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畫意: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名句 句句生香
-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的記錄為西周初年,最遲產生的作品為春秋時期,上下跨度約五六百年。
《詩經》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
-
《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
《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
-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
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
-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
甚至還有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諸多領域,被譽為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
-
《周頌》時代最早,在西周初年產生,是貴族文人作品,以宗廟樂歌、頌神樂歌為主,也有部分描寫農業生產。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時期的產物,是中國上古僅存的史詩。朱熹認為:「正《大雅》……多周公製作時所定也。」 但均認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詩。
《小雅》產生於西周晚年到東遷以後。《魯頌》和《商頌》都產生在周室東遷(前770年)以後。
-
-
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
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佔據詩經的多數部分,如十五國風。
-
-
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構成了詩經的另一部分。
史料載,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的一批戰國竹簡(清華簡)中的《耆夜》篇中,敘述武王等在戰勝黎國後慶功飲酒,其間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詩《蟋蟀》,內容與現存《詩經·唐風》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關係。
-
-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於農業,「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綿瓜瓞》等詩篇都表明周是依靠農業而興盛,農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周族在武王伐紂之後成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隸私有與貴族領主的統治成為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特徵。
-
-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紂暴虐無道,主要與其實行奴隸制經濟制度有關。
西周建立以後,為緩和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尖銳矛盾,緩和階級鬥爭,變奴隸製為農奴制。
西周較之殷商,由於經濟制度的巨大變革,促使社會在精神文明方面產生飛躍性的進步;
作為文學代表的《詩經》出現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產物,而它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
-
-
(圖片史料源自央視新聞和網路)
※開學季:關於大學新生,這可能是最全面的報到必備清單和實用建議
※快樂成長:走入職場,走向社會,分享最經典實用的網路課程和網站
※他是哲學、神學、醫學、音樂博士,他人生理念最重要的四個字卻是
※民俗文化:又到月半「中元節」,道家、佛家說由來
※祝您健康:隱形眼鏡5月未摘,角膜穿孔,帶隱形鏡或美瞳謹記六點
TAG:小一時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