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讓薄胎玉器在手中綻放「花樣年華」

他讓薄胎玉器在手中綻放「花樣年華」

▍在所有玉雕技藝中,有一種技藝堪稱傲視群雄,那就是被稱作鬼斧神工的薄胎工藝

據說薄胎工藝屬於舶來品,起源於西部伊朗,早期叫「痕都斯坦玉器」。乾隆時期,由於皇帝的個人喜好,薄胎工藝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有人形容薄胎玉雕作品輕巧秀麗、薄如蟬翼、輕如鴻毛、亮似琉璃,即便美麗如斯,從事薄胎工藝的人並不多,因為它對選料、工藝近乎「無情」的嚴苛,一旦失手無可挽回的成功率和漫長的工期,都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

所以,

在當今這個快節奏的大數據時代,有一位因薄胎而著稱的玉雕大師,該是什麼樣的畫風?

兩鬢斑白,一副厚厚的眼鏡,嚴肅認真,不苟言笑?

▍范棟強的玉雕工作室位於蘇州太湖之濱的東渚鎮。

▍工作室直接以作者的名字相稱,很是隨性。

一進到工作室,四周陳列的各種精雕細琢的薄胎作品不出意外地讓人先大飽一番眼福。線條流暢的器皿,精緻繁複的紋飾,端莊大方又剔透玲瓏,確實帶著前朝的盛世遺風和雍容的皇家氣度。

————

參觀了一圈後,范棟強的家人抱歉的說,還要再等一下,他正在外面看料子,順便透露了一下范棟強的日常安排,概括下來主要有兩件事:看料、做活。

話剛說完不到五分鐘,門口便衝進來一個身影,伴著一連串的抱歉。

等到賓主雙方都坐定,才發現這位薄胎玉雕大師直接打翻了我們之前的種種人設:

三十多歲的年紀,一表人才,爽朗健談,舉手投足間的氣質和他周遭的薄胎作品又如此和諧融洽。

匆匆趕回來的范棟強還沉浸在看料的興奮中,泡好茶之後便開始講起他看料的故事。

▍都說翡翠開料是賭,其實玉雕也是賭,玉雕中的薄胎工藝,對料子的細膩度、純凈度要求更高,每次開料都堪稱一場豪賭。范棟強講起他看料選料的經歷,似乎可以寫一部「血淚史」。也就是說,每一件我們看上去完美無瑕的薄胎作品,都極有可能是一大塊原石中碩果僅存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在范棟強眼中,只有這樣的料子,才配得上薄胎的工藝,配得上他設計、雕刻的心血。

▍薄胎玉器的雕刻工藝包括開料、開胚、設計、掏膛、雕刻、打磨等工序,不僅僅是選料、開料,每一道工序都步步驚心。掏膛,講究厚薄均勻,不能留死角,鑽膛取芯後,用傳統的鑽砣一遍遍磨薄,而後續的打磨,就要在這個以以毫米為單位的器物上反覆拋光。漫天飛舞的玉屑下,是吹彈可破的胎壁,或者是一不留神就破損的車禍現場。每一次驚艷,都如履薄冰。

▍材料,對於很多琢玉者而言,都是一種限制,好料難求,是不爭的事實。珍惜材料,從而更用心的去創作,激發出更好的靈感,則是這種限制對於范棟強的補償與回饋,很多別具一格、匠心獨具的作品,都是在和材料 「較勁」的過程中誕生的。

————

生長於古城蘇州的范棟強,骨子裡是逃不開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對於他的薄胎作品的創作設計而言,不僅僅是工藝的細節與有章可循的紋飾,更是蘊含在作品中的韻味。當這種傳統的韻味從創新的設計中流淌出來,便展示出薄胎玉器不同以往的「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是范棟強的代表作之一。

一位身著傳統旗袍的女子,從脖頸到腰身順勢而下,勾勒出一道倩影,沒有誇張的E罩杯和馬甲線,圓潤的胸部,微凸的小腹,隨著步伐搖曳生姿的臀部線條,還原了中國人心中傳統女性之美的典範,身形修長曼妙,線條起伏流暢,薄胎的技藝賦予她靈魂,溫婉靈秀,是范棟強心心念念的東方維納斯。

————

薄胎還是薄胎,器皿也依舊是器皿,范棟強卻將二者組合創新出無限可能。

竹筒形的茶杯組合;蒸籠外形的壺與杯;旗袍領的一對花插;竹簍樣式的小罐,一隻圓潤的水杯,巧用玉料的薄厚與光影,展示出一張圓潤豐滿的臉,側看垂眼低眉,正看竟給人感覺萌萌噠!

看過范棟強的這類作品,熟知薄胎工藝的人會感嘆,薄胎原來還可以這樣美,不熟悉薄胎工藝的人會感嘆,薄胎竟然會這樣美。

————

做薄胎的人大都鍾情於青玉,范棟強也是如此。

青玉細膩緻密的玉質,更利於薄胎工藝的施展,不同於碧玉的飛揚跳脫,青玉的綠更加沉穩厚重,更能凸顯薄胎作品的雍容典雅又恰到好處地在沉穩中流露幾分氣韻流轉。

是詩經中在水一方的佳人,

是漢樂府中傾國傾城的美女,

是唐詩中的春江花月夜,

是月光下紫禁城琉璃瓦上的一抹清霜,

是范棟強這個80後琢玉人苦苦追尋的傳統文化的風華。

於是他虔誠地選料、切料、設計、雕琢,在每一件作品上一絲不苟地刻上自己的名字,希望百年之後,當人們帶著不一樣的眼光去欣賞這件作品,「范棟強」這三個字也許會成為一個小小的符號,和這些作品一起記錄著薄胎工藝的歷史。

夢想很遠,似乎又觸手可及。

—End—

策劃 /屹江南造辦處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州市玉石文化協會 的精彩文章:

TAG:蘇州市玉石文化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