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版歷史教科書:內中插圖大有問題 | 短史記

新版歷史教科書:內中插圖大有問題 | 短史記


圖:統編本《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文 | 諶旭彬




新的義務教育階段「統編歷史教材」已於2017年秋季正式啟用①。這套教材,較之2016年的「部編本」,有一些改進,也有很多問題。




本文先講一下書中的人物插圖。




改進




2017年統編本《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中的人物插圖,較之2016年的部編本,有兩處大的更正。




1、不再誤將荀子當作孟子




2016年的部編本七年級上冊里的孟子畫像,是這樣的:





圖1:2016年部編本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材中的「孟子像」



2017年的統編本,「孟子像」換成了下面這張:





圖2:2017年統編本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材中的「孟子像」(第8課,第39頁)




更換的原因很簡單:

2016年部編本教材中的「孟子像」,其實是清代南薰殿藏本的「荀子像」;2017年統編本選用的,才是清代南薰殿藏本中真正的「孟子像」。

具體可參見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所編著的《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②




2、「秦始皇像」由彩色變黑白




2017年統編本課文中的「秦始皇像」是這樣的:





圖3:2017年統編本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中的「秦始皇冕服黑白像」




與2016年推出的「部編本」相比,這張畫像是一個進步。「部編本」里的秦始皇是這個樣子的




圖4:2016年部編本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中的「秦始皇冕服彩像」




兩張畫像最核心的區別是:秦始皇的冕服,從彩色變成了黑白。




如此處理的動機,乃是因為:

秦始皇的冕服究竟採用何種顏色,本就缺乏史料記載,學術界迄今也尚無統一意見。「始皇帝彩色冕服像」未必符合秦代在色彩使用方面的政治規定,也引起了很多爭議。使用黑白冕服像,可以迴避這一未有定論的問題。




上面這兩張畫像,圖4的原型,乃是1959年由畫家劉旦宅參考唐人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所繪製。圖3的原型,則是李硯雲在劉旦宅原作上的改作(胸膛部分高度似有提升)。事實上,劉旦宅晚年重新繪製「秦始皇像」,其服飾的色彩已經大變,「黑色」所佔比例顯著提升——這個版本是否符合史實,也仍無定論。如下圖:




圖5:劉旦宅晚年為郭志坤之《秦始皇大傳》一書所繪製的「秦始皇像」




問題




上述兩個更正很重要,很及時。 但還有嚴重的插圖問題,需要重視和改進。




1、教材中的人物插圖普遍隱去來源




統編本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的所有人物插圖,都只簡單標註「×××像」。如此,學生很可能會依照直覺認為這些畫像與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接近、相當寫實。




而實際上呢,教材中所使用的「孔子像」,脫胎於明代的「宣聖遺像石刻畫」(1440年,上海松江);所使用的「漢高祖像」、「漢文帝像」,取自中國歷史博物館所藏「明人繪」、「清人繪」佚名作品;……這些畫像,與歷史人物的實際相貌,很可能相去甚遠。⑤




2、這種做法,會誤導學生將「臆造畫像」當成「寫實畫像」



具體舉幾個例子:




(1)孟子像




就孟子的畫像而言,課文至少應該在「孟子像」三字之外,註明畫像的來源,是清代南薰殿所藏的祭祀性肖像畫,以示其並不等同於人物生前的本來面目——孟子生前並無畫像傳世,也沒有關於其容貌的史料留存,明清之人所繪製的乃是臆造像,而非寫實像。




(2)秦始皇像



尤為不妥的是,一些當代人按照自己的個人想像繪製的歷史人物畫像,同樣被無差別地簡單標註為「×××像」,用在了教材之中。前文提及的秦始皇畫像(圖3、圖4)即是其中的典型。




秦始皇並無畫像資料傳世,史籍中關於其容貌的描述,也模糊不清。《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有尉繚對始皇帝容貌的形容:「秦王為人,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塌鼻樑、細眼睛、雞胸、聲音嘶啞,顯然形象不佳。但也有學者認為,「蜂準長目」是古代刊刻流傳時產生的錯誤,《史記》關於始皇容貌的原始描述應該是「隆準蜂目,鷹呼豺聲」。「蜂目豺聲」乃是「先秦恆語」,自先秦至南北朝,諸多典籍皆以「蜂目豺聲」形容性情兇狠之人。⑥雖然都是惡相,「蜂準」是塌鼻樑,「隆準」卻是高鼻樑。




教科書不註明畫像是當代人繪製、未必符合古人的本來面目,僅標註為「秦始皇像」,已然不妥。更不妥的是:該版本的秦始皇畫像,其實是作者個人想像與現實政治需要相結合的產物——畫作繪製時,正值「秦始皇」這一歷史符號被頻繁應用於現實政治生活之中⑦——初中歷史教材不可能將這一特殊背景納入教學內容,相應的,學生也就很難理解為何《史記》中的秦始皇形象,與教科書中的秦始皇畫像,是兩種面目。這樣的插圖與圖注,無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只會產生誤導。




