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堅守解剖教學一線的「最美教師」

堅守解剖教學一線的「最美教師」

有一年春節,別人合家歡聚,他卻獨自在學校解剖大樓與遺體相伴,給剛接收回來的遺體消毒、灌注;自1983年從教以來,他常常藉助各種機會呼籲社會愛心人士捐獻遺體,只為滿足人體解剖學課程教學需要。他,就是福建省首屆「最美教師」尋訪活動第一名,福建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教授王瑋。

「清楚人體結構是從醫的基礎。」王瑋說,醫學院校學生必須學習基礎醫學,接觸「大體老師」。「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醫學生通過了解「大體老師」,掌握和豐富人體基本知識。

曾有人提出以「數字人」代替人體實物標本,但王瑋在反覆實踐中發現,「人體標本更直觀,無法替代。醫學存在個體差異,而教科書和『數字人』都難以體現個體差異」,因此解剖課迫切需要大量遺體。但受傳統觀念影響,遺體捐獻十分有限。

為此,王瑋四處奔走呼籲,加強與紅十字會等相關部門的聯繫,多方收集遺體捐獻信息。他常常第一時間趕到有意願捐獻的臨終病人床前,請其簽署捐獻遺體志願書。他組織開展接收遺體儀式,時常到捐獻者家中致哀表達敬意,令家屬們深受感動。

遺體接收後,為保證新鮮度,8小時內必須完成清潔、灌注等工作。「接收遺體的時間毫無規律,常在深夜或是節假日,考慮到平時教輔人員工作勞累,王老師便經常參與運輸遺體,然後對遺體進行清理。」多名在王瑋身邊工作的教輔人員表示。

運輸遺體是一件苦累活兒。有一次,運送車輛在回學校途中翻車了,遺體順著坡道滾了下去。王瑋和教輔人員顧不上自己是否受傷,趕緊把遺體從坡下抬了上來。聞訊趕來的警察並不知情,將他們扣了起來。他們聯繫福建醫大求助,進而由福建省公安廳出面解釋,一番周折後才被放行……

福建醫科大學生命科學館珍藏著豐富的人體標本,其中陳列的明代古屍和百年乾屍就是王瑋收集來的。「在其位謀其職,我有責任為學校爭取有價值的東西,為醫學研究提供素材。」王瑋說。

每學期的第一節解剖課,王瑋都要帶領學生手捧菊花面對「大體老師」莊嚴宣誓:「逝去的生命已經消失,你們熱愛祖國醫學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你們將見證福醫人勤奮刻苦、自強不息的專業精神。」

人體教學標本經過特殊的清潔消毒和固定處理,會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令一些學生產生畏難、恐懼心理。此時,王瑋總是嚴肅地教導學生:「這些人體實物標本生前和我們一樣是鮮活的生命。你們手握的每一根骨、每一塊肌肉,都是一種生命的延續。他們無償捐獻遺體,是希望你們打下堅實的醫學基礎,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

通過多年工作,王瑋被選為福州市紅十字會第十二屆理事會理事,參與了省人大《福建省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的制定。

在王瑋和同仁們的不懈努力下,福建醫科大學遺體標本基本能夠滿足教學需求,臨床醫學七年制學生每6人有一具遺體標本可供解剖,這在全國許多醫學院校都是難以實現的。2016年,福建醫科大學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性評估時,專家予以高度評價:「福建醫科大學學生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能夠始終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人體解剖學教學功不可沒!」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07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校園「共享」不能淪為噱頭
援藏精神鑄就高原奇蹟
怎能把辦學的心思花在吆喝上
格桑花怒放在雪域高原
課堂教學改革再反思(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