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戰力最強的時代,派一個外交官就能滅掉一個印度。

中國戰力最強的時代,派一個外交官就能滅掉一個印度。

盛唐時期的中國,堪稱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不論是經濟、文化、軍事還是外交方面,都是其他國家所不能及的。那時候的唐朝官員,也相當霸氣,特別是出使他國的使者,因為底氣十足,都有一種不怒而威的氣場。貞觀年間,唐太宗讓一位官員出使一國家,這哥們非常人性,直接把此國給滅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王玄策,河南洛陽人,唐朝官員、外交家,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不多,只知道他早年曾做過縣令,因為能力出眾,被唐太宗提拔上來。貞觀十七年,因北印度的瑪卡達送使節來唐,王玄策奉命作為副使,跟隨朝散大夫、衛尉寺丞、上護軍李義表護送婆羅門國使節回國,順便回訪一下。

回到大唐之後,王玄策口若懸河地為唐太宗講述了他在印度遇到的奇聞異事,估計還描述了印度美女的一些情況,使得龍顏大悅,認為這小子是位可塑之才,並提拔他為右率府長史。不久後,唐太宗又命王玄策出使印度,而此次是以正使的身份,目的是與印度瑪卡達國的國王西拉迪提亞見個面,交流一下感情,有機會的話就帶幾個印度美女回來。

雖然路途遙遠,交通條件也落後,路途上還有可能遇到劫匪,但因受皇帝的隆恩,王玄策絲毫沒有畏懼,帶著使團就興緻勃勃地出發了。經過千辛萬苦,王玄策一行三十多人到達了印度,令他意外的是,此時的西拉迪提亞王已死,而王位被大臣阿爾裘那篡奪,印度全境都陷入戰亂之中。阿爾裘那估計腦子有點問題,不僅沒有好好招待王玄策,還把他關進了大牢。

作為大唐的使者,王玄策非常憤怒,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侮辱,更是對大唐帝國的不敬,此仇不報非君子。一段時間後,王玄策成功逃脫,而他並沒有返回大唐,他覺得就這樣回去沒有顏面見唐太宗。於是乎,他獨自騎馬來到了尼泊爾,就以大唐使者的身份借了七千兵馬,吐蕃的松贊干布也資助了一千多人,王玄策帶著這八千多士兵,殺回了印度。

也許他是天生的軍事奇才,僅用這八千多士兵,不僅幹掉了印度的幾萬大軍,還把印度士兵引以為傲的大象戰隊打的四處逃散,並把當時把自己關進大牢的阿爾裘那俘獲了,創造了「一人滅一國」的傳奇戰績,堪稱史上最牛使者。回到長安後,唐太宗得知王玄策的驚人戰績,高興的合不攏嘴,還給他連升兩級,冊封為朝散大夫,並舉行了隆重的儀式。

唐朝是一個崇文尚武的朝代,「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正是對唐朝的寫照,大唐人才濟濟,威名遠播四海,一個小小的使臣不費國內一兵一卒獨自一人都能滅掉一個國家。

這個猛人就是王玄策,他和唐玄奘是同一個時代的人,河南洛陽人士。公元647年,王玄策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帶著三十個人的使團出使印度,訪問其中一個和唐朝關係比較好的瑪卡達國。

使團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印度後,事情卻發生了改變,原來瑪卡達國王已經掛了,王位被中印度的阿羅順那篡奪,當時的整個印度都陷入了戰亂之中,而阿羅順那又襲擊了王玄策的使團,所有人員都被俘關進了牢房,後來王玄策在隊友的幫助下獨自越獄,逃了出來。

脫險後的王玄策經過思考並沒有回國搬救兵,而是策馬北上來到了尼泊爾。當時的尼泊爾和松贊干布的關係不錯,而松贊干布又娶了唐朝的公主,王玄策靠著這個關係向尼泊爾借了7000騎兵,松贊干布又贊助了1200人馬,靠著這些兵力,王玄策殺回了瑪卡達國。

阿羅順那是守方,又有幾萬的大象兵團做殺手鐧,王玄策的這點兵力還真有點玄。但是古代中國軍隊行軍打仗,兵力是一個因素,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計謀,要論行兵布陣中國絕對是老大。在甘迪斯河的決戰中,王玄策用火牛陣擊敗了大象兵團,阿羅順那據城而守不出來了,王玄策用上了雲梯、投石車等工具,這些武器在印度人眼中可是連見都沒見過,結果當然是順利攻下城池,斬首3000人,淹死萬餘人,俘虜萬餘人,阿羅順那逃回了中印度。

王玄策攻進城後救下了昔日被俘的戰友,發誓盡滅印度,帶著這些外籍僱傭兵團又殺向了中印度,戰事順風順水,阿羅順那又逃向了東印度,在這裡他求得東印度王的援助,加上自己的殘餘勢力準備反撲。王玄策一舉殲滅了其殘餘兵力,活捉阿羅順那,俘虜全部就地坑殺,阿羅順那老婆據守的老窩也被副使給滅了,至此中印度滅亡。

由於東印度幫助過阿羅順那,王玄策決定順手把東印度也滅了,東印度王嚇得趕緊送來大量財寶和數萬頭牛馬,表示願意臣服大唐,王玄策這才放過他。王玄策歸還了借來的兵馬,揮一揮衣袖,帶著俘虜阿羅順那回到大唐向李世民述職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一貫開放和強盛的唐朝,這點陰暗面卻讓人很無語
二戰時候流落到美國的文物,第一件最慘不忍睹,第七件的價值最高
唐朝獨特的現象 士族們都不願意娶公主為妻
冤殺骨肉的皇帝都能被洗白,為何勵精圖治的皇帝卻暴斃而終?
皇上每月中最害怕的幾天,連裝病都逃不過,恨不得放棄皇位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