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放棄教育

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放棄教育

思想學家盧梭曾說過,3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可惜千百年過去,我們依舊純熟地運用著它們。

當我們想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已經站在了道理制高點,我們用成人世界的規則和邏輯,卻很少順著孩子的眼睛,真正去理解他的想法,解決他的困惑,成全他的渴望。

把教化當做教育,這樣的教育,不如放棄。

我們應該順應孩子的喜怒哀樂。

電影《馴龍高手》里,部落統領偉大的斯托里克靠武力馴化了無數猛龍,但對於傳說中最強大的「夜之怒龍」他束手無策。他的兒子小咯咯常常幻想自己可以像父親一樣馴龍,但每次出征都因為力量弱小淪為笑話。

一天,他邂逅了「夜之怒龍」,慌亂過後,他驚訝發現對方只是只受傷的龍寶寶,心有憐惜的他不知不覺放下所有馴龍規則,幫它療傷、陪他玩耍,溫柔以待,甚至陪他落淚,奇蹟出現了,「夜之怒龍」成為他最好的朋友和侍衛,成為他專屬的「無牙」。

我們要面對的孩子,既是對世界有自己獨特理解和感知之道的小咯咯,更是看似張牙舞爪,實則索求加倍關愛的龍寶寶「無牙」。

不妨適當地放棄邏輯,相信感覺,因為愛和尊重,是抵達他柔軟內心的唯一路徑。

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中,8歲的男孩伊夏擁有一切讓老師頭疼的特質:聽不懂最簡單的指令,面對任務他的大腦自動開始神遊,穿衣服都比別人要慢出一倍時間。

所有人都嘲諷他,只有老師RAM讀懂他的焦慮。RAM的處理方式是,放棄所有的強化和灌輸,允許一切事情都放慢節奏。

單詞背不出,慢慢背;數學做不出,慢慢來;

他甚至觀察到他換衣服時候尖叫,是因為衣袖太緊,他無法抖落的無助和惱怒,RAM一邊示範如何先解扣,一邊注視著他的眼睛,避免他分神——

只是換衣服而已,當然可以慢慢來。

在電影的最後,伊夏讓大家恍然大悟,原來他是天才,所有才有一些與眾不同的表現。當他畫出一幅寧靜而絢爛的圖畫時,觀眾們流下了眼淚——那是一朵在枯萎邊緣的花朵,重新綻放的光芒。

很多時候,我們想教育孩子,是因為我們自認為比孩子更懂得這個世界,但其實,關於這個世界,不是孩子不懂,而是我們不懂

他們凝神於窗外,因為他能聽得懂鳥兒的交談;他們放肆地奔跑,感受得到風的速度和溫度;他們不按要求亂塗一氣,因為那樣的線條更讓他們自由。

他們是獨一無二的星星,我們所執著的教育,無情加上了限制和枷鎖,讓他們慢慢熄滅了自己的光芒,最終歸於成人世界的平庸。

教育,從來不是孩子的功課,而是父母的修行。愛是一種本能,但高質量的愛,需要永不停息的自我成長。

若有一天,你懂得四兩撥千斤,懂得了潤物細無聲,懂得了因勢誘導,懂得了共情與尊重,你會發現——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放棄教育。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彩賦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彩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