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大人讀《大悲咒》 那小孩有沒有《小悲咒》呀?

大人讀《大悲咒》 那小孩有沒有《小悲咒》呀?

文/馬明博

本覺法師幽默地說:「你們一行人有作家,有畫家,有攝影家。跟你們在一起,可以開眼界,可以學本領。」

肖業說:「法師有佛法,還用學這個?」

「慚愧,慚愧。問題是學佛法不是出家人的專利啊。」本覺法師謙遜地說。

看到大家走得有些累,我講了一個故事,輕鬆一下。

夜航船上,有一位僧人與一個讀書人。讀書人一路上高談闊論,僧人心生敬佩。為讓讀書人在狹小的船艙里能夠躺得舒服些,僧人蜷足而卧。後來,僧人發現眼前的讀書人沒有真正的學問,他問:「請問秀才,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當然兩個人!」僧人又問:「堯舜呢?」讀書人不屑地說:「當然一個人!」僧人笑了:「秀才,您收收腿,讓小僧也舒服舒服吧。」

——堯、舜,是華夏文明初期的兩位君主。澹臺滅明,字子羽,是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人之一。因他長相醜陋,最初孔子不願收他為徒。如果不收,又違背了自己「有教無類」的主張,孔子勉強將他收下。後來,孔子發現澹臺滅明品德高尚、學風端正,曾感慨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這個故事,出自明代張岱的《夜航船》。張岱信筆所至,娓娓道來,寫到此處,令人會心一笑。但張岱故意不笑,他說,「天下學問,惟夜航船中最難對付」,作《夜航船》,只要能「勿使僧人伸腳,則可矣」。

聽完故事,本覺法師摸了摸光溜溜的頭皮,「遇到你們,我想伸伸腳,也不容易喲!」大家都笑了。

從普陀山南天門去觀音大佛,途經金沙。沙灘上,懸空架起木板棧道,方便遊人行走。在我腳下,兩塊木板的間隙里,長出一朵粉色的小花,我停下腳步,給它拍了一張照片。抬起頭時,他們數人已走到前面。

道路左側,出現了一片漁家樂海鮮大排檔。還好是白天,這裡很安靜;夜晚,這個賣露天燒烤的地方,會異常熱鬧。亞東問我:「普陀山是菩薩道場,為什麼遊客會來吃以殺生為業的大排檔呢?」

我沒有直接回答,把一個公案轉述給他。唐朝開元年間,宰相李林甫問大覺禪師:「肉當食耶?不當食耶?」禪師說:「食是相公的祿,不食是相公的福。」

亞東又問,這些即將被殺的魚蟹,是不是該買下來,放歸大海?這個問題,宋代的元圭禪師早已作答:「救者慈悲,不救者解脫。」

清凈的海天佛國,慈悲的菩薩道場,素食、葷食同在,表明凡聖同居於此。學禪之初,我曾以為,佛國凈土是遠離煩惱的地方。跟隨凈慧禪師學修生活禪以後,我漸漸地明白,因為眾生有煩惱,才有建立佛國凈土的必要;而轉煩惱為菩提,是建立佛國凈土最直接的辦法。

本覺法師站在路邊,赭黃色的僧袍引人注目。看我們走近,他說:「走著走著,發現你倆掉隊了。拍到了什麼好照片?」我把那朵柔嫩的小花給他看。他隨喜讚歎:「我沒注意到這朵小花。你的心真細。」

本覺法師總是看他人的長處。這一點,讓我想到凈慧禪師的一段話。

有一次,我到法華精舍拜訪凈慧禪師,座中有企業家請教如何解除煩惱:「手下人總是犯錯誤,真讓人煩惱。

禪師說:「看人多看長處,就不會有煩惱。」「師父,可有的人總是犯錯誤啊!」禪師笑著說:「還是要看人的長處。這樣做,是慈悲他人,也是慈悲自己。」

亞東問:「法師,阿彌陀佛的『阿』,是讀α,讀o,還是讀e?」

本覺法師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講了個故事。

山裡有位老婆婆,沒事就念觀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唄咪吽」。由於她年紀大,記性不好,她念成「唵嘛呢唄咪牛」。老婆婆家窮,沒有念珠,怎麼記數呢?她就拿出兩隻碗,一隻盛一碗黑豆,一隻空著。念一聲,就拿一顆黑豆到空碗里。十多年後,老婆婆不用拿黑豆了,因為她只要念一聲「唵嘛呢唄咪牛」,就有一顆黑豆自己跳到空碗里。

