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社會到底有多沒有「人情味」?這些冷漠背後的力量你不得不服!

日本社會到底有多沒有「人情味」?這些冷漠背後的力量你不得不服!

在日本待久了也許都會有一個困擾,似乎無法與日本人走得更親近,哪怕是長期相處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同事,最多就是在公司統一聚會的時候一起出去過。除此之外,對對方的私生活甚至興趣愛好一無所知。

試想一下,十幾年之間幾乎每日相見,辦公坐的鄰桌,但卻沒有過更深的交集,也略不可思議啊!日本人是不是太沒有人情味了?這個問題在旅居日本的外國人中間已經持續討論了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也發現和日本人做朋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的確,日本人看上去都冷冷的。

他們不會在地鐵里打高聲打電話,而是安靜的坐著。

他們不會在大街上打打鬧鬧,而是安靜的朝自己的目標前進。

日本人不會給剛到辦公室兩天的小姑娘介紹男朋友。

更不會關心你為啥三十歲了還不結婚。

日本人不會在朋友聚會上直接問你一個月掙多少錢,開什麼車。

朋友聚會喝咖啡,默默的各付各的賬單,不會為搶著付賬打起來。

有位剛來日本沒多久的留學生業朋友跟我抱怨,說日本社會太冷漠了,還是中國更有人情味兒。

我問他為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

他說,他正就讀的語言學校一位老師會中文,和他的關係很好,前些日子放假回國,還特意從國內給這位老師帶了精美的禮物,老師也很開心的收下了。

本以為良好的關係,加上自己的禮物,能為自己剛到日本的日子「保駕護航」,前兩天的一件小事卻讓他頗為不快。

前兩天他睡過頭上課遲到了20多分鐘,按學校規定,遲到15分鐘以上按照「曠課」論處,要扣出勤率,而語言學校申請獎學金和出勤率關係密切,有時出勤率不足100%甚至連申請資格都沒有。

本來他很著急,心想好幾十萬日元的獎學金這就算泡湯了。

進教室後發現這堂課剛好是這位會中文的老師,他原本懸著的心一下子就放下了,心想憑藉他和老師的關係,差個5分鐘把曠課算成遲到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下課後就去拜託老師,希望能把曠課改成遲到,哪知被這位老師一口拒絕了……

因為這事,這位留學生朋友就對日本留下了個「沒人情味兒的冷漠社會」的印象。

其實不只是這位留學生朋友,我碰到很多在日本的華人朋友都喜歡說日本人冷漠,基本上理由都是類似的問題:

比如日本人不會像中國人那樣跟你熟,或者是你的朋友,就利用手中的權力違規給你「開後門」「走捷徑」,即很多朋友所謂的「真心幫你」。

其實,這不是沒有人情味,而是中國人的這種邏輯背後折射出的一個問題:

很多人一邊罵人情社會下的「托關係」、「走後門」不公正,一邊又埋怨無法走後門、相對公正的社會太「冷漠」,其實歸根結底不是因為他們希望得到公正,而是在抱怨特權沒有垂青自己罷了。

而他所說的冷漠,其實不能算是冷漠。日本是一個成熟的現代社會,日本人都懂得,人與人之間是有界限的,不要隨意闖入或者「關心」別人的生活,這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需要強調的是,這種界限並不會造成真正的社會冷漠,而會讓社會更加有序。在日本,當你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周圍的人卻會在第一時間施以援手。

我在日本問路,往往被問的人會直接把我帶到目的地。問別人火車時刻表,他其實也不知道,但會掏出個手機,傻傻的翻半天。

我在日本丟掉錢包,完好無損的找回來。

還有各種關愛殘疾人的設施,周到細緻到讓我想哭。

私以為,我們國家才是表面上熱鬧,骨子裡冷漠。日本一年級的小學生,獨自一人坐公交車放學,上學,這在古道熱腸的中華文明古國,做得到么?

