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涼一個秋,白露養生到!

好涼一個秋,白露養生到!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此時,暑氣漸消,秋高氣爽,玉露生涼,丹桂飄香。由於氣溫變化大,夜晚氣溫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就是露水。歷史上,最有名的吟誦白露的詩就是《蒹葭》,出自《詩經·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白露過後,氣候逐漸轉涼,特別是一早一晚,容易受涼;秋風一吹,還易出現口乾咽燥及噴嚏、咳嗽、氣喘等癥狀,因此還要注意防秋燥及防過敏。掌握必要的養生知識是很有必要的,下面老中醫教你白露如何養生!

如何緩解秋燥?

1

喝蜂蜜水

秋天乾燥,應堅持每天清晨起床後喝一大杯溫開水,不妨在水裡加點兒蜂蜜,製成有淡淡甜味的蜂蜜飲料,緩解口腔和咽喉黏膜的乾渴感的效果更好。

蜂蜜中的果糖非常豐富,可以讓水分有更多的時間來滋潤口腔、喉嚨以及消化道粘膜,讓水分留在身體當中。

2

蔬果選含糖量高的

除了蜂蜜中具有吸濕性的果糖含量豐富之外,有些蔬果中果糖也較高,例如梨、葡萄、蘋果、枇杷、香蕉、柿子、獼猴桃等,另外南瓜等個別蔬菜果糖也不少。

當然,也可以將雪梨、蘋果、南瓜等切塊切丁做到粥里一起吃,緩解乾燥效果也很好。

3

植物膠質獨特功效

有很多食物煮後呈現體積膨脹、口感粘稠的狀態,這樣的食物大都含有植物膠質。例如穀類中的皂角米、燕麥等在煮後體積膨大數倍化,這些黏糊糊的湯羹可以讓水分長時間貼在黏膜上,嗓子和消化道都感覺很滋潤。同時,因為它們不能被人體消化,可以把水分一直帶入大腸,使大便也得以增加水分,更為柔軟,避免乾燥。

木耳、銀耳等也含有豐富可溶性植物膠質,傳統的喝銀耳羹來滋潤身體的做法是值得推薦的;還有藻類中的海帶、裙帶菜,水果中的山楂,都值得多吃。

4

補充維生素A,黃綠蔬菜天天見

維生素A有利於維持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的完整性,維A缺乏不僅會導致粘膜所分泌的黏液和皮脂減少,讓人乾燥,同時還會影響纖毛的擺動從而致使免疫力降低,引發細菌感染,也可能導致嗓子喉嚨不適。

維生素A在動物性食物中主要集中於「肝臟、蛋黃(尤其是鵝蛋黃)」。

在植物性食物中,深綠色與橙黃色的蔬菜中較豐富,例如胡蘿蔔、枸杞、深色綠葉蔬菜(西蘭花、菠菜、芥藍、芥菜)等,建議深綠色、深黃色蔬菜最好每天都要吃。

5

乾貨少吃,吃後及時補水

經過干制的堅果、果乾等食物,在製作的過程中水分被大部分去掉,導致這些食物本身就有強烈的吸收水分的「慾望」,一旦吃多了就會感覺口舌被腌制一樣的乾澀不適。所以乾燥季節這類食物少吃,且吃後要及時補充水分。

6

少鹽少辣

太多含鹽高的食物吃進去,會有額外吸收體內水分的作用。

另外,辣椒這類的刺激性食物會使皮膚血液循環加快,身體發熱,出汗增加導致人體水分散發。在濕冷地區生活的人,吃辣椒是非常合適的,不過乾燥的地方,如果吃太多就會讓身體不舒服了,包括喉咽乾燥上火等。

如何預防花粉過敏呢?

