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擁有獨立判斷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前言:最近,Lancet發布的研究顯示,碳水化合物攝入過量可能提高總死亡率,於是出現了各方神棍紛紛彈冠相慶開始大肆塞私貨的壯觀景象。具體內容,我不再詳述,大家自己去看。
作為一名醫生,我只能說,營養學所謂的多吃少吃,不是沒有上線或下限的。營養學從來不是一門一味要求「多吃xx」、「少吃xx」的學科,而是一門講求平衡和範圍的學科。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我們都提倡在一個合適的範圍內比較合適。如果高了、低了,都是不合理的。
無論Lancet還是NEJM發文,如果是一味去掉脂肪,或是一味去掉碳水化合物,都不符合現代營養學的思路。如果自我沒有鑒別能力,建議直接pass,看都不要看了。
有些人看了那些吸引眼球的爆款文章,其實就是毒害最深的健康謠言,說千萬不能吃這個,吃這幾種食物就能治療癌症等等,並深信不疑。關於吃什麼最健康這個問題,個人意見:吃什麼你的身體感到最舒服就最好,其它都是說說的,事實是誰說了也不是金科玉律,不是適用於每一個人。但說到體重控制,另當別論:初中就學過的能量守恆定律在這裡也是適用的:攝入=消耗,體重不變;攝入大於消耗,體重增加;攝入小於消耗,體重減輕。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無數信息刷屏,除了這些健康謠言,過段時間就會爆出一些觀點刷新我們(醫生及研究人員)的認知,甚至顛覆我們既往的觀點,比如阿爾茨海默病的Aβ,在最早被認為是一個壞分子,近期的認識完全顛覆了既往的認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906年,德國醫生Alois Alzheimer在一個痴呆患者腦中發現滿布並糾結在一起的斑塊,從此,就有了阿爾茲海默氏病。1960年代,英國科學家Martin Roth才發現痴呆程度與斑塊和神經糾結程度有關。1984年,科學家在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大腦中發現了β澱粉樣蛋白,之後,學術界把β澱粉樣蛋白和阿爾茲海默病之間建立了聯繫。此後,全世界大量的學者們耗費了難以計算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致力於斑塊與疾病的關係研究。
可是,就在2016年,在我們還沉浸在斑塊和疾病的甜蜜關係中時,劇情大反轉,Moir和Tanzi博士認為,由病毒、細菌和真菌誘導產生的β澱粉樣蛋白是大腦感染後的免疫應激反應,β澱粉樣蛋白在大腦的細胞組織中是一個「救世主」,而非「殺戮者」。它將入侵大腦的病毒、細菌和真菌包裹,並將有害的病原體聚集成塊兒,防止它們感染傷害大腦。
當然,目前還沒有定論,只能說生命科學是複雜的。我們對此的認識實在是太淺薄了…
相信此時,不少人的內心是奔潰的…
還有一個顛覆我們認知的例子就是中樞神經系統淋巴循環的發現:傳統解剖學認為中樞神經系統內不存在襯有內皮細胞的淋巴管,也不存在淋巴循環,而是由腦脊液將腦內代謝廢物經蛛網膜顆粒迴流到血液中,發揮類似淋巴循環的功能。近年相關研究證實中樞神經系統明確存在淋巴循環,血管周圍間隙是中樞神經系統淋巴循環的主要結構。Louveau等最新研究顯示大腦內存在腦膜淋巴管,顛覆了過去認為大腦是免疫豁免器官以及不存在襯有內皮細胞的淋巴管的觀念,這將徹底改變人們對神經-免疫相互作用的認識。
還有就是膽固醇的例子,在早期認為膽固醇增高是腦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近幾年美國學者發現膽固醇不具有這樣的能力,把重點轉移到了低密度脂蛋白…
以上三個例子是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的發現,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進步,但下面這個黑巧克力減肥的例子就不好玩了,雖然只有始作俑者自己覺得全世界的人民都被他玩了,故事是醬紫噠:
近些年來,『黑巧克力減肥法』可謂是風靡全球——廣告是醬紫滴:
在「縱享絲滑零食」的同時
不僅不用擔心發胖,還能有助減肥
簡直就是廣大吃貨的福音有木有!
有些媒體甚至聲稱:
「只需一塊黑巧克力,每周就能瘦十斤!」
這個騙局的締造者, 德國記者John Bohannon早就承認是自己一手策划了這場騙局,先是新聞接踵而來報道「黑巧克力減肥」,隨之,黑巧克力的市場份額也順勢上漲。面對這個結果,Bohannon本人笑得像是一個200斤的孩子一樣,還不失時機地推出了一篇文章並發動了群嘲技能:《我是這樣騙過成千上萬人的》,在這篇文章中,Bohannon這樣忠告人們:希望我們的小實驗能提醒記者和讀者們,對任何事都要持有懷疑的態度。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人曾做過調查:結論是雖然某些領域很容易區分騙子和專家,但是有些領域卻難以區分,而且越是重要的領域越難。
我是個醫生,別的管不了,但總希望給能做些什麼,我有以下幾點建議,當然只是建議,不喜歡、不接受的請就當路過:
理性的看待事物:1. 曾有人說:三句話:不要相信眼睛看到的,不要相信耳朵聽到的,任何刷屏的消息不要急於下結論,可以等待24小時再看,以免被無良媒體或人士利用, 尤其現代社會科技發達,圖片、視頻很多東西都可以以假亂真,不要只看表面,被誤導...
2.權威的信息,我不否認權威,因為我沒有參與其中,不了解最深層的過程,不了解目的、方法,所以對結果無法做出準確判斷,但至少有一點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理性,獨立思考,擁有自己的判斷力,讓自己擁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如果您對此話題感興趣,歡迎留言。
TAG:趙桂憲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