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真實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法軍遭英軍欺騙 被犧牲換取撤退時間

真實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法軍遭英軍欺騙 被犧牲換取撤退時間

敦刻爾克大撤退,法軍遭英軍欺騙

魏雲峰

由英國導演諾蘭執導的大片《敦刻爾克》正在全球熱映,不過這部描繪二戰英法聯軍從法國敦刻爾克海灘撤退的影片,卻在法國引起巨大爭議。法國《世界報》批評說:「在這部電影里,那些同樣被撤離的法軍士兵在哪裡?4萬犧牲自己、掩護大部隊撤退的法軍士兵又在哪裡?」那麼在真正的歷史裡,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的法軍究竟遭遇了什麼?

二戰爆發後,德軍憑藉閃電戰的威力橫掃歐洲大陸。1940年5月下旬,英國遠征軍主力與法軍一部被德軍分割包圍在法國北部的狹小地域。新上任的法軍總司令魏剛此時依舊希望重新組織英法聯軍依託港口固守,但英軍的態度卻動搖了起來——繼續堅守,意味著英國陸軍最精銳的9個師有可能在歐洲大陸全軍覆滅。5月21日,英法聯軍在包圍圈南部的阿拉斯進行了最後一次突圍嘗試。但士氣崩潰的法軍根本組織不起像樣的攻勢,突圍毫無希望。絕望的英國人意識到,「該考慮其他退路了」。

從當時的戰場情況而言,這個決定或許沒什麼問題,但英軍沒有把撤退計劃透露給盟友。5月22日晚,英軍主動放棄阿拉斯,開始向敦刻爾克海灘撤離。同一天,英國海軍將從敦刻爾克撤離的計劃正式命名為「發電機行動」。可此時法軍依舊在第一線抵禦著德軍攻擊,沒有任何後撤準備。英軍突然的撤退使法軍兩翼都暴露在德軍攻擊之下,猝不及防的法軍被迫放棄陣地跟著跑路。更糟糕的是,法軍士兵根本不知道英軍撤退計劃,只能盲目地不斷後撤,隊伍潰不成軍。以魏剛為首的法軍高層見此慘狀,簡直氣得說不出話來。

戰場的突然崩潰也讓英軍始料未及,犧牲盟友換取撤退時間的計劃反而弄巧成拙。當時英國政府悲觀地認為,以德軍的進軍速度,敦刻爾克的英軍只剩兩天時間可供撤離,大概只能撤出4.5萬士兵。英軍上將布魯克哀嘆:「只有奇蹟才能挽救英國遠征軍」。

但這個奇蹟就真的出現了——5月24日,德軍前鋒的裝甲部隊突然莫名其妙地在敦刻爾克以西不足20公里的地方停止了攻勢。這給予混亂的英法聯軍千載難尋的喘息機會——還保存有戰鬥力的部隊被重新部署到前線,殘破的法軍第一集團軍奉命死守里爾,硬生生地將德軍攻擊主力拖到了5月31日。而這些部隊的犧牲,換取到了寶貴的撤退時間。從5月26日開始的「發電機行動」,正源源不斷地將包圍圈裡的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運回英國本土。

按照計劃,英法兩軍應該交互掩護,前線的法軍一直堅持到5月29日才開始向後撤。5月31日,英國首相丘吉爾向法國盟友承諾,英軍剩餘部隊將組成後衛部隊,確保法軍主力的撤離。但現實卻是,當德國坦克逼近敦刻爾克灘頭時,最後一批英軍部隊於6月2日夜間登上船隻撤離法國,包圍圈裡只剩下數萬法國軍隊。總算英國還保留了最後一絲紳士風度,6月3日,英國海軍組織了最後的撤離行動,約2.6萬名法軍得以乘船離開,但仍有數以萬計的法軍走投無路,被迫向德軍投降。

儘管英國人將敦刻爾克大撤退看作重大勝利,但這次行動卻嚴重傷害了英法之間的感情。英國人聲稱早就通知法軍具備與英軍相同的撤離權利,只是魏剛推遲到5月29日才正式下達撤退令。但法國人普遍認為,正是英國人自私地只顧自己,陷盟友於險地。諾蘭的《敦刻爾克》所引發的爭執,其實仍是兩國對這次撤退行動看法分歧的延續。但不管如何,法國人眼中的英軍背叛行為,為法國貝當政府和魏剛後來主張的對德和談提供了借口。法國民眾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對英國主導的盟軍抵抗行動態度消極。甚至戴高樂最初在倫敦高舉「自由法國」旗幟,呼籲法國人繼續抵抗時,應者寥寥,滯留英國的數萬法國人中只有1400人願意加入。

還應該提及的是那些從敦刻爾克撤出的法軍。這些部隊共約14萬人,但絕大部分都在隨後幾周內返回法國繼續作戰,直到6月22日法國投降。最後從敦刻爾克撤出並留在英國的法軍只有約3000人。這也難怪法國人對敦刻爾克大撤退不感冒——畢竟真正藉此逃離納粹魔掌的是英軍主力,法軍在遭遇盟友背叛後,最終依然全軍覆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軍事 的精彩文章:

4輛「薩德」發射車入星州基地完成部署 民眾與韓警方爆發衝突!
中國在渤海灣演練「擊落來襲導彈」?國防部:例行演練不針對特定國家
專家:俄菲強硬回應薩德部署實屬必然 反應值得喝彩
專家:俄方強硬回應薩德部署實屬必然 反應值得喝彩
澳智庫:印度好似一個「局外人」 「逆勢」看好美國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