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病害來襲,種植戶朋友們準備好了嗎?
夏季這個季節,對大蔥來說真是多災多難,8月中下旬化蔥進入白熱化,9月紫斑病又來勢洶洶。化蔥可使大蔥缺苗斷壟,嚴重減產,可以說是大蔥種植生產中最令人頭疼的問題,而紫斑病和白絹病的爆發,一遍一遍打葯也能讓種植戶身心疲憊,不能小覷。
圖1 左圖大蔥「化蔥」造成缺苗斷壟;右圖紫斑病擴大生長
那麼這些情況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化蔥」主要原因:一,夏季高溫降雨量較大,土壤滲水能力差,使耐旱不耐澇的大蔥根系發生漚根,地上部腐爛;二,重茬病病菌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肆意爆發,使得大蔥感染細菌軟腐病、根腐病(發病最適宜溫度25~30℃、喜高溫高濕環境)等病害;兩方面的原因導致大蔥缺苗斷壟,嚴重降低大蔥產量。
紫斑病發病初期,病斑小,略凹陷,後逐漸變大,橢圓形或梭形,褐色到紫色。潮濕時病斑上生黑色霉層,並有同心輪紋,病部易折斷。發病適宜溫度為25-27℃,溫度過高過低不會發病,而立秋以後氣候溫暖高濕,這種情況下容易爆發此病。在田間可借氣流或雨水傳播,從氣孔、傷口或表皮侵入。刺吸的傷口是傳播的重要途徑,薊馬嚴重發生時,發病嚴重。
白絹病病菌主要為害假莖地下部,在地下 5-10 cm深處,假莖第一層包葉先發病,以後逐漸向裡層侵染,嚴重時假莖軟腐倒伏,地上部葉片由綠逐漸變黃於枯死亡。受害後的假莖,易從病部拔出。在高濕和較高溫度下,病株周圍地表上可產生很多白色菌絲,病株上產生許多菌核。菌核似油菜籽狀,初為白色,逐漸變為褐色至茶褐色。發病適溫為25~27℃,低於12℃則不發病,溫暖多濕的夏季發病重。每下一次較大的雨或澆一次水,即可產生大量菌絲和菌核。 病原以菌絲體隨病殘體上越冬,借氣流或雨水傳播,從氣孔、傷口或表皮侵入,潛育期1~4d。
圖2 左圖為大蔥漚根;右圖為大蔥軟腐病
圖3 左圖為大蔥紫斑病初期;右圖為大蔥白絹病
這些病又該如何預防和防治呢?
一、排水防澇
從以上幾種病害的發生條件可以總結出,無論溫度的高低,這些病害都是在高濕情況下發生。然而7、8月份的降雨次數和頻率都較高,給病菌的生長造成適宜的高濕情況。
圖4 7月份天氣情況
圖5 8月份天氣情況
從圖4、圖5中可以看出,7-8月份降雨天數達到了24天,其中大雨1次,中雨1次,雷陣雨13次,陣雨4次,小雨5次;陰天多雲天數達到了21天;晴霧天達17天。這種頻繁的降雨會使土壤板結,滲水能力降低,破壞土壤的三相比,不利於根系的呼吸和正常的生長,使根系受損,病菌會從傷口侵入蔥體,使大蔥感病。所以,大蔥排水防澇工作一定要做好,盡量不給病菌適宜的生長環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農事操作:在整地時要做到深溝高畦;在強降雨時注意排澇引流;澆水時以水分下滲25cm為宜,不宜過大。
圖6 7月份溫度統計
圖7 8月份溫度統計
二、病害防控
大蔥軟腐病發病溫度為25-30℃,紫斑病、白絹病為25-27℃。從圖6、圖7中可以看出,軟腐病是從7月下旬開始進入最適生長階段,紫斑病和白絹病是從8月下旬開始進入最適生長階段。要及時做好病害的防控工作:在降雨前後噴施一些保護性殺菌劑,可選擇代森錳鋅、百菌清、嘧菌酯等藥物進行預防;在零星發病的情況下,可將病株拔出,帶出地塊,防治感染其他植株;在發病初期進行藥物防治,做到對症下藥。
軟腐病: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葯保護。藥劑可選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銅製劑500倍稀釋液等,噴霧防治。噴葯時應注重植株基部噴施。7~10天1次,連用2~3次,具體視病情發展而定。
紫斑病:發病初期可選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10天1次,連噴3~4次。
白絹病: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噻呋醯胺稀釋2000倍或50%異菌脲稀釋500倍淋根,7-10天,噴霧1次,連噴2-3次。
注意事項:病害預防效果遠好於防治,從整地時就應為後期排澇做好鋪墊,做到深溝高畦,防止地塊後期存水發生澇害;在發病前要提前進行藥物防治,可結合葉面肥進行噴葯,但不能與銅製劑類藥物配合使用,會降低兩者的效果;預防要做到對症下藥,可選2-3種藥劑,交替使用,防止病害產生抗性;大蔥葉片蠟比較厚,不容易滲透吸收,建議添加適量有機硅;另外,為保障食品安全,在大蔥採收前15天停止用藥。
GIF/1K
TAG:金正大農科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