1.平時盡量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的飲食,少食用精加工食物。

2.有過敏史的人,如患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蕁麻疹、濕疹這一類疾病的人,最好在發病季節居於室內,關閉門窗以減少室外致敏花粉的進入。盡量少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隨便去聞花草。

3.外出活動時最好戴上帽子、口罩和穿長袖的衣物,盡量避免與花粉直接接觸。外出隨身攜帶脫敏藥物,如苯海拉明、息斯敏、開瑞坦等,若遇皮膚髮癢、全身發熱、咳嗽、氣急時,應迅速離開此地,如癥狀較輕,可自行服藥。哮喘發作時可經口吸入止喘葯如β2激動劑喘樂寧、喘康速、沙丁胺醇和可必特(β2激動劑和異丙托溴銨)等。重症需住院治療則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4.很多中草藥有抗炎脫敏作用,副作用比西藥小,請到中醫醫生處就診,對症下藥。常年堅持艾灸能改善體質,希望大家都試試。

補足腎氣要儘早

白露節氣陽氣漸消,陰氣漸長,氣候由熱轉寒,是「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容易使人腎氣不足。所以白露時節最重要的是養足腎氣。

Tips:抬腳跟提腎氣,這個小動作便能刺激腎經。

腳心有個重要的穴位湧泉穴,氣血從這個穴位像泉水一樣汩汩地湧出來,然後沿著經絡滋養全身。抬抬腳跟不但能按摩到這個穴位,還能拉伸腳底的腎經,起到刺激腎經的效果。腿部肌肉一松一緊,還可以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環,減輕心臟的負擔。

對上班族來說,這是一個迅速恢復元氣的大法;對老年人來說,能預防很多疾病,比如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腰腿痛,消化不良,失眠,頭暈頭痛等,尤其是腎氣不足的時候容易精神萎靡,老是睡不醒,睡得再多還是精神不好,動一動就心慌、心跳厲害的人,就這麼一提腳跟,再簡單不過,每天練習幾次就把腎氣提起來了。

可防秋燥的常見家庭葯膳食療方如下:

1.玉竹沙參老鴨湯

做法:北沙參、玉竹洗凈,老鴨洗凈,斬件,生薑切塊。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2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本湯是常用的滋補湯品。湯中北沙參性味甘寒,功能滋陰清肺、養胃生津、除虛熱;玉竹性味甘寒,質潤多液,有養陰潤燥的作用,兩味合用滋補養陰力大。老鴨有滋陰補血之功,生薑健胃又可除鴨腥。合而為湯,滋陰清潤、去疾補虛。

2.排骨藕湯

做法:排骨洗凈,剁成塊,在清水中浸泡半小時,藕去皮,用刀背剁斷藕段。熱鍋放油,下薑片和排骨,加鹽翻炒至肉變白色,加清水,大火煮開,撇去浮沫。將排骨連水倒入砂鍋中,放少許香醋,蓋好鍋蓋,大火煮開轉小火煨。半個小時後,藕塊加入砂鍋中,與排骨混合攪勻,接著大火煮開轉小火煨。燉至肉脫骨、藕粉糯即可。(簡單些,可以用電壓力鍋燉熟排骨,再加入藕,再燉至藕熟)

功效:排骨味甘咸、性平,可補腎養血,滋陰潤燥;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燥咳、便秘。藕有清熱潤肺、滋陰補腎、健脾開胃、止瀉固精之功。

3.百合瘦肉湯

做法:把切好的瘦肉塊用開水焯一下,盛出,水倒掉;鍋中加入約1000ml水,加全部材料及百合片;大火煮開,改小火煮15分鐘;放鹽,悶3分鐘,盛出即可食用。

功效:瘦肉可滋陰潤燥,百合滋陰助眠。這道湯是用微苦的百合來為青澀的湯汁提鮮,加上「小人蔘」胡蘿蔔的點綴,既能疏通鬱氣,又能生津液、養脾胃。

4.白蘿蔔粥

做法:先將白蘿蔔洗凈切片,加水煮30分鐘左右,再加洗凈的粳米用旺火燒開,再用小火煮至稠,用紅糖或鹽和味精調味。

功效:開膈順氣、健脾化痰。

5.冰糖蓮子銀耳雪梨羹

做法:蓮子溫水浸泡10分鐘,紅棗洗凈泡10分鐘,枸杞洗凈,銀耳溫水泡10幾分鐘,雪梨切塊。鍋內置適量的水放蓮子煲10分鐘,加銀耳、雪梨、冰糖燉20分,最後放入枸杞、紅棗文火慢燉10分鐘。起鍋晾涼食用。

功效:滋陰,潤肺,養胃,生津,能治虛勞咳嗽,痰中帶血,虛熱口渴,美容養顏必需品。

分享中醫知識,轉給需要幫助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湯郁畢 的精彩文章:

TAG:湯郁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