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差點就成了大海上的「王健林」,花了20年去拯救,他把北方的「死海」變成了最豐沃的海上牧場

他差點就成了大海上的「王健林」,花了20年去拯救,他把北方的「死海」變成了最豐沃的海上牧場


大海啊,大海,


是我生長的地方。



海的兒子


Son Of Ocean




2002年李懷發站在海邊,準備賭上自己的下半輩子。那一年,他38歲;

那一年,遼東這片海已經「死」了14年。




1988年,遼東灣在一場世界級的蝦瘟中,成了「死海」,東北的風光不再,衰落速度讓人心慌。

東北的農民出走,工人出走,漁民出走,年輕人也走了。







「想撿漏是真的,想拯救那片海,想振興東北,也是真的。」




眼下李懷發53歲,說起話還是力道十足,這是他棄政從商的第十個年頭。




他沒想過,撿漏撿成了,救海救成了,東北也活了。



直到他親手撈上來一隻海蜇,60來斤:

東北人比別地兒的高,豬比別人家的壯也就算了,咋海蜇都能長這麼肥?





水產養殖基地的漁民









「大海呀大海,是我生長的地方。」這歌唱的是我。




我是李懷發,60年代初,大饑荒連著小饑荒,母親從山東一路要飯,爬到了遼寧營口的海港邊。那時她懷著我,餓得沒力氣,認命地往海里一抓,結果抓上來一條肥溜溜的大黃魚。



大海給了我生命。







東北的海啊,豐饒得讓人敬畏。





小時候,女孩們一般還穿個背心,男娃娃是不要臉的,直接光溜溜鑽進海里,細軟的淺灘隨手一淘,就是一把鮮美的蝦米貝殼。



大人們懶得下水,算著點等海水漲潮。一波一波的梭子蟹被海的大手送上岸,一點大蔥,一點香油,最純真的海味怎麼都吃不膩。







可是好景不長。




1988年,東北的大颱風,世界級的蝦瘟,像是某種預兆,預兆東北三省的衰弱。




東北的廠子成了廢墟,東北的海成了「死海」。








那年我還是個到鄉鎮沒多久的愣頭青,看著遼東灣的鄉親們走的走,散的散,心裡暗自發狠,你們都走吧,我不能走,大海救了我的命,東北是我的家鄉,我得報恩。




為了這片海,我奮鬥了17年。2002年,我剛剛上任區海洋局局長的第一件事,就是對轄內遼東灣沿海進行規劃。




從哪下手呢?我想到了那隻巨大的海蜇。







我先和大連水產學院搞起了研究,研究海蜇苗。那個年代的大學生還很好「忽悠」,

沒什麼經費,也沒什麼支持,

我和校長連哄帶騙,攛掇起一支研究小組。




那時還沒人沒意識到,我們乾的事情,在世界上是頭一個。








培育了一批批

綿蜇苗,

失敗了一批批綿

苗,優化了一批批

綿蜇苗

。2004年,我抱起80多斤的綿蜇,覺得應該是成了,這比當年那個,還肥了一圈。




抱著它的一瞬間,真的,跟抱上了孫子似的。




新型的海蜇投放到市場上,一夜聞名。兩年後,我們研發的海蜇苗全國推廣,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進行海蜇增養殖的國家。