有一天傍晚,一位雲遊僧看見這座小茅屋四射金光,心裡想,「肯定有大修行人住在那兒。」他走過來一看,只見到這位老婆婆。

僧人問:「您剛才做什麼呢?」

老婆婆說:「我在念『唵嘛呢唄咪牛』。」

僧人搖了搖頭,「您念錯了,不是『唵嘛呢唄咪牛』,是『唵嘛呢唄咪吽』!」說完,他轉身走了。

一想自己念錯了十多年,老婆婆很傷心。可是她坐在桌前念「唵嘛呢唄咪吽」,黑豆卻不跳了。

雲遊僧走出沒多遠,一回頭,小茅屋一片黑暗。他後悔了,「佛說『一切唯心造』。我認為教她念對的,其實是害她!」他趕回小茅屋,「老婆婆,您念得對,是我記錯了。」

老婆婆特別高興:「謝天謝地!這十多年沒白念就好!」她再念「唵嘛呢唄咪牛」,黑豆又開始跳了。

來普陀之前,我曾到中國佛教協會拜訪綜合研究室主任明傑法師。聊到他主編的《禪》刊廣為眾生喜愛,我隨喜讚歎。《禪》刊中有個欄目,叫「黑豆坊」,或許就是由這個故事而來。

咒音正確固然重要,但信心與念力也一樣重要。美國新實用主義哲學家理查德·羅蒂說,對於人生,可以「用希望代替知識」。的確,擁有知識固然好,但有時,擁有希望更重要。

散文家林清玄有則短文《大悲咒與小悲咒》。法師誦經時,一個孩子問:「師父,您讀的什麼呀?」

「《大悲咒》。」

「師父,你是大人,讀《大悲咒》;我是小孩,有沒有《小悲咒》啊?」

法師說:「菩薩的世界,大悲、大智、大行、大願,都是大的。所以只有《大悲咒》,沒有《小悲咒》!」說完,法師牽著孩子的手來到大雄寶殿,指著「大雄」二字,法師說:「大雄就是大丈夫!」

孩子燦然地笑了,「師父,我也要讀《大悲咒》,做大丈夫!」

故事很感人。

《大悲咒》是漢傳佛教日常念誦的重要內容,出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是觀音菩薩廣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釋迦佛曾告訴阿難尊者,誦持《大悲咒》,眾生可獲得「安樂、除一切病、延年益壽、富饒、滅一切惡業重罪、永離障難、增長一切善法功德、遠離一切怖畏、成就一切善根、隨願往生佛土」等利益。

我家客廳中有一個小禪堂。每天清晨,我要為禪堂中供奉的觀音菩薩供香、供水。

我的兒子,兩歲多的佑佑經常要求幫忙。我點燃香枝,他就讓我抱著把香枝插進香爐。我換好供水,他主動要求將供杯從廚房端到禪堂來。手捧供杯,佑佑一邊小心翼翼地走,一邊念念有詞地說:「觀音菩薩,請喝水吧。」

有一天,我讀誦《大悲咒》時,佑佑好奇地湊過來,「爸爸,你在做什麼?」

「在念《大悲咒》。」

「有沒有《小悲咒》?」

「佑佑想念嗎?」

「想。」

我教了他「唵嘛呢唄咪吽」。

沒幾天,佑佑就學會了。見我讀經,他就在一旁跟著念「唵嘛呢唄咪吽」。

《大悲咒》四百多字,《大明咒》只有六字,相比之下,它的確小多了。因此,我方便地稱它為「小悲咒」。其實,咒無大無小,只是方便小朋友學而已。

雖然短短六個音節,《六字大明咒》卻是觀音菩薩的心咒,是慈悲心的核心。在利益眾生方面,它與《大悲咒》沒有區別。或許因為方便持念吧,此咒攝受力強,在藏傳佛教地區家喻戶曉,在漢傳佛教地區也廣為流傳。

一邊走,我一邊默念「唵嘛呢唄咪吽」。

此時,細聽身邊的海潮聲,是「唵嘛呢唄咪吽」;樹林深處的小鳥聲,是「唵嘛呢唄咪吽」;頭頂上掠過的風聲,是「唵嘛呢唄咪吽」;整座普陀山,處處「唵嘛呢唄咪吽」。

念「唵嘛呢唄咪吽」,觀音菩薩就在我們心裡;或者說,我們在菩薩心裡。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本文選自馬明博著《觀音的秘密》,圖源網路,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

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農曆七月十五盂蘭盆  祈願眾生歡喜 冤親得度!
多識活佛:學佛人要有這三個目標
善付囑 佛說盂蘭盆經
七月十五佛歡喜日,恭誦《佛說盂蘭盆經》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