(3)張仲景像




該冊教材中的「張仲景像」與「祖沖之像」,也是當代人按照自己的想像所繪製。但教材隱去了這一事實。





圖6:統編本中的「張仲景像」(第15課,第69頁)




張仲景生前並無畫像傳世,也未留存任何與容貌有關的史料。這幅畫像的原型,是畫家蔣兆和1955年根據個人想像所繪製。⑧教科書僅標註「張仲景像」,而無隻字提及該畫像系後人臆造,顯然不妥。





圖7:左,明代木刻《傷寒論》中的張仲景像。右,乾隆年間余浚明繪張仲景像,原載木村博昭著《傷寒論講義》卷首。




再者,在蔣兆和之前,依照個人想像為張仲景繪像者頗多(如圖7)。這些畫像在「真實性」層面,與蔣兆和的作品並無區別,均屬臆造。但

明代木刻版版雕像、日本畫師15世紀之作,顯然更具歷史價值,有助於說明《傷寒雜病論》在中國的傳承和在東亞世界的傳播,更能增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認知。如果一定要保留插圖,那麼,撤掉現代人所繪製的「張仲景像」,選用更具史料價值、教學價值的古畫像,並標註其產生始末,或許更為合適。






圖8:統編本中的「祖沖之像」(第20課第91頁)




(4)祖沖之像




該圖的原型,也是畫家蔣兆和所繪,時間是1954年。祖沖之生前沒有留下畫像,也沒有留下關於容貌的史料。該圖系畫家依據個人理解和感覺繪製。⑨




教科書僅標註「祖沖之像」,隱去了該畫像實屬現代作品這一事實,對學生形成了誤導。

弔詭的是:與「祖沖之像」同頁的浮雕插圖,卻具體明確地註明:「賈思勰故里山東壽光有關《齊民要術》的現代浮雕」;第80頁的插圖「敕勒川狩獵圖」,也明確註明:「這是內蒙古和林格爾北魏墓壁畫摹本」……為什麼「祖沖之像」 卻不能具體註明「1954年由畫家蔣兆和依據個人理解繪製」呢?為什麼所有的歷史人物插圖,都只簡單標註「×××像」?




這種區別對待,實在令人相當費解。




略言之:歷史教科書當以求真為第一要務。文字要求真,插圖也同樣要求真。寫出人物插圖的出處,告訴學生這些插圖不能反映歷史人物的真實相貌,才是值得稱道的誠實做法。



原人教版歷史教材中明顯不符合史實的「黃帝像」「扁鵲像」等,統編本不再收錄




注釋




①圖片系筆者自教材翻拍。

2017年推出的「統編本」,與2016年推出的「部編本」,實際上都是「教育部組織編寫」,內容主體架構也大體一致。之所以區分為兩個版本,乃是因為「統編本」相對「部編本」,在內容上有部分更改。至於為何推出「部編本」僅一年,又立即推出新的「統編本」,目前並無相應的公開解釋。

②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編,《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 2》,海峽文藝出版社,2003,P10。③見:統編本/部編本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第9課第43頁。④可參見:張兆金,《對高中歷史教材中「秦始皇」插圖的思考》,《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第26卷第2期。⑤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編,《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 1》,海峽文藝出版社,2003,P25~26。⑥《史記論著集成》(第12卷),商務印書館,2015,P72~73。⑦

比如:1958年5月8日,毛澤東稱讚「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8月,在北戴河談話稱「馬克思與秦始皇要結合起來」;11月,在第一次鄭州會議上,稱讚「秦始皇是個好皇帝」,「即使是焚書坑儒,他焚的是以古非今的書,坑的是孟子一派的儒,其實只有460人」。

見:《毛澤東的讀書人生》,黨史出版社,2014,P308~311。⑧蔣兆和/繪,《蔣兆和畫集(上)》,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5,P203。⑨同上,P190。






相關推薦:




語文教材,究竟刪減了多少魯迅作品?





人工智慧進入小學課程,曾長期被打成「偽科學」 





請將不講邏輯的文言文,移出語文教科書 





語文教材文言文猛增,中小學生恐成犧牲品! 





「邏輯課」被中國教育無視數十年,實在太不應該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新版歷史教科書,內中的插圖大有問題
《國歌法》即將施行,回顧國歌六十年命運浮沉 | 短史記
抗戰勝利的核心遺產:擁抱國際主流社會 | 短史記
百年前的原則:警察不可用大炮打麻雀 | 短史記
「彭德懷打金日成耳光」之說很可疑 | 短史記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