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七月既望

七月既望

七月既望,就這麼撞進了一場生命彼此觀照的遙思中。

|池大雅所繪《赤壁賦》

這麼巧,在這天,看到了江戶時期的南畫家(貿易商伊浮九把大量中國書畫、元明畫譜帶到日本,推動了日本的南畫即南宗文人畫的發展)也是煎家名家池大雅所繪《赤壁賦》。那片天地風月在眼前展開,不由自主就默念出蘇東城《前赤壁賦》開頭的句子「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池大雅所繪《赤壁賦》局部

「壬戌之秋」,公元1082年秋天,「七月既望」,「望」為農曆十五,既望則是農曆十六。

935年前的今天,治國平天下之志難酬的詩人、識音律會吹洞簫的友人,泛舟江中賞月。「月出之後,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畢便是響絕千古的文章。

文字,讓思想達到最接近真實的傳遞,而圖畫,卻能讓當下已經無法僅僅依照文字復原的當年明月,定格在那時那地。

這真是最適合七月十六在茶室、書齋中所掛之畫。

雅室須懸畫相襯,明代文震亨《長物志》書里有一則《懸畫月令》「歲朝宜宋畫福神及古名賢像;元宵前後宜看燈傀儡;正二月宜春逰仕女、梅、杏、山茶、玉蘭、桃李之屬;三月三日宜宋畫真武像;清明前後宜牡丹、芍藥;四月八日宜宋元人畫佛及宋綉佛像;十四宜宋畫純陽像;端五宜真人玉符、及宋元名筆端陽景、龍舟艾虎五毒之類;六月宜宋元大樓閣、大幅山水、蒙密樹石、大幅雲山、採蓮、避暑等圖;七夕宜穿針、乞巧、天孫織女、樓閣、芭蕉仕女等圖;八月宜古桂或天香書屋等圖;九、十月宜菊花、芙蓉秋江、秋山楓林等圖;十一月宜雪景、蠟梅、水仙、醉楊妃等圗;十二月宜鍾馗迎福、驅魅嫁魅;臘月廿五宜玉帝、五色雲車等圖。至如移家則有葛仙移居等圖;稱壽則有院畫壽星王母等圖;祈晴則有東君;祈雨則有古畫風雨神龍、春雷起蟄等圖;立春則有東皇太乙等圖,皆隨時懸掛以見歲時節序。若大幅神圖及杏花、燕子、紙帳梅、過牆梅、松柏鶴鹿壽意之類,一落俗套,斷不宜懸。至如宋元小景、枯木竹石四幅大景,又不當以時序論也。」

日本茶室四季都有應時掛軸、插花,以美入人心,首先讓人接受的卻是法度。看著日本老師的安排,學會欣賞是一回事,回來後自己從頭開始,考慮每個時節,茶室里懸掛什麼樣的書、畫,配什麼雅題的花,對這些,日本的老師,一般不太會多講所以然,跟著學,看著作,就好。中國的弟子,卻因此有了非常廣闊可以馳騁的空間。

嘗試為自己挑選的第一批茶室掛軸,是日本書家筆墨下的中國古詩句。擇時而定,依時而懸。

「黃鶴一聲天地秋」出自元代詩人汪珍的《游無為庵》「竹埤杉垣記昔游,洞門花落石床幽。白雲飛盡四山碧,黃鶴一聲天地秋。」

懸書以示,雖然未入文震亨的明細,精神上卻不相違,更有一種清朗的直白。

汪珍以《元詩選》的編者之名傳世,生平史料卻只能找到寥寥幾句「隱居黃山下。博學工詩,為時人所推重。」,他另一首詩《石床峰》也常被提及,是寫他隱居之處的黃山,「常約高僧訪上方,峰頭老樹掛斜陽。仙翁何處歸來晚,風落松花滿石床。」因為同樣算不上有多少名氣的書者椿惠園的這幅掛軸,我又找到了他。

