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我國學生資助事業取得重大進展

我國學生資助事業取得重大進展

■聚焦教育部金秋系列新聞發布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完善力度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學生資助規模不斷擴大,學生資助事業取得重大進展。過去5年,我國累計資助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中職教育和高等教育學生(幼兒)達4.25億人次,資助總金額近7000億元。」在教育部9月6日召開的第七場金秋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介紹了學生資助事業取得的重大進展。

政府「一管到底」的保障能力顯著提高

5年來,財政、教育等部門全面落實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從國情出發,堅定不移地持續推進我國學生資助制度建設。在學前教育階段,按照「地方先行,中央獎補」的原則實施政府資助,幼兒園和社會積极參与;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部免除學生學雜費,全部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在普通高中教育階段,以國家助學金、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學雜費、地方政府資助為主,學校資助和社會積极參与;在中等職業教育階段,以免學費、國家助學金為主,學校資助、社會資助和頂崗實習為補充;在高等教育階段,實施國家獎助學金、助學貸款、學費減免、補償代償、勤工助學和綠色通道等多元混合的資助體系。

據介紹,我國逐步形成了以財政投入為主,學校和社會資金為重要補充的經費籌措渠道,構建了政府主導、學校社會廣泛參與的「三位一體」資助格局。其中,財政資金重點解決全局問題、一般性問題,學校資金和社會資金重點解決局部問題、特殊問題。

「任何一名學生,只要家庭經濟困難,不管是長期性經濟困難,還是臨時性、突發性經濟困難,都能享受得到相應資助,確保了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在政策目標上實現了『應助盡助』。」趙建軍說。

我國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經過5年的完善和發展,政府「一管到底」的保障能力顯著提高。據趙建軍介紹,過去5年,我國不僅建立起了中央、省、地、縣、校五級學生資助管理機構和隊伍,覆蓋了全國所有地區和學校,而且建立起了中央、省、地、縣四級財政資金分擔機制,按照學校隸屬關係、經濟發展程度、教育層次等因素實行資金合理分擔;同時,還不斷創新,建立起了精準資助、資助育人、資助宣傳、績效考評、監督檢查和集中發放等一系列工作機制。

5年來,在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示範引領下,全國各地各校因地制宜,不斷創新實踐,不斷豐富學生資助體系。上海市率先在全國出台了低收入困難家庭認定標準,在此基礎上重新完善和修訂了各學段資助政策,進一步擴大了資助對象的覆蓋範圍,形成了梯度資助的政策體系,將政策覆蓋範圍擴大到特困供養人員和低收入困難家庭學生;內蒙古自治區建立有區域特色的資助政策體系,加大對民族語言授課學生的資助力度;河南省推行中職學生資助資金「統一辦卡、集中發放」制度,並逐步探索建立「規範用卡、深度監管」資助管理體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發放精度;福建省建立「中職學生資助信息網上公示管理平台」,實現對網上公示、數據審核、信息查詢、數據核查、報表匯總、投訴舉報等多項業務的網上辦理,有效加強中職資助的精準管理……

「學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每月分析學生食堂就餐數據,通過『隱形資助系統』生成當月『生活援助預警線』,再將預警線下的學生名單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料庫進行對比,及時發放『隱形資助』。」在新聞發布會現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蔣一分享了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精準資助的經驗。

「資助工作體制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確保了學生資助工作依法推進、公平公正。只要家庭經濟困難,無論在哪個地方,無論在哪個學段,無論在哪所學校,都能找得到組織,都能享受得到相應的資助政策。」趙建軍說。

資助內涵不斷發展豐富,資助育人功能凸顯

「5年來,學生資助內涵不斷發展豐富,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資助之路。」趙建軍說,目前我國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已發展形成了「普惠、助困、獎優、引導」複合型體系結構。「普惠」以免學費為主,體現了公益性;「助困」以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困難補助等為主,體現了公平性;「獎優」以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和校內獎學金為主,體現了激勵性;「引導」以基層就業國家資助、應徵入伍服兵役國家資助、師範生免費教育為主,體現了倡導性。

