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贅肉多嗎?腹部脂肪堆積或致癌!
6月份小編寫過一篇文章,是講關於紅肉吃多了有可能增加大腸癌風險的。
紅肉挑戰?大腸癌兇手?
此文一出,小編自己都「誠惶誠恐」。紅肉雖不敢多吃,卻抵不住其他美食的誘惑,胡吃海塞的後果,就是肚子「水漲船高」。。。
不知道大傢伙兒有沒這樣尷尬的時候:站著的時候,肚子像懷胎三月,坐下來的時候,肚子上的肥肉就層層疊疊...
是的,今天小編要來講的就是——肥肉,啊呸說錯了,是一種蛋白。
近日,密歇根州立大學Jamie Bernard博士的團隊研究發現,堆積在我們腹部內臟上的脂肪會釋放一種叫做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FGF2)的蛋白,這種蛋白會促進正常的上皮細胞發生癌變!
研究表明,身體質量指數(BMI),可能不是預測癌症風險的最好指標。腹部肥胖,確切的說,FGF2的水平可能是預測細胞癌變風險的更好指標!
你的肚子上有贅肉嗎?
毫無疑問,肥胖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全球肥胖的人數已突破十億。
小編曾看過一篇文章,報道一項史上最大型的肥胖與心臟病研究,52萬人隨訪超過12年之久。最後發現,超重和肥胖的人,要比正常人群患冠心病的風險提高26%~28%!
這首先說明了,只有靈活的胖子,沒有健康的胖子。。。
而我們常常用BMI,即身體重量(以千克為單位)除以身高平方(以米為單位)得出的數值,來衡量人體胖瘦,雖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它並不能區分人體實際的脂肪有多少。
一身贅肉的胖子,其BMI會高於正常人,然而,也不乏BMI偏低但肚子上一堆肥肉的「偽瘦子」。
而這一類「偽瘦子」,正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需要特別注意的群體!
2013年,一項涉及2500人長達13年的研究發現,圍繞在內臟器官表面的內臟脂肪組織(非其他部位的脂肪,比如皮下脂肪、大腿肌肉脂肪等),與女性的所有癌症風險、男性的肥胖相關癌症風險呈正相關。
內臟脂肪組織堆積,例如,腰圍粗、腰臀比大,與結腸癌和乳腺癌風險呈正相關。
據悉,與腰圍小於81.3cm的女性及腰圍小於83.8cm的男性比,腰圍超過99.1cm的女性和腰圍超過101.6cm的男性,患結腸癌的風險都增加了2倍,隨著腰圍尺寸的增加,結腸癌的風險也相應增加!
關於FGF2的研究
Bernard博士在2012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將高脂肪飲食餵養的小鼠的內臟脂肪切除後,可以抑制75-80%由紫外線照射導致的上皮細胞癌變。
結合流行病學,Bernard博士認為內臟脂肪組織在導致細胞癌變中一定起著關鍵作用。
腹部內臟堆積的脂肪到底是怎麼誘發腫瘤的?
首先,研究人員用高脂肪飲食(60%的卡路里來源於脂肪)、低脂肪飲食(10%的卡路里來源於脂肪),分別餵養兩組小鼠。4周後,取出小鼠的內臟脂肪組織,打碎過濾。然後,再用濾液培養一種叫做JB6P+的小鼠上皮細胞(用於評價致癌作用的特殊細胞系,在促進腫瘤形成的物質的作用下,它能夠在軟瓊脂上快速增殖)。
他們發現,高脂肪組培養的JB6P+細胞在軟瓊脂上形成了更多的集落。這說明高脂肪飲食餵養的小鼠內臟脂肪組織中含有更多促進腫瘤形成的物質!
經過多種測試,他們最終確定了濾液中的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FGF2),是促使JB6P+上皮細胞增殖的原因。
研究人員發現,JB6P+細胞上的受體蛋白(FGFR1),在識別FGF2之後,給JB6P+細胞發出了快速增殖的信號。當把JB6P+細胞的受體蛋白基因幹掉後,FGF2就不能促進JB6P+細胞的增殖了。
為了進一步驗證,研究人員將正常的JB6P+細胞、受體蛋白基因敲除的JB6P+細胞,分別移植到內臟脂肪切除的小鼠皮下,連續7天給小鼠注射FGF2。
他們發現,正常的JB6P+細胞在FGF2作用下,長出了腫瘤;而受體蛋白基因敲除的JB6P+細胞沒有長出腫瘤。
研究人員還從4名接受子宮切除的肥胖但無癌的女性那裡,收集了內臟脂肪組織,最後發現內臟脂肪組織釋放的FGF2越多,上皮細胞越容易發生轉化。
這樣就解釋了之前的研究,為什麼FGF2會在胰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癌症中高表達。
小編結語
其實,FGF2不是壞東西。。。
它是人體內一種重要的生長因子,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損傷組織器官的再生和血管生成,在一定的濃度下,FGF2是有益的。
但是一旦分泌的細胞大量增多,特別是內臟組織脂肪釋放,導致血液中濃度過高,它就會帶來負面的作用,可能會增大細胞癌變的風險噢!
所以現在請大家低下頭看看自己的小肚腩,如果它現在肉肉乎乎的、層層疊疊的、層巒疊嶂的、層次分明的...
不多說了小編要去做仰卧起坐了...下期再會!
參考文獻:
1.Chakraborty D, Benham V, Bullard B, et al.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s a mechanistic link between visceral adiposity and cancer[J]. Oncogene, 2017.
2.NCD Risk Factor Collaboration (NCD-RisC),Trends in adult body-mass index in 200 countries from 1975 to 2014: a pooled analysis of 1698 population-based measurement studies with 19·2 million participants,The Lancet,2014
※震驚;別貪小便宜了,這種香蕉,吃了就致癌!
※震驚!女生上完廁所千萬別做這4件事,第3個會「致癌」要小心
※這三種致癌的食物千萬別吃了,不然癌症悄悄找上你,趕緊看看
※這3種最常見家常菜,千萬別炒著吃,容易產生致癌物質
※常吃這種水果最易致癌,可是幾個省的人圖便宜還在經常吃,請立馬扔掉!
TAG:致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