國外目前尚沒有水母類養殖的報道,海蜇增養殖研究及其產業發展處於國際領先。國內人工養殖海蟄的面積近年呈擴大趨勢,苗種需求數量日益增加。





遼東灣的海蜇成了龍頭老大,遼東灣的金子被我撿到了。大家都開心,可我沒那麼開心。




我這個大海的兒子,終日被困在了辦公桌前,通過一摞摞的文件夾,認識那個逐漸恢復起來的遼東灣,而她,可能已經不認識我了。




下海吧,下商海,也是下大海。




2008年,我從局長,變成了天宇董事長。







我當然是從最拿手的海蜇開始養殖。


天宇的綿

,晶瑩剔透,


涼拌就是最好的烹飪。


切絲,拌上黑木耳和蒜泥,


淋上橄欖油,醋,鹽和黑胡椒。


脆爽嫩滑,酸香可口,


是最原始的海洋味道。







除了海蜇,我還養起了海參。


因為海參真的太好吃了。


大蔥爆炒過的蔥油,淋上醬油


把洗乾淨的海參丟進鍋里,


在用心的燉煮下,蛋白質變成肉眼可見的膠狀


柔順香滑,帶有濃郁的蔥香


以為入口即化,實則嚼勁十足。







南方的海參喜歡呆在沙灘上,遼東灣沒有沙灘,只有泥攤。於是我們又拉上了大連海珍品研究院,這次研究海參苗。




新型的海參苗在遼東灣里雖然長得不如南方快,但是個頭和肉質像是變了種,飽滿碩大,整顆海參趴在泥攤上,不由自主地隨著波浪顫顫巍巍,搖曳生姿。




它們向我們的捕撈員揮著身上的刺,期待著被從淺灘撿走。




所以說東北的海,沒什麼東西是它養不好的。







對了,還有蝦。年輕人大抵是沒多少吃過東方蝦的。




88年那場蝦瘟,中國本土蝦近乎絕了種。市面上的蝦子大多是進口養殖的白腳蝦,和我們當年在海邊抓來的蝦,那是萬萬不能比的。




2017年,天宇已經養殖成功了第一批「東方蝦」,在南方市場上供不應求,還未到最佳時節,已經漲到45元/斤。







這2萬多畝海域里,


還有和蘋果7Plus一般大的梭子蟹,


籃球那麼大隻的河豚,


嫩到筷子夾不起的小黃魚,


放在烤架上不過兩分鐘,


汁水就流一地的扇貝等等等等。







遼東灣開始恢復當年的生氣。




這可不僅僅是改善了魚苗的功勞,我們甚至對整個產業標準進行了重塑的新建。





以前的漁民只知道靠水吃水。






播種的日子,大中小的魚苗一股腦撒到海里,捕撈的季節一張網全收上來,沒長熟的,撿出來丟回大海。產能低,效率更低。




直到天宇獨創了一套立體養殖法。







海域被分成了各個「學區」,小苗苗們在遼東灣小學無憂無慮,捕撈員們只會去大學城,對各個品類進行「招生」。




我們更是將整片海域打造成了一個擁有完整生態鏈的「海洋牧場」,所有產品無飼料投放,自給自足。







南方很少人知道,高品質的海鮮,大都是從東北運過去的。




我也想要謙虛一下,可是忍不住地驕傲。




我搞海產養殖,也算是行業內的開山祖師爺那一撥兒了,品質高,價格優,又是極其仗義的東北企業,天宇路子越來越廣。




日本、美國、加拿大,浙江沿海...高檔酒店們愛死了我的海產。







更得吹的是,短短十年,

遼東灣這一片的海洋環境,健康地像海產們的世外桃源。




生態鏈從災後的稀薄變得日漸豐厚,遼寧日益枯竭的海洋資源,又重新開始蓬勃起來。




還有東北的希望。

咱們一些年輕人還在出走,但另一些年輕人,也開始回家。





天宇年輕的大學生研究員們











這份偉大的希望,一個人獨攬實在過分。




所以我決定拿出3700畝海域分享,每個人都可以來認領。每個人都能養一群自己喜歡的海產品,每個人都能參與進遼東灣的生態復甦,每個人都能夠為東北的重振獻上一份心。




我53歲了,依舊喜歡一個猛子扎進海里,閉著眼睛隨手一抓,抓上來的全是天賜的禮物。








有時候我也會想,當年要做的不是海產,是房地產,那時勢英雄的名單里,說不定有我的一份兒。




不過這些都是虛的。




船上那一百來只巨大的綿蜇,讓我覺得自己一點兒沒老,這遼東灣也正當壯年,

趁著好時機,咱們還得干筆大的。







     







2017年9月8

日20:00


我們將在國內最好的生活方式類眾籌平台


【開始吧】


上線

「渤海海產養殖基地」

眾籌項目


更多詳情,歡迎掃描工作人員二維碼


添加微信,等候入群


暗號:

「海鮮」



更多詳情,歡迎掃碼


添加小開微信了解


加好友,備註「海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始吧 的精彩文章:

淘寶上最孤獨的賣家: 2709筆訂單,2709個關於死亡的故事
不打草稿,卻征服愛馬仕。她畫滿全世界的牆壁,告訴大家中國神話傳奇在哪裡
四年踏遍熱帶雨林的每個角落,只為給你帶來一份三百年前的禮物 【開始*故事837】
用一頓烤肉就征服女神宋慧喬,他花十年開出220家店,卻只賣離心臟最近的一片肉【開始*故事836】
作為中醫世家第七代,她在隱居深山3年後,開啟了一場花與茶的療愈【開始*故事838】

TAG:開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