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冤殺骨肉的皇帝都能被洗白,為何勵精圖治的皇帝卻暴斃而終?

冤殺骨肉的皇帝都能被洗白,為何勵精圖治的皇帝卻暴斃而終?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刻刻要當心。能登上天子之位的人,多半不是等閑之輩,但是皇位之爭向來血腥,親情在皇權面前猶如一張薄紙,顯得蒼白。大權在握的帝王,即使親如兄弟、父子,也難免有壓制不住內心猜忌的時候,手足相殘、弒父殺子的事,不僅屢見不鮮,比起普通人反而更為殘忍。

秦皇漢武,歷來為人所追捧,然而漢武帝劉徹,這個「犯我天威者雖遠必誅」的英武帝王,曾因為猜忌,冤殺了太子劉據,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巫蠱案。

劉據,是劉徹與衛子夫所生的嫡長子,以性格溫順寬厚著稱,元狩元年(前122年)被立為太子。就是這樣一個溫良恭儉的兒子,武帝也多有猜忌。征和二年(前91年),江充、蘇文等佞臣誣陷太子私藏桐木人偶,詛咒君父,漢武帝受到蒙蔽,派兵捉拿太子,劉據迫不得已起兵反抗,兵敗逃亡後因拒絕被捕受辱而自盡。劉據之孫劉詢繼位後,為劉據追謚曰「戾」,以表其冤屈,故又稱為「戾太子」。

為了皇位坑殺親人這種事,在唐朝更是扎堆出現,前有李世民在玄武門殺了兄弟,後有唐肅宗冤殺兒子李倓。不過,要說比肅宗更為殘忍的存在,那就是他老子——唐玄宗了。

開元二十五年,為了能讓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在奪嫡之爭中勝出,李隆基的寵妃武惠妃,與女婿楊洄同謀,陷害三位皇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他們聲稱三人對唐玄宗口出怨言、多有不滿,同時拉幫結派、結黨營私。而丞相張九齡等人的力保,更讓唐玄宗驚疑不定。最終,在李林甫等人的挑唆和武惠妃的設計下,李隆基將這三個兒子廢為庶人,半個月後又賜死於長安城東驛。

一日之內殺三子,可謂唐玄宗當皇帝以來最大的冤案,也將帝王對於皇權的極度渴望展現得淋漓盡致。李瑛當太子二十多年,從來沒出過什麼大錯,李瑤和李琚更是以學識著稱,三個人就這麼被冤殺,好多人都替他們惋惜,覺得唐玄宗太心狠了。而這件事之所以沒有到家喻戶曉的程度,也許是因為開元盛世,因為他與楊玉環的愛情悲歌,掩蓋了唐玄宗昏庸吧。

但是這一位,就沒這麼幸運了。唐德宗死後,唐順宗繼位,但是唐順宗只做了短短半年的皇帝,就禪讓給自己的兒子唐憲宗李純,不久後就駕崩了。他的死,使得唐憲宗的上位,蒙上了莫名的色彩。

當代懸疑小說名家唐隱,經過對唐史的多年潛心研究,以中唐時期的這段秘史為藍本,創作出著名文化懸疑小說《大唐懸疑錄》,憲宗上位是弒父殺君,還是另有隱情?雖然史家與民間莫衷一是,但在唐隱筆下,藉助於女神探裴玄靜的探案之路,這些謎底最終呈現並破解。

順宗究竟是自然死亡還是遇刺暴斃?其中真相在當時並不為人所知。在部分宮人眼中,李純極有可能是罪魁禍首。此後,大明宮中《蘭亭序》的詩謎,《推背圖》的異象,一直在刺激著憲宗的神經。他對父親順宗的不滿與愧疚,似乎證實了,順宗之死的確與他有牽連。而在朝堂之上的唐憲宗,又是個造就「元和中興」的大唐明君,在裴玄靜眼中,李純不像是弒父的狼子。那麼,為什麼順宗的心腹宦官會一口咬定是李純作惡呢?憲宗最終能否看破這大明宮中的驚天殺局嗎?

李純在位十五年,背負著得位不正的嫌疑,頂著良心上的譴責,勵精圖治,平定藩鎮,開創「元和中興」,可是大唐皇室的冷血陰謀,並沒有放過他。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相較於漢武帝、唐玄宗這些權令智昏的殺子真兇,李純可謂是冤深似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是「避諱」最嚴厲的朝代,在人們眼裡最開放的朝代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