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懿絕非儒家真信徒

司馬懿絕非儒家真信徒

清華大學出版社推出的本人新作《長進:中外史上的30條血訓》選11:《狼會愛上羊:儒教是首流行曲》——

司馬懿絕非儒家真信徒

翻閱二十四史,我們會發現一個奇妙現象:「太祖群」中無一儒家信徒。也就是說,自古以來中國就沒有一個讀儒書而做開國皇帝的人。那些「高祖太祖」不是出於行伍,就是出於草莽。無一來自儒家學堂。

熟悉歷史的朋友,或許會舉出不同事例:譬如,晉朝的奠基人「宣皇帝」司馬懿,不是被《晉書》稱「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嗎?

依我看來,稱司馬懿是儒士,完全是一種名不符實的包裝。司馬懿絕不會是個儒家真信徒,骨子裡信的不可能是忠孝仁義那套東西。否則,他如何能完成「宣皇帝」的偉業?別忘了,這位三國後期魏國驃騎大將軍,是靠什麼起家的。

我們知道,名儒出山往往伴隨著隨明主幾請美麗故事。諸如諸葛亮,就是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後,被主公的真誠與真情打動而出山的。但司馬懿不同,他是遭主公曹操協迫、被逼下山的。所以一個偽字貫穿了他的一生。

史書記載,司馬懿擁有一個與秦始皇相仿特徵:狼顧相。一般擁有狼性特徵的人,是不可能對主人忠誠到底的。為了成就大事,司馬懿在上司曹氏面前,除了貢獻智慧,還不時地表現出裝病「不行」的一面。適時表現出智與不智,使他在曹操祖孫三代人手下都過了關。在給曹操獻計獻策時,他無比智慧。但當涉及權力爭奪戰時,他又能裝得「垂死」一般遲鈍。當魏國三代領導——曹芳派人觀察他時,他「病入膏肓」,不能言語。其實醞釀著一場政變。政歸司馬氏,就是他在裝死的情況下發動的。

不是裝癱,就是裝死的司馬懿,其實是三國里最長壽的一位智多星。他比對手諸葛亮多活了19年、靠死了曹操曹丕爺孫三代人,足足活到73歲,可謂壽終正寢。死時國家最高權力已牢牢從自己手中轉握兩個兒子之手。

《三國演義》講述,司馬懿臨死前,囑咐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吾事魏厲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以吾有異志,吾何敢焉。吾死之後,汝二人善事主人,勿生他意,負我清名.但有違者,乃大不孝之人也!"

這段描述,表明司馬懿臨死都無二心,簡直是對司馬懿的美化,不太可信。以司馬懿的野心,決不會甘心「位極人臣」而已,司馬氏以晉代魏,絕非兒孫之力所能及。真正奠定以晉代魏「主旋律」的,正是司馬懿發動的那場政變。

所以,我想,司馬懿臨死時對兩個兒子說的「私房話」,一定少不了的「帝王之道」的授予——走自己的路,握最高的權,讓大臣們說去吧。

——這才回歸了司馬懿的本來面目:一個絕頂聰明的偽儒。

司馬懿通過武裝政變,脅迫幼主,政歸司馬氏,他的二兒子司馬昭還指使手下、殺了一個魏皇帝(曹髦)。以儒家觀念評判,此野心勃勃弒君奪權之輩,乃「貳臣賊子」之舉。如何是儒家信徒所為!

三國為何歸了司馬氏而不是諸葛氏?從哲學的角度,也可如是解答這個問題:忠君到底的諸葛亮是儒家真信徒,而叛君奪權司馬懿是個偽信徒。所以,司馬氏完成了帝王之業,而諸葛家只能世代為臣。

由是,可以再度起儒教之底。儒教作用於臣子的最佳效果,是令其喪失獨立思想與反抗意識。失去這兩樣東西的人註定是發愚的,即便是智慧的化身諸葛亮,成為忠實的儒家信徒後,在酒囊飯袋的後主面前,也有種種插手聽命的愚不可及之舉。更別論後來岳飛這等儒將,之所以死得窩囊,被昏君設計殺害,主要就是因為失去了獨立思想與反抗意識。這樣的臣子只知忠君,是沒有野心的。儒學洗禮就是這般效果,去了獨立反抗之念,猶如斷了雄鷹雙翅。斷翅之鷹,愚化之將,還能蹦躂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嗎?

而另一方面,開國皇帝雖然無一信儒,但他們得了天下卻尊儒正教。這說明什麼?此乃充分說明,那是皇帝用來教育別人的道德,彈給臣民的牧羊曲,皇帝不傻,但他需要臣民傻,所以他讓別人信而他不信。

想想也真是這回事。如果那些太祖們從小就篤信「狼會愛上羊」的聖賢書,恐怕就永遠不會率領羊群造反、亦永遠與「天子」無緣了。

到此,儒教的真面越來越清透了,我們也可就此給出辨別儒家信徒真偽之一標準,那就是意識形態上的愚與智。前者真的相信「狼會愛上羊」,後者則「打死也不信」、且要自己主宰自己乃至國家的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萬軍 的精彩文章:

清官毓賢為什麼比貪官還可惡
清官毓賢為何比貪官還招人恨
和珅的死對頭阿桂是個怎樣的官
楊貴妃這種小女人能禍國殃民么
平庸之惡:五朝不倒翁馮道的好人本質

TAG:程萬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