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杏林為何多壽星

杏林為何多壽星

自古名醫多長壽。在我國古代,人的平均壽命是較短的,故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然而在中醫藥發展史上,那些潛心於岐黃之術、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名醫們卻若群星爭輝,終年在七旬以上者,不乏其人。

那麼,名醫長壽的奧秘在哪裡?

首先是歷代名醫們精通中醫養生之道,重視日常養生保健。中醫養生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僅有文字記載的就已達四千年之久。中醫養生包括飲食、精神、起居住行等日常生活的調理及氣功、按摩、體療等自我保健鍛煉,還有藥物滋補調理等,內容豐富多彩。由於歷代名醫精於中醫藥學,因此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養生保健經驗。如華佗的「五禽戲」,強調運動鍛煉;孫思邈主張動靜結合,提倡注意衛生,重視飲食營養及老年保健;李梴提出「避風寒、節勞逸、戒色慾、正思慮、薄滋味、寡言語」等養生方法。正是由於歷代名醫將養生之術用於自我保健,故多能延年益壽。

其次,歷代名醫注重醫德修養,熱愛自己的職業,這亦是長壽的重要一環。現代醫學認為,良好的精神,高尚的情操是大腦健康的突出表現,是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聯合國衛生組織亦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只有身心都健康,才能實現延年益壽,晚年安樂回春的願望。古今中外許多事例說明,具有熱愛職業心理的人,可防老長壽。因為愛自己的職業,可使人在工作中心情舒暢,從而影響全身的機能、代謝。歷代名醫大都在臨床中本著「仁愛救人」的傳統醫德原則,胸懷「大慈惻隱之心」,見病者痛苦「若己有之」,凡病家求醫者「一視同仁」。正是這種良好的心理狀態,使他們擺脫了名利的誘惑,促進了身心健康。

而且歷代名醫大多終身勤於學習、善於思考,也是長壽的重要因素。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勤學習,多動腦,可以推遲大腦萎縮,防止大腦老化,從而保持全身各系統器官的生理功能協調,確保正常的生活活動。中醫學是一門知識密集的自然科學,歷史上所有成熟的中醫藥學家,都有勤學苦練、善於思考、持之以恆的習慣。如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才識高妙,成為千古稱頌的「醫聖」;孫思邈一生「博極醫源,精勤不倦」,諳熟諸部經方而成為令人敬仰的「藥王」;李時珍讀書7年,不出戶庭,漁獵群書,搜羅百氏,參考書籍達九百餘種,終於著成東方醫藥巨著《本草綱目》;趙學敏為寫《本草綱目拾遺》,積累的讀書筆記竟達數千卷之多。由於這些名醫們一生中只有一個專註的奮鬥目標,其專註與氣功療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目標專註可以使人排除雜念、思想集中、不受環境干擾,故對健康長壽十分有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中醫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補肺養生卻病延年
單味中藥就可以防暑熱
陳年補藥究竟還能不能吃?

TAG:家庭中醫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