事實上,過去5年,我國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經過發展完善,已形成了經濟資助與體質改善相結合的資助方式,並在提供直接經濟幫助的基礎上,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著力解決貧困地區學生在校吃不上熱飯的現象。與此同時,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逐步發展形成了由保障型資助向發展型資助轉變的資助理念,即圍繞立德樹人根本目標,學生資助逐步構建了「扶困助學─立德樹人─唱響中國夢」這一新的資助內涵。

5年來,全國各地各校以學生資助為載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紛紛啟動了各種形式的「資助育人」創新實踐,以培育受助學生的科學精神、思想品德、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

山東省積極建設「學校、政府、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四位一體」資助育人新模式,深入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面發展系統培養教育項目」;貴州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誠信教育長效機制,通過策劃組織國家助學貸款誠信教育主題活動,將學生誠信教育貫穿高校育人教育始終……

「清華大學堅持將價值引領有機嵌入資助工作,實現了資助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清華依靠院系黨組織,形成了在秋季學期開學時、助學金髮放時、助學金髮放半年後的三次談話制度,安排校系師生連續18年開展受助學生家庭走訪,聘任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擔任資助政策宣傳大使,傳遞青春正能量。

學生資助助力脫貧攻堅,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愈加明顯

「國家學生資助政策的實施,推動改變了貧困地區、農村地區落後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面貌,幫助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並完成學業,為加快我國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大國、人力資源強國的進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趙建軍說。

據介紹,過去5年,學生資助政策的實施大大促進了各階段教育的發展。在學生資助政策的「保駕護航」下,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從2012年的64.5%快速提高到2016年的77.4%。「兩免一補」政策的實施,有力推動了義務教育的發展,2016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4%。促進了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發展,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由2012年的85%提高到2016年的87.5%。推進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30%增加到2016年的42.7%。

學生資助作為解決貧困家庭學生上學問題的根本保障,自然成為我國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教育、財政等部門全面落實《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部署,將建檔立卡學生作為重點資助對象全部納入資助範圍,確保「一個都不少」,同時給予最高檔次的資助標準。

「部分地區和學校專門針對建檔立卡學生制定了專項資助政策,進一步加大了建檔立卡學生資助力度。比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實現建檔立卡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適齡青少年兒童接受學前至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給予在校生活補助。」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蔭說,不僅如此,國家資助政策的實施,還激勵了一大批貧困學子成長成才,培育了一大批優秀學生投身農村教育和國防建設,紮根基層和艱苦行業,在引導高素質人才流向國家人才緊缺行業和地區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據統計,2012年至2016年,北京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6所中央部屬師範院校累計培養了近4萬名優秀師範生;國家投入30.65億元,引導了28.46萬名大學畢業生投身基層;國家投入53.95億元,鼓勵了42.53萬名大學生應徵入伍。

「目前,我國學生資助政策框架基本完善,今後學生資助工作的重點是抓落實。」田祖蔭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做好學生資助法治化建設、提升學生資助精準化水平以及健全和完善資助育人機制三項工作。

田祖蔭解釋說,在全面推進學生資助法治化建設方面,我國將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資助法律法規體系,使學生資助擁有一套科學公正、系統完備、操作性強的制度與程序,明確政府、資助管理機構、學校、銀行、學生等主體的相應法律責任,明確劃分學生資助經費保障責任。在進一步提升學生資助精準化水平方面,我國將全面推進精準資助機制建設,綜合應用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實現資助對象、資助標準、資金分配、資金髮放「四個精準」的目標。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確定資助標準,根據不同個體的受助需求實行差異化資助,進行精準幫扶。

「在著力健全和完善資助育人機制方面,今後我國將明確資助育人工作的途徑載體、職責分工、經費保障等,實現資助育人工作的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田祖蔭介紹,在此基礎上,我國將打造資助育人平台,針對不同群體、不同需求,為受助學生創造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資助育人模式;抓好資助育人內容,「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核心,強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兩項能力」,加強勵志教育、誠信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三項教育」。

本報記者 焦以璇 柯進 北京9月6日電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07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家校漂流日記 紙上「三方會談」
網貸機構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髮放貸款
「雙引擎」:高校管理育人的法寶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展望
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將在廣東舉行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