用;這種手榴彈由鑄鐵段連接在一起,包裹著一個玻璃球,投擲出去的時候玻璃球會發生破裂,將內部裝填的25克氯丙酮釋放出去;照片上部標號1和4的是57毫米戰壕迫擊炮炮彈,內部充滿光氣。

德國150毫米T炮彈

德國150毫米T炮彈,這是德軍第一種投入實戰的毒氣彈。其鉛制的彈體內容納了大約2.3升催淚毒劑,還在彈頭部位裝填了少量炸藥

弗里茨·哈柏,德國著名化學家,19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被後人稱為「毒氣之父」

TIPS:德國化學工業與毒氣戰:強大的化學工業是發動毒氣戰的基礎。一戰前,英國和其他國家加在一起的化學工業生產能力都遠遠不能與德國8大化學聯合企業的生產能力相匹敵。這8大化學聯合企業均集中在被稱為「法本工業托拉斯」的魯爾區。打一場毒氣戰需要高效率的大規模生產。據估計,法本工業托拉斯當時擁有4億美元的資本,完全能夠滿足戰爭需要。用生產染料的普通機器和製法就可以大批量生產第一次世界大戰所需的大部分毒氣。到戰爭開始時,德國實際上壟斷了全世界染料的生產。而英國當時只能生產自己需要量的1/10。生產能力的這種不平衡狀況成了協約國進行化學戰的一個嚴重障礙。甚至到戰爭結束時,英國的化學戰能力還落後於德國。事實上,正是由於德國在化工生產上擁有絕對優勢,加之英國海軍當時封鎖了一條海上通路,斷絕了德國製造高效炸藥原料硝酸鉀的供應,才促成德國最高統帥部產生首先使用毒氣的念頭。化學工業是德國戰爭機器的基礎,如果沒有法本工業托拉斯的建立和大規模合成硝酸鹽的生產,1915年德國皇帝就不得不乞求和平。而當時,毒氣戰的發動,即加強了法本工業托拉斯在德國的地位,又復興了瀕臨破產的染料工業——戰爭開始時,染料工業實際上已經停產。1914年秋,在德國最高統帥部的一次特別會議上,法本工業托拉斯的總裁卡爾.杜伊斯貝格極力主張使用化學武器,他還親自研究了各種戰爭用毒氣的毒性。普魯士人杜伊斯貝格是當時科學界和工業界的名流,但同時也是個極端自負和專橫跋扈的人,遠在阿道夫.希特勒出名之前就大談並堅信「元首原則」,一直是化學武器最積極的鼓吹者。

1915年4月22日,德軍毒氣施放裝置示意圖

為執行這次行動,德軍專門組建了一支500人的毒氣工兵部隊,指揮官是奧托·彼得森( Otto Peterson)上校,最初被稱作「彼得森工兵指揮部(Pionierkommando)」,不久後這支部隊擴展到1600人,被指定為第35工兵團。德軍總部徵用了6000具大型商用氣瓶,每具可以裝88磅液氯,還訂購了24000具小型氣瓶,每具可裝一半——即44磅液氯。2月,在步兵的幫助下,彼得森的人開始了裝置氯氣鋼瓶的危險工作。每個鋼瓶有4-5英尺高,大約187磅重,一開始都被部署在伊普爾戰線的南部。發動攻擊之前,一些鋼瓶被盟軍炮火擊毀,泄漏的氯氣毒死了2名德軍士兵,另有50人受傷。3月10日,裝置工作終於完成;但風向一直不利,工兵們徒勞的等待著風向的好轉。直到意識到選擇了錯誤的地點之後,他們立即更換了陣地,這次是面向伊普爾鎮的北部。截止4月11日,第35工兵團已經布置好1600個大氣瓶和4130個小氣瓶,共計裝載340噸液氯,對準由法軍第87本土師和第45阿爾及利亞師據守的陣地。但連續兩次因風向不良而推遲發起攻擊。雪上加霜的是,預計伴隨毒氣雲突破敵軍陣地的步兵部隊被調往東線參加戈爾利采-塔爾諾夫攻勢。第35工兵團的攻擊一共推遲了4次。這期間,步兵突擊隊員們一直隱藏在戰壕中待命。

毒氣受害者仰面倒在地上,拳頭緊握,暴露於氯氣

1915年4月22日,伊普爾地區的普爾卡普勒(Poelcapelle),遭到毒氣攻擊後的一處法軍戰壕,德軍在佔領戰壕後拍下了這張照片。可見毒氣受害者仰面倒在地上,拳頭緊握,暴露於氯氣中使得他的臉和嘴唇呈現藍色

TIPS:毒氣瓶:無水液態氯,可以收容在鐵制圓筒氣瓶內(德軍使用「孟涅斯曼」鋼管貯存)。這些氣瓶要留有一個閥門,當施放的時候,打開閥門,則氯立刻氣化。德軍在1915年4月第一次發動毒氣攻擊的時候,使用了約6000個大型商用氣瓶。根據使用經驗,德軍對商用氣瓶進行了改進:縮短其長度,增大其直徑。改進後的毒氣瓶可以不必依賴較深的戰壕,且轉運也更加便利。初期,德軍對毒氣瓶的裝填要在本土進行。其後為了降低轉運成本和風險,各毒氣工兵團可以自行裝填毒氣瓶:每個毒氣工兵團裝備有專用貯藏車40輛,這些貯藏車所存的氯仍然是在本土裝填的,但是在戰線後方就可以使用鋼製毒氣瓶進行分裝。德軍的標準毒氣瓶每個可以收容20公斤毒氣。法軍則分為輕中重三種,各收容15、27、40公斤毒氣。

