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叛逆」的佛陀

「叛逆」的佛陀

我們常常把悉達多,那位我們稱為佛陀的年輕人,當做上帝一樣的談論著。但事實上,他只是個單純的印度年輕人,一個就像你我一樣的人。我們認為他應該是個擁有完全心靈覺醒能力的超級天才,但事實上,他真正的天才是在告訴我們:一個平凡人如何去達成與他相同的覺醒。

我們說他是個王子,是王室的重要成員之一,我們認為他一定比我們佔有優勢,但事實上,在物質上來說,現在的我們比悉達多當時擁有的更多。

悉達多是個尋找真理的人,就此而已。他不是在尋找宗教,嚴格來說,他不是特別熱衷於宗教。他在尋找真理,他在尋找能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真正方法。

這不就是我們正在尋找的嗎?如果我們看看悉達多的生活,我們就可以看到,他只有在他放棄了宗教的修持後才找到他所尋找的真理及解脫。

這不重要嗎?那位成為佛陀,那位覺醒的人,從宗教中他找不到他要的證悟,反而是離開宗教這條路後才找到的。

宗教標誌的誘惑

很多人喜歡把佛教當成一個宗教。這原因很簡單,佛教被宗教標誌包圍著,如儀式、念誦、放在聖殿的金色佛像。

而佛陀他自己從來沒有想要被定義成這樣的標誌。在最初的時候,他告訴他的弟子們,不要造像,不要崇拜。但他許多虔誠的弟子們不斷的糾纏他,請求他允許他們造他的像,到最後,佛陀他同意他的弟子替他造像。

而現今,我們造成許多精細的黃金佛像,就像這些東西是從金字塔里挖掘出來一樣。有這樣的回憶物當然很好,但我們必需記得它們代表了什麼:一些讓人喚起回憶的物品,一位我們所追隨的人,而不是一個我們崇拜的偶像。

我們可以把佛教變成宗教,心理學的一支,某種自助計劃,或是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但如果我們是在尋找證悟,那經由把佛陀視為宗教偶像,是不可能找的到的。如同悉達多,只有遠離了宗教性修持,我們才有可能找的到真正的心靈覺醒。

把佛陀視為一個例子,並且追隨他----在我們的生活中。再創造他的追尋,他的勇氣,他開放的心。

這就是佛教超越宗教的真實力量。

真理不是宗教性的

事實上,悉達多成為佛陀是因為他在宗教上的失敗。

他見到他曾經投入的苦修生活,並沒有帶領他到真正的解脫,所以他就放棄了這些方法。而他曾有過的五個同修,他們繼續這樣宗教性的苦行修持,他們認為悉達多不能承受這樣的修持,所以才放棄。之後,當悉達多獲得證悟,而且成為了佛陀,這五人就成為了他最早的五位弟子,但這五人在佛陀放棄宗教性的修持時視他為失敗者。

我覺得這很振奮人心。身為一位心性上的修行人,我們應該用開放的態度去看待失敗。從悉達多的證悟不是來自他成功的宗教修持,而是他的失敗,我們可以體會到這一點。

身為一位佛教徒,悉達多是我們要追隨的最重要典範。他在心與心的極限上是位偉大探險家。他有開放的心,不用先入為主的想法去尋找真理。他想如果我可以在宗教性的修持中找到真理,那我就來試試。他試了這些方法,可是他沒有找到,所以他放棄了。

如同悉達多,我們如果真的想要心靈上的證悟,我們必需要超越宗教。我們必須要放棄執著在這些先入為主的宗教形式、想法與修持。

宗教,如果我們不善巧的了解它,它會把我們困在另一些規則之中。日常的規則已經把我們卡死在這世界裡了,我們還塞入了第二組的宗教規則。我不是說宗教或規則有任何的壞處,而是,我們應該要清楚的了解我們在尋找什麼?你希望宗教,一大堆的規則要你去遵守,還是你想要真理?

真理不是宗教性的,真理就是真理。

如果你對」親見佛陀」與追隨他的有興趣,那你應該了解到,佛陀的教法主要是在研究你的自心與一系列自心的訓練。這種修持方法有關心靈,而不是宗教。

你的目標是要自我覺知,不是救贖;是要解脫,不是天堂。

這是非常個人的修持。沒有好奇心、問題與開放的心,就沒有心靈的修持,就沒有任何可行的旅程。

歡迎結緣書籍支持我們

【新書簡介】

長夜安隱,多所饒益;緣起緣滅,大夢一場。活著就是一場醒來的修行。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聚散離合,紅塵變化。了無牽掛,萬緣放下。大夢初醒,緣來如此。法師以順緣、塵緣、人緣、習緣、業緣、邊緣、情緣等七個角度重新詮釋《紅樓夢》,因果業力,唯心所造,緣起緣滅之間,才知道繁華不過是「緣來紅樓夢一場」!

GIF/74K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菩提洲網站 的精彩文章:

千年古剎靈隱寺啟建盂蘭盆法會
靈隱寺施放五大士瑜伽焰口
我的心,永遠不會絕望

TAG:菩提洲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