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行業深度融合,互聯網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
互聯網發展至今經歷了從PC端到移動的端的輝煌,而從移動端應用延伸出來的更多的是面向用戶服務的應用級別產品,用戶佔據著主導用作,無論平台是要融資還是上市,首要的指標就是有足夠的用戶數據基礎,才能體現出其商業化價值。而今,在移動互聯網繼續深化、創新的基礎之上,互聯網下半場的服務融合、商業共贏才真正拉開了序幕。
Keep是一款健身類型的APP應用,但因為業務傾斜向著社交健身的方向發展,就有了更多的可能,近日接入小藍單車就是其跨界融合的開始;摩拜將要推出動感音樂單車共享服務,而這正是共享單車的橫向化發展;映客被宣亞國際收購超過48%的股份,雙方的品牌融合度更高,而宣亞是主營品牌、廣告業務的,這手牌怎麼打相信宣亞也已經有了計劃。以互聯網創新業務為主體的企業正在和傳統企業進行著深度的融合,而這個融合正是打開互聯網下半場的一把鑰匙。
近兩年國內互聯網發展如火如荼,曾經的BAT到現在的滴滴、摩拜、ofo以及今日頭條、映客、花椒等,共享服務、直播平台、自媒體平台等商業模式種類繁雜,但終究離不開商業的本質,也就是說最終還是要走向盈利。豆瓣、天涯等就是在這個問題上苦苦掙扎,反而錯過了轉型的最佳時機。從互聯網巨頭、獨角獸到新興的創業明星,互聯網正在慢慢走向成熟,那麼,在行業市場成熟之後呢?未來的互聯網發展到底會怎麼樣?筆者認為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野蠻時代正在成為過去,而真正的大融合時代已經來臨。
互聯網下半場已來
正是因為互聯網發展太快了,傳統商業跟不上才導致出現了「暈吐」現象,不少傳統企業因為轉型互聯網失敗而失去了行業競爭的本錢,這本來也是無可奈何的。互聯網流傳這樣的一句話:「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互聯網進入下半場是否距離瘋狂又近了一步?在僅僅10年的時間中國互聯網已經發展到令人驚嘆的地步,甚至於要跨過歐美的信用卡時代直接進入無現金時代,這是很可怕的,也是人所所恐懼的,他們害怕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害怕自己成為商業市場的犧牲品,而誰都不敢說自己是這個時代的掌控者,這些弄潮者必然要推波助瀾,但他們同樣也深處漩渦之中。
如果說在PC時代互聯網仍然有著一定的可控性,那麼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這個可控制的度就很難把握了。監管也未能夠跟上市場的變化,限制太嚴格就會出現一刀切、一棒子打死的情況,手太松基本上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只能是從嚴管理,再慢慢放開,這必然是需要時間的一個發展過程。
百貨公司、商超、便利店、市場以及其他行業實體在互聯網插入一腳後,交叉融合便開始,誕生了o2o商業模式,不過大多互聯網企業扮演的是中間商的角色,依然沒能擺脫行業的限制,所以,在傳統商業實體的壓制下依然難以發揮其顛覆行業的功能,他們只有被巨頭吞噬後,在更大的平台體制內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回歸電商的本質,企業要想盈利就要通過買賣、交易來實現的,這是傳統實體必須要走的,也是互聯網企業要走的。只是實體企業交易的產品是實物,而互聯網企業是虛擬的服務,不過在本質上依然無法逃離商業的範疇。
深度融合才是最終目的
也有人會說,早就有融合了,類似於平台之間的介面合作是很普遍的,但我們這裡說的跨界融合是深度的融合,是要把身家性命放進去的融合,並非簡單的共享一下數據介面、互換一下平台的流量這麼簡單。
我們看到的是融合背後的東西,無論是Keep、摩拜,還是映客,他們都在自身行業中有著很高的影響力,產品的用戶基礎、盈利水平、商業化價值能吊起其他行業合作者的胃口,在自身業務進入瓶頸期後,跨行業、跨平台的融合就會出現1+1>2的效果,這也是未來互聯網與實體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狀態。
這裡所說的深度可以理解為兩個程度的概念,一個是「共生體」,類似於阿里和蘇寧、京東和沃爾瑪之間的關係,一個是純粹的入股收購模式,所以融合雙方必然是存在可利用利益的主體,相互之間的高度認可和從戰略到戰術的深層次配合才是著力點。
有人說阿里和京東之間必有一戰,也有人說BAT要被MAJT代替,畢竟互聯網巨頭在極短的時間便崛起,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其中不少巨頭都參與爭奪下半場的入場券,所以不少融資企業看中的是巨頭手中的資本力量,殊不知巨頭看中的是他們的全部,入局意味著失去大量的主導權,被融合和被拋棄必選其一。
筆者認為互聯網企業之間、實體與互聯網之間的融合僅僅是互聯網下半場開始的一個信號,當二者完成深度的商業融合才是互聯網下半場真正的開始,屆時到底會是怎樣的局面,或許你我都還難以預料。
作者:耿彪 | 來源:iDoNews
※人工智慧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一場漸進性的顛覆
※EOS不承認李笑來聯合創始人身份 薛蠻子:ICO項目投機多
※騰訊和Skype聯合創始人聯合投資了一家電動飛行計程車公司
※360回歸A股上市有望提速:或選擇借殼 而不排隊IPO
※比特幣觸底反彈 分析師:多頭絕地反擊 過半失地已收復
TAG:牛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