1915年5月1日的氯氣攻擊中,第60高地上的英軍受害者

照片拍攝於第二天位於巴約勒的第8號傷員急救站,為了緩解傷員呼吸困難的問題,特地將病床設置在露天。傷員身旁的盆是為了承接從他們肺部湧出的液體。共有17名氯氣受害者被送到這個急救站,但最終只有3人活了下來。一名來自多塞特郡第1步兵團B連的軍士長——歐內斯特·謝潑德在日記中詳細記載了當時的情景,揭示了前線士兵們在第一次遭遇毒氣時的震驚和憤怒。雖然多塞郡團已經收到了警告,但仍相信毒氣「只能致人昏迷,我們很快為這個判斷付出了沉重代價,這些氣體是致命的毒藥……接下來的場景令人心碎……發現身邊的戰友不斷死在煙霧中,我們想要衝出去,但上級不允許這麼做……如果是在真正的戰鬥中傷亡慘重我們不會太在意,但親愛的戰友們就像陷阱中的老鼠一樣死去……多塞郡團現在的口號是『不留俘虜』。」

1915年4月22日下午5點,伴隨著尖銳的「嘶嘶」聲,大量氣瓶噴出的氯氣射流在德軍陣地前重新聚合,形成一堵厚重的雲牆向法軍陣地飄去。很快,法軍戰壕的守衛者們就在這種從未見過的黃綠色濃雲中驚慌失措,他們本能的四散奔逃。德軍步兵就緊跟在毒氣雲後面,由於法軍陣地上大部分官兵失去了作戰能力,縱深防禦和野戰炮兵近距離支援也陷入癱瘓,戰線很快就被德軍突破。在某些區域,德軍的攻勢陷入停頓,尤其在側翼比利時和加拿大軍隊的陣地上——毒氣仍然停留在那兒。但在法軍陣地中心的扇形區域內則是一片肅殺的景象,用一名德軍軍官的話來說「敵人像一群受驚的綿羊一樣逃跑。」戰線後方,很多中毒的法軍官兵突然倒斃在前往衛生所的途中。受到毒氣攻擊的英軍由混雜著蘇格蘭高地團的加拿大軍組成,法軍則由阿爾及利亞軍團構成。濃密的毒氣雲給防守該地區的協約國軍隊留下了極慘痛的印象,甚至在後方都引起了巨大的混亂。緊跟在毒氣雲後方小心翼翼前進的德軍士兵們見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恐怖場面:協約國士兵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胳膊伸得老長,像是要逃避毒氣的樣子。在橫七豎八的屍體中,那些傷兵和快要死去的士兵趴在地上拚命掙扎,喘息,咳嗽,從肺里吐出大口大口黃黃的粘液,慢慢死去。凡是氯氣接觸過的金屬全都生鏽。紐扣、錶殼、硬幣都變成暗綠色。步槍的金屬部分全部銹壞,看上去好像在泥淖中浸泡了好幾個月似的。德軍趁機奪取了英法軍的前線陣地,還奪下了他們的預備陣地,就連數月來爆發最激烈爭奪戰的協約國交通樞紐蘭赫馬爾克村都被德軍輕鬆佔領。一些還能走動的法軍士兵都逃走了。英國人突然發現在他們扇形戰區內的通路和橋樑上擠滿了撤退的士兵,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只能指著自己的喉嚨示意。到下午6點前,甚至在10英里外的地方,氯氣雲團仍然能使人咳嗽,刺痛人的眼睛。快到晚上7點,法軍所剩無幾的槍炮聲也沉寂下來。

1915年4月22日,德軍發動史上首次大規模毒氣攻擊時的場景

為施放氯氣,先將鋼瓶半埋入戰壕中,再用鉛管連接鋼瓶的瓶嘴;德軍毒氣工兵部分戴著浸漬海波的口罩(圖上),還有部分人佩戴「德爾格」 氧氣呼吸器(圖右)

其實,氯氣並不直接使人窒息,但它能刺激人的支氣管和肺的內壁,使人中毒。氣管和肺發炎就分泌出大量液體,堵住氣管,使口內生出水泡,從而充滿整個肺部。為了逃避氯氣的這些效應,有些士兵竭力把嘴巴和鼻子埋到土中,有些士兵則驚慌失措地逃走,但竭力想遠遠逃離煙雲的人由於呼吸急促而中毒更深。毒氣使他們由於呼吸困難而憋得臉色發青。有的劇烈咳嗽,致使肺部破裂。因血液無法攜帶氧氣,氯氣受害者的嘴唇和面部呈現天藍色。後來英軍的一份死亡報告稱當時這些人「被淹死在自己的分泌物之中。」這次攻擊中,協約國軍隊共有800-1400人喪生,另有2000-3000人受傷。根據德軍第35工兵團的戰鬥日誌記載:俘虜協約國軍5000人,俘獲大炮60門——但大部分炮的尾栓全部銹壞不能使用了。

許多人都認為,如果德軍能夠正確估計他們攻擊的威力,並做好充分準備的話,將會取得更大的突破。然而,實戰證明,大量步兵緊跟在毒氣雲後面進攻是不可能的,合適的風向是不可能保證提前預知的,因此也就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集中大量部隊。

本文為築壘地域與文匯報聯合創作,主編原廓,作者劉萌。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築壘地域1941 的精彩文章:

抗聯英雄慘遭暗殺!佳木斯「鐵血青年暗殺團」連環刺殺案
艦隊的眼睛!美國海軍艦載雷達種類匯總
1920年代日本裁軍竟是侵華戰爭爆發的誘因之一?
深入敵後、無一傷亡!489團偵察排1979年襲擊越軍火炮陣地戰鬥
建國初期如何繞開禁運、掙取外匯?淺談那些年的「巴統」與華潤

TAG:築壘地域1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