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民救橋捐款1000萬 泰順3座國寶級廊橋下月原貌重現

全民救橋捐款1000萬 泰順3座國寶級廊橋下月原貌重現

8月29日正午時分,記者在浙江省泰順縣筱村鎮坑底村的文興橋施工現志看到,工作人員頂著炎炎烈日,對橋架搭建進行最後微調,整個文興橋的橋屋架建設即將峻工。而除了文興橋之外,去年被洪水摧毀的文重橋已峻工,薛宅橋也已進入收尾階段,3座國寶級廊橋下月(10月)原貌重現。

這是文興橋被洪水沖毀前原貌。去年中秋,泰順縣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暴雨,三座國寶級廊橋相繼被洪水衝垮,分別是位於泰順縣三魁鎮的薛宅橋、筱村鎮的文重橋和文興橋。也沖斷了泰順人的百年記憶,洪水過後,當地政府和民間共同展開一場廊橋搶修行動,搜遍方圓百里,第一時間搶回了三座古廊橋的主要構件。泰順及溫州各界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短短一個月捐款近1000萬元。

今年3月25日,3座國寶級廊橋同時啟動修復。為儘可能縮短工期,分別由3位技藝精湛的非遺傳承人負責:鄭昌貴負責「歸位整理」1000多個木構件組成的薛宅橋,曾家快負責「歸位整理」1200多個木構件組成的文興橋,賴永斌則負責800多個木構件組成的文重橋。

正午時分,文興橋的傳統技術負責人、非遺傳承人曾家快和幾位木匠師傅頭頂炎炎烈日正在架木。曾家快作為泰順掌握完整建造廊橋技藝僅存的二人之一上榜「溫州市十大青年工匠」。曾家快18歲入這行,如今是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的省級傳承人,人稱「斧頭王」。

「7月5日文興橋橋架搭建完成後,我們在橋上的修復從未停過,中途與暴雨和颱風擦身而過,我們也沒停止。」曾家快說。在文興橋的修復現場,從橋身木板空缺的地方下望,是落差近10米的流水。負重、炎熱、空中作業,這些對於曾家快來說是家常便飯。真正難的是修舊如舊。「160年前的橋沒有保留圖紙,我們都是憑多年經驗揣摩前人構思,有時我們畫了圖紙又改,反反覆復。」

炎炎三伏,有「浙南火爐」之稱的泰順,熱浪滾滾,渾身大汗的曾家快如同水裡撈出來,濕透的上衣緊貼著後背。這次曾家快負責修建的文興橋建於清咸豐七年(1857年),至今已有160年了,橫跨在泰順筱村鎮坑邊村的玉溪上,是典型的疊梁木拱廊橋,橋屋內正中設有神龕,供奉著3座神像,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坑邊村鄉民就聚集在這裡祭祀。

文興橋去年被颱風沖塌後,曾家快心疼得要命,「好的廊橋可以保存幾百年沒問題,如果只是洪水,廊橋是不會這麼容易被衝掉的,但當時除了洪水之外,還夾雜泥石流,山上的大量碎石夾裹洪峰而下,文興橋才撐不住的」。

「這座橋和別的橋不同呢。」曾家快說,文興橋的結構非常奇特:橋身北側略高、南側略低,這種傾斜的結構讓修復難度增加了不少。雖然後來文興橋大部分的屋橋部分被撿了回來,但是連接橋架和石墩的墩接木,只找回兩根。「這兩根已經160歲了。」說著,曾家快俯身摸了摸那根「高壽」的木頭,動作輕輕的,好像怕碰疼了它似的。

這是薛宅橋原貌,薛宅橋始建於明正德七年(1512),上一次毀後重建是清咸豐六年(1856),距今已有160年。

薛宅橋的主要修復者為非遺傳承人鄭昌貴。正在薛宅橋上加工木件的鄭昌貴說這是一段辛苦的日子:「7月11日,薛宅橋的橋架搭好了,從那以後,我們就不在工場里工作,基本不管是大熱天還是暴雨,我們都在橋架上工作。」薛宅橋的修復不同於鄭昌貴過去新建的廊橋,這座國寶級廊橋常常有專家組成員過來查看,修復的部分如果和原橋有偏差,那麼這一部分還要拆了重修。

這是即將峻工的薛宅橋。廊橋不是一道獨立的風景,它和整條河流、兩岸民居相存相依,是泰順人的精神圖騰。廊橋、溪水、古樹、古民居……構成了泰順獨特的人文景緻。

8月11日,剛修建完工的文重橋。修復該橋的主要負責人賴永斌此前幾乎是每天都駐守在工地上,幾個月來,他才回過一趟嶺北老家。與其他兩座廊橋不同,文重橋底下是幾百噸重的石墩,承載著溪水的流淌,木結構的橋身是平直的,在大山溪水之上顯得小巧而精緻。如今我們重返去年被洪水衝垮的現場,文重橋已經奇蹟般地挺立在這裡,村民們斜靠在欄杆上納涼散講,一切又都回到了橋被衝垮前的日子。

這是文重橋的原貌。去年中秋,一場洪水沖毀了泰順3座國寶級廊橋,也沖斷了泰順人的百年記憶。一年後,純樸泰順人堅信人定勝天(人心安定,感動老天),全民救橋,3座國寶級廊橋將於下月再現原來面目。也期待更多的國人修復心中傳統文化之橋,學習祖宗智慧,了解祖宗修橋建路的真正義趣。黃傑敏 攝影 更多凡人故事,請添加微信公眾號「照真達俗」(amtf-yz)並留言,讓我們一起用影像關注世界,溫暖彼此。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照真達俗 的精彩文章:

71歲老人守元代大墓40年 11次阻止盜墓賊
98歲抗戰老兵 說到國恨家仇眼圈發紅
八旬夫妻安居山頂33年每天都是「七夕」 白天守林晚上看星星
「候鳥」返鄉別亦難 捨不得鬆開媽媽的手
大山孩子愛體操 沒有場地家中練

TAG:照真達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