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魏永貴:王得光最後的要求
鑒 賞(連載)
魏永貴,山東小小說學會副會長,作家,書法家。出版《空地的鮮花》《雪牆》《先生》《陽台上的風景》《睡上鋪的女孩》等。曾獲冰心圖書獎、金盾文學獎、第四屆小小說金麻雀獎。
小小說鑒賞(12)
王得光最後的要求
魏永貴
王得光的生命開始了最後的倒計時。
過了明天,王得光的死刑就得執行。
問王得光有什麼要求的時候,年輕的看守民警用的是很誠懇的語氣。看守民警說,52號,你明天可以要幾個你喜歡的菜,還有包子、餃子。你還可以喝兩杯啤酒。領導知道你以前的酒量很大,但不能多喝。這已經是對你的特殊照顧了。
入監的犯人不說名字。52號是王得光「號服」上的編號。
王得光以前酒量很大,進來以後缺乏酒精的刺激,手一直微微地抖。
王得光的眼睛和嘴唇是一片沉寂的死灰。
按照規定,王得光在這個時候可以提出一些要求,譬如留下遺言,改善伙食,洗一個熱水澡,等等。一般情況下,死刑犯人會要幾個一直想吃的葷菜,一飽長期寡淡的口腹。用他們的話說,怎麼的,也得吃飽了吃好了「上路」,不能當一個「餓鬼」。
52號,有要求就說吧。看守民警又重複了一遍,還是用很有耐心的語氣。
王得光那空洞的眼光向監房上的小窗口輪了一眼,乾枯的嘴唇啟動了:報告上級,我……想明天曬一曬太陽,我……王得光看著民警,又小聲地補充了一句,我想到外面的房檐下……晒晒太陽。
幾天前,王得光被鐵籠一樣的囚車拉去了法院,接受了最後的宣判。靈魂已經出竅的他一路麻木。
回監獄的時候,囚車路過一片平房。那時候,響著警笛的囚車遇見了溜達到路口的一頭牛,不得不停下來等候,透過囚車的鐵窗,帶著腳鐐手銬的王得光看見了難忘的一幕:幾個老人在房檐下敞懷曬著冬天的太陽。有一個老頭兒甚至在很專註地摳著腳丫。
那時候,暖暖的陽光照在房檐牆壁和牛背上,折射的光芒,刺中了王得光已經枯寂的心。此刻,眼前唾手可得的溫暖的陽光,卻被囚車的鐵窗分割得支離破碎。
現在,他忽然想起了那一幕。52號王得光要在生命的最後一天,享受陽光的撫慰。他想跟一個真正的老人一樣,蜷曲在冬天的溫暖中。
王得光的要求顯然出乎看守民警的意料。看守民警遲疑了一分鐘,說,好,我會向上面反映。
王得光的請求很快就成了一個難題。在這樣的時候,死刑犯是應該固定在死囚室里,鐐銬加身,等待執行時刻的到來,而且是24小時看守。移到監室外不符合規定,還增大了看守的難度。出了問題,那責任可就大了。
領導皺著眉頭說,我見過那麼多死刑犯,頭一回碰到有提這樣要求的,這不是給我們出難題嗎?領導在辦公室里來回踱步。
那時候冬天的陽光透過百葉窗,溫暖地灑在寬闊潔凈的辦公桌上,灑在一蓬綠色的植物上。領導踱到了那盆灑滿陽光的綠色植物跟前,沉思了許久。最後領導抓起電話說,行,就破例讓他明天晒晒太陽吧。
王得光得到第二天可以到監室外的房檐下曬太陽的許可,已是天黑的時候。王得光把眼睛盯著監室上那方黑黢黢的夜空。
一絲亮光在王得光灰暗的眸子上閃亮。
那場雨是從半夜下起來的。那是入冬以來最大的一場雨。冬雨纏繞著冷風,攪了半夜,攪了後來的一整天。
寒冷的冬雨啊。
52號王得光枯寂的眼睛盯著監室窗外的冬雨一動不動。
第二天上午,在雨聲中枯坐的王得光看見年輕的民警打開了鐵門。民警說,52號出隊,下樓。
渾渾噩噩的王得光跟著民警走到廊檐下。民警說,52號,坐下,曬太陽。
王得光愣怔著坐到椅子上,廊檐下的氣氛有些異常:天依然那樣陰沉,冬雨依然下得很急。一隊背著槍的民警守在一邊,對面的牆上,一張潔白的畫紙上,畫著一輪鮮紅的太陽……
楊曉敏鑒賞
魏永貴的小小說創作聚焦現實生活,敢於直面現實人生,直擊人性善惡。從藝術層面上說,好作品也不能只是一面鏡子,或者一部攝像機,它應該融入作家更多的藝術想像,體現一種人文的或者浪漫的情懷,這恰恰是一篇好作品給讀者帶來思考之外附加的審美愉悅。
《王得光最後的要求》對小說創作的常規技巧——比如伏筆、照應、留白等運用得心應手,就像《莊子》里那個解牛的庖丁,他的筆就是庖丁手裡那把用了19年還「若新發於硎」的解牛刀,會感受到一種胸有成竹,遊刃有餘。故事結局的設置,達到了出人意料的驚奇效果,但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抖包袱」和「耍噱頭」,已經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從而能對生活素材的應用和藝術表達的轉換顯得駕馭自如,左右逢源。
小小說鑒賞(12)
作者簡介
楊曉敏,河南省獲嘉縣人,生於1956年11月。河南省作協副主席、河南省小小說學會會長。曾在西藏高原服役14年。曾任《小小說選刊》《百花園》主編20餘年,編刊千餘期,著述七部、編纂圖書近四百卷。
金麻雀文選,作家與經典
GIF/1K
金雀坊,自媒體網刊
栽種小小說紀事,業界博覽
楊曉敏自述,憶日光流年
楊曉敏自述公眾號,連載兩個專欄,一是《栽種小小說紀事》,屬於相關小小說話題;二是《我的喜馬拉雅》,記錄西藏之旅的雪泥鴻爪。凡授權作品,讚賞開通後的前7天,一半收入作為稿費發放作者,其他的作為平台管理。
TAG:楊曉敏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