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山,那水,那人

那山,那水,那人

宋代在中國文化史上

是一個特別值得稱道的階段,

也是山水畫發展的黃金時代。

范寬更是北宋時期大師級人物。

他被美國《生活》雜誌評為

「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第59位,

曹雪芹和居里夫人排在他之後。

他的《溪山行旅圖》

在中國古代美術史上是一件劃時代的傑作。

其「獨特面貌」足以挑戰人們的審美習慣。

被後人董其昌評為「宋畫第一」

東西方在繪畫上差異很大,

西方以人物著稱,東方以山水聞名。

「山水畫」在東方叫山水畫,

西方則成為風景畫。

而對當代中國人而言,

欣賞中國山水畫,

可能比欣賞西方繪畫更具挑戰性。

我們渴望中國繪畫的傳承,

經典的魔力可以喚醒所有沉睡的心靈。

而無論從繪畫角度還是更廣大的人文範疇,

《溪山行旅圖》都稱得上是人間經典、曠世傑作,

它以自己的存在,

在歷史上樹起了永恆的標杆,巍然如山。

溪山行旅圖

范寬是北宋前期貢獻最大的畫家,

他的生平在歷史記載中只有寥寥數語,

最重要的幾句話是:

「性溫厚,有大度,故時人日為范寬。

居山林間,常危坐終日,縱目四顧,以求其趣。」

道出了范寬的秉性品質,

同時也道出其觀照山水的方式和態度。

而這兩點也與《溪山行旅圖》的成因息息相關。

唯有其人寬厚,

才能品位出自然山水的寬厚風神。

唯其常對山林,

才能領悟山水精神的博大與精微之處。

當時人們把他和李成、關仝並提,

稱為「百代標程」。

李成,更是宋畫歷史上一位不得不提的大家。

書畫君之前的文章給大家傳送門

局部

《溪山行旅圖》是一幅雙拼絹的大山水畫。

山谷飛瀑如煉,直落千尺。

瀑布在高山深壑間,成一條線般飛泄而下,

隱沒在雲煙飄渺的深淵中,

給整個畫面帶來濃郁的生機、不息的活力。

山下空朦一片,巨石林立,

襯托怪石嶙峋的崗丘。

丘上雜樹叢生,樹隙間樓閣隱現。

各色石樹、山溪古道、商旅和殿閣皆井然有序。

山腳下流水潺緩,

開闊的路上,毛驢行人,馱隊纖行,

畫作旨在傳達山的內在精神,但又很寫實,

將陝北高原特殊的地形地貌也充分表現了出來。

這些描寫的手法都極其生動自然。

站在畫軸前,只覺得大山壓頂,咄咄逼人,

令人彷彿身臨其境。

畫中山頭迎面聳立、雄壯渾厚,

畫面上部三分之二是滿滿的一座山峰。

堂堂正正,頂天立地,

逼迫在眼前,極具重量感,

造成了一種心理效應,一種撼人心魄的視覺效果。

畫幅尺寸是2:1,

遠景山形圓渾,佔滿了畫面的2/3,

遠山就是這幅畫的主角。

這種滿幅的效果,

造成了永恆、穩定、包容的視覺感。

《溪山行旅圖》構圖層次分明,主次和諧。

前後遞進,用水貫通。

用筆清雄,濃淡瞭然,以墨骨取勝。

山石以「雨點皴」積攢而成,山石輪廓堅勁韌練,

塑造了一個

「氣魄雄渾,如雲長貫甲」般的堂堂大山。

這幅典型的北方全景山水的「高遠」構圖,

加之范寬獨具個性的藝術表現力,

也促成這幅畫成為千古豐碑。

雖然後人學范寬的不少,

但是學其構圖者,總也不如其山勢雄偉逼人,

學其皴法者,總也不如其石質硬朗厚重,

故難以形成流派。

照說崇尚「淡墨輕嵐」的董其昌似乎不能認同此畫,

但還是被其強悍的藝術感染力所折服,

贊為「宋畫第一」。

徐悲鴻則更是情有獨鍾,他以為

「中國所有之寶,故宮有其二,

吾所最傾倒者,則為范中立《溪山行旅圖》。

大氣磅礴,沉雄高古,誠辟易萬人之作」。

然而幾百年間,

人們只能依據史料記載以及董其昌的題跋

來推測這幅畫的作者。

直到1958年台北故宮的一位叫李霖燦的研究員,

在畫幅的右下樹蔭草葉間發現「范寬」兩字,

這才撥開迷霧。

李霖燦在回憶錄中激動地講到:

「忽然一道光線射過來,

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後,夾在樹木之間,

范寬二字名款赫然呈現。」

《溪山行旅圖》即使不是唯一

也是最早以高度感為藝術特色的作品,

其獨特創意,使人耳目一新。

山水育人,而人又反過來體現山水,

范寬這種對大自然的敬畏,

或許在我們欣賞《溪山行旅圖》時,

也會隨之滲入我們心底,

恆久影響著人們的眼睛和心靈。

(嚴正聲明)

版權歸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若有不妥之處,請務必聯繫我們,謝謝。

公眾號推薦【名人字畫】,微信號:mingrenzihua1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人字畫 的精彩文章:

中國畫如何脫「俗」,看完就知道了!
九大書法名家寫《心經》
原來人民大會堂掛這56幅字畫有這麼多講究!
收藏字畫,居然有這麼多好處!

TAG:名人字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