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聯合創始人苗綠:「一帶一路」倡議需要全球化人才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聯合創始人苗綠:「一帶一路」倡議需要全球化人才

未來5年,中國有望從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國轉變為主要人才迴流國。

我國為什麼會迎來海歸人才歸國潮「拐點」?這些海歸人才將為國家經濟發展、產業升級乃至「一帶一路」倡議帶來哪些利好?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聯合創始人、秘書長苗綠,試圖剖析海歸人才歸國潮「拐點」背後的深層原因。

每經記者 張鍾尹 每經編輯 陳旭

80後90後回歸意願強烈

NBD:對於「進大於出」的人才歷史拐點,我們應該如何理解?

苗綠:對待「拐點」,既要從改革開放後的數字累積角度看,也考慮每年數字的變化。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留學生以公派為主,當時派出去很難,很多都是精英,在海外時間也比較長,當時中國對海歸的吸引程度遠不及現在。

上世紀80年代出國的留學生基本是出去讀研,讀博,或是訪問學者。從專業的選擇來看,主要以理工科專業、技術專業為主,也有不少出去學習農業技術的。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經濟的增長和發展勢頭始終好於國外。另外近年來國際上反全球化趨勢凸顯,而中國則日益開放,成為自由貿易的主要捍衛者。

而現在出國的留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國內有家庭、親情關係,更願意回國發展。可以說,海歸人才歸國潮的「拐點」主要是80後、90後創造的。

NBD:「千人計劃」實施以來,我國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超過4萬,高層次人才是出於什麼考慮選擇回國呢?

苗綠:中國的改革開放卓有成效,中國與國際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中國的政策環境、全球化程度、包容開放度、經濟市場化程度都在逐步改善,機會也很多,因此許多海歸都傾向於回國。比如從事科研領域的一類歸國人才。早期我國的科研硬體設施設備不夠發達,許多東西他們回國沒法繼續試驗,或要從頭做起,這樣選擇留在國外更便於自身發展。但現在中國整體科研環境逐步改善,國家越來越重視他們,從中央到地方推出了很多政策。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往往不是一個人回來,而是一個科研團隊全部回來。

「一帶一路」倡議吸納海歸人才

NBD:您認為中國對海歸人才的政策如何?未來如何發揮更大優勢?

苗綠:人才戰略是一個鏈條、序列,我們下一步是吸引全球的人才,先要留住在中國留學的外國留學生,再吸引在國際上已經是精英的人才來到中國、留在中國。還有很特別的一點: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在海外有6000萬華人華僑,他們對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一帶一路」倡議都有巨大幫助。

NBD:你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會成為吸引對海歸人才的重要因素嗎?

苗綠:當然能。首先,中國企業「走出去」說明中國對全球化的參與,釋放了需要全球化人才的信號。此外,「走出去」確實需要海歸人才,從法律服務到財稅服務,整個鏈條都需要國際化的人才,海歸就有這個優勢,因為他們懂中國、懂西方,思想開放、視野開闊。

人才的先行和人才的儲備對於「一帶一路」至關重要。海歸人才從事的領域大量集中在高端領域,未來海歸的作用會越來越大。舉例來說,現在中國還缺乏懂「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語言文化的人才,需要吸引全球人才來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此外,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機構的建設也需要海歸來推動,中國的國際化人才需求在未來不但是數量越來越多,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經濟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一家三口年初換的15萬美元,如今虧掉了多少?答案令人驚訝
「紅黃藍」幼兒園赴美IPO擬募不超1億美元 招股書里說:利潤不多風險不少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江:海歸看重城市品質 打造人才「強磁場」要做大新興產業
中國留學生海歸調查:第三輪歸國潮開啟「人才順差」世紀拐點
大數據信息採集超175萬條 口碑榜第二階段篩選時間過半

TAG: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