日本有很多心思細膩的作品,我想,正是人與人之間的界限為個人營造了一個安靜的,不被打擾的空間,讓每個人有機會按照內心的要求成長,安靜的營造自己的生活,體會自己的情感,這樣才會有「心思細膩」的作品誕生吧。

中國其實不缺文藝青年,缺乏的就是這種空間。文藝青年一旦步入社會,就很難文藝了。一般他們都為了能夠更好的回答別人提出的三個問題而放棄了。

這三個問題如下:

「你什麼工作?」

「你買房了嗎?」

「你結婚了嗎?」

這三個問題的提問者,有可能就是你的摯愛,有可能和你毫無關係。問題提出的方式或許簡單粗暴,或許潤物無聲。但相信每個人都體會過自己的生活正在被人用世俗的尺子丈量的種壓力。

或許,那些粗糙的、急功近利的文藝作品,就是這些尺子量出來的吧。

標題問題的實質是:日本大多數地方已經處在高度城市化的「陌生人社會」中,因此在講求高效率的現代城市化體系中,守序和高度教育是其突出的特徵;

而中國還處在以舊時鄉情、門閥、親族為主的「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的轉型中,因此人際交往中還保留大量在現代人看來侵犯隱私的的鄉族文化痕迹。

和諧有序的社會,井井有條的排隊,禮貌和善的陌生人,看顧老人的義工,絕不過度涉及私人問題的交談……這些都不只是日本的特點,而是諸多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國家的統一特徵。

不用把這個事情上綱上線,比如同樣是「你結婚了嗎」「你掙多少錢」「你買房了嗎」這三問,你在北上廣的餐桌上遭遇的幾率絕對遠遠小於回到老家餐桌上的幾率,因為你在北上廣的朋友和在家鄉的親族不一樣,所以你們之間維繫交際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在舊時鄉族之間,無論婚姻、生育還是生意,都關乎到家族之間的聯繫和合作,關係到門閥之間的利益分配,成員個體的重要社會意義在於為家族或門閥的關係網做出貢獻,和城市裡你的狐朋狗友單憑臭味相投的純個體關係完全不同。

但不管你願不願意或者喜不喜歡,我們這一代(70~80後)都直接來自於上一代鄉情社會成員的孕育,我們的出身是不可能完全擺脫七姑八大姨的包圍的。

在中國傳統社會裡,家庭、家族一直是最重要的,無論是婚嫁這樣的血緣事宜,還是借貸這樣的利益往來,它都是最普遍也最可信賴的基礎。

對於這樣的親族為主的「熟人社會」,當然是對每一個成員都知根知底才是最安全,最保險的。它承擔了從教育就業社交信用等體系的一條龍職責,隱私這種東西,在這個組織里一直是用來評估人際關係程度的東西:我跟你關係越好,越可以肆無忌憚地談論你的隱私。

這發展成為哪怕是未謀面的親戚要是不問一嗓子你娶沒娶老婆都不好意思管你叫大外甥的地步——你瞧,我跟我外甥熟著呢。

這種情況,只能叫歷史和社會趨勢使然,跟國民性談不上關係。你處在什麼樣的環境里,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事實上,人和人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比這國人和那國人之間的差異大得多。什麼這國人冷漠,那國人逐利,這國人懶惰,那國人愛一夜情……這種標籤化的說法出於表述和理解方便說說可以,當真的就傻了。

越是高度城市化的陌生人社會越容易讓人產生孤獨。日本社會長期的壓抑、功能化個體、對外人的排斥,在諸多現代國家裡中都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高居不下的自殺率過勞死不是憑空來的。

無論你怎麼紅,日語多地道,甚至入了日本籍,你依然是「外國人」。當然,這種文化排斥哪裡都有,只是在單一民族的島國,這種傾嚮往往更加明顯。

另外,不要對日本人抱著一個個都是彬彬有禮、刻板認真的印象,這些人的內心世界是很……難以形容,姑且叫多姿多彩吧。

美國人有沒有人情味呢?其實美國人對待鄰居熟人還不如陌生人,他們一般見面打個招呼,根本不聊天的。到底怎麼回事?來看看米叔(微信名:這才是美國)的這篇文章吧:《為何美國人的鄰里關係「冷漠」,卻對熟人熱情?》

-推薦一個不錯的公號-

最真實的美國經歷,道盡美國好與壞,

最真切的美國感悟,說盡美國是與非。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美國的中國人,

正在用親歷親記,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美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日本 的精彩文章:

日本人地震後怎麼上廁所?這個設計不得不服!
關於日本汽車的方方面面,這篇文章全講到了!(有車必看)
郵輪為什麼在西方那麼紅火?
中國企業家感嘆:與日本相比,我們缺的絕不僅僅是馬桶蓋!
日本人:有一種不給別人添麻煩叫連自己親爸親媽都不想麻煩…

TAG:這才是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