池大雅是日本煎茶道發展初期非常重要的推動者,也是少數與煎茶之祖賣茶翁有過交流的煎茶家,賣茶翁晚年為了防止別人在他身後哄抬炒賣他心愛的茶具,將大部分使用過的茶具付之一炬,卻在臨終時將一件砂銚贈與池大雅,對他的重視與信任可見一斑。而在日本煎茶文化形成道法的過程中,江戶中晚期的著名南畫家田能村竹田(1777-1835)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不僅接過了池大雅和與謝蕪村的日本南畫衣缽,同時也把書、畫、詩、陶精當地帶入了煎茶文化當中,讓日本煎茶的品位與風雅境界得到了很大提升。天保二年(相當於清嘉慶十八年,1813)他攜子與當時著名的文學家賴山陽在京都高瀨川中煎茶相會,為一時風雅美談。

|雅題:風月三昆 花材:蘭、竹、菊

田能村竹田以袁宏道的《瓶史》為基準,強調花畫一體,用作畫的原則,來制訂插花的規矩,從中體現文人的雅趣。《風月三昆》,大概是最適合秋天的一組文人花。風是舒適的風,月是清爽的月,僅從字面理解,便可以帶給人心曠神怡的風流之意。昆的古義為兄,雅士文化里把花人格化,有以「孟蘭、仲蓮、季菊」指代風雅俊賞之友。無論蘇子月下赤壁泛舟還是幾百年後效仿他的日本文士名流的舟中煎茶,都能讓人這樣的花題中傾心相顧。

|《瓜瓞綿綿》,以冬瓜、南瓜、薯藤、石榴等秋季果物組而合成。雅題出自《詩經·大雅·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瓞是小瓜,一根連綿不斷的藤上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瓜,引申為祝頌子孫昌盛、興旺吉祥的家庭景象。

田能村竹田的畫,早已一軸難求。他自詡為「雪月花之忠臣」,筆墨終也成為日本文化「雪月花」組成部分。「雪月花時最憶君」的詩句,出自白居易《寄殷協律(多敘江南舊遊)》「五歲優遊同過日,一朝消散似浮雲。 琴詩酒伴皆拋我,雪月花時最憶君。」

白居易是超越了李白杜甫的為日本人所最愛的中國詩人,川端康成在他名為《我在美麗的日本》的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辭中說:「當自己看到雪的美,看到月的美,也就是四季時節的美而有所省悟時,當自己由於那種美而獲得幸福時,自己就會熱切地想念知心的朋友,但願他們能夠共同分享這份快樂。這就是說,美的感動,強烈地誘發出對人的懷念之情。這個「朋友」,也可以把它看做廣泛的「人」。另外,以「雪、月、花」幾個字來表現四季時令變化的美,在日本這是包含著山川草木,宇宙萬物,大自然的一切,以至人的感情的美,是有其傳統的。日本的茶道也是以「雪月花時最憶君」為它的基本精神的,茶會也就是「歡會」,是在美好的時辰,邀集最要好的朋友的一個良好的聚會。」

|中國書法家萬軍所書「雪月花」掛軸,適合四季所有與友人歡會的風雅時刻

雪、月、花,秋天獨佔一個「月」字,明月常團圓,卻唯有秋月最澄澈。一句詩的千年文化延展,可以清晰看到中國與日本間文化的流轉脈絡,受到中國傳來的文化影響,而在日本形成的:書道、畫道、花道、茶道、香道、陶藝道、弓道等等。都展現著中國的文化,與日本的風土、人情、固有文明相融合,最終成為道法形式的存在。誠如最近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詞所說「世事並沒有完全按照事實發展,但發展出的,卻成為了事實。」 相信諸有心人從已成的事實中擷取吉光片羽,以時間與心力的浸潤,也一定能舒展出中國文化的別樣的氣脈。

記得當年,當光源氏成長為舉世無雙的貴公子,傾慕不已的宮人們這樣形容他:美得讓人忘記了時光的流逝。

而因為蘇子,所有美得讓人忘得時光的流逝的人與時刻,都會在我們的當下帶來迴響: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

圖 / 蓮花勝慧、鄧蕾琴

本文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及《三聯·節氣》所有

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專註傳統文化

倡導生活美學

下載閱讀IPAD電子雜誌

請移步App Store或安卓商城

搜索「三聯生活節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節氣 的精彩文章:

風物 桂花落
風物 食秋之味
七夕 錯過多可惜
《漢宮秋月》訴宮斗:曲調這般焦灼,人心這般狠毒

TAG:三聯生活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