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的致勝法寶之一:騎兵沖
拿破崙是天才的軍事家,與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凱撒並稱為四大戰神。而拿破崙的的致勝法寶就是「炮兵轟,騎兵沖」!
那個時代,歐洲的騎兵主要可以分成重騎兵和輕騎兵兩類。重騎兵是戰場上的重要突擊力量,用於突破敵方陣線弱點,消滅敵方騎兵,給已經動搖的敵方以毀滅性打擊。輕騎兵的機動力要高於重騎兵。關於他們在近戰中的具體作用,多特普爾將軍曾有過經典的命令,「卡賓槍騎兵,勇敢的卡賓槍騎兵,擊穿隊列!胸甲騎兵,衝過敵軍!驃騎兵,砍殺敵軍!」除了戰場殺敵之外,輕騎兵更多地從事偵察、襲擾、追擊、掩護交通線等任務。兩者馬匹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重騎兵的戰馬要求健壯高大,對速度和機敏性要求不高,衝鋒時速度較慢, 但衝擊力較大;輕騎兵的戰馬要求靈巧擅跑,適合單騎作戰和散開隊形作戰,對戰馬肩高沒有過多要求。不過在實際中,由於各國國情不同,具體分類很多。
騎兵對騎兵作戰時,戰術、隊形和機動性主要決定戰鬥的勝敗,騎術和劍術只在小規模的混戰中才擁有勝負的決定權。就如同拿破崙所說的那樣:「兩個馬穆魯克可以抵擋三個法軍,因為馬穆魯克武器更好、馬匹更好、訓練更好,擁有兩雙手槍、一支喇叭槍、一支卡賓槍、一頂有面甲的頭盔、一副鎖子甲、幾匹戰馬以及幾個協助他的步兵。但100 名法軍騎兵無須害怕100 名馬穆魯克,300 不用怕400,600 不用怕900, 十個中隊就能趕跑2000 名馬穆魯克——這就是戰術、隊形、機動訓練的支配性影響。」 騎兵之間隊形整齊的決定性衝鋒往往只需進行一次就決定戰鬥的勝負。不過騎兵在成功的衝鋒後,隊形也會相對地受到破壞, 往往只有一部分並主要是第二列還能大致保持隊形。這是騎兵最危險的時刻,只要有很小的一隊生力軍向它衝擊,便能使它前功盡棄。因此,衝鋒後迅速集合是真正優良的騎兵的標誌。
艾勞會戰中騎兵就位
我們在很多書里都能找到騎兵在號聲的指揮下,重整隊伍的記載。誰能最先重組好隊形,誰就能獲得戰鬥的勝利。因此,騎兵戰術的基本規則,總是只把當時擁有兵力的一部分投入戰鬥。直到最後留下的預備隊以完整的戰鬥隊形全力向潰亂而驚散的敵群猛衝,才最終決定戰鬥勝負。
以七年戰爭中普魯士弗里德里希大王的條令為例:「各種動作均應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各種轉法應以輕跑步進行。騎兵軍官應首先把自己的兵士培養成優秀的騎手; 胸甲騎兵應像驃騎兵那樣精於騎術,還應熟練地使用長劍。騎兵應每日練習騎術。乘馬通過起伏地、超越障礙和劈刺是主要的訓練項目。衝鋒時在敵軍的第一線和第二線未被徹底突破前不得射擊。
每個騎兵中隊衝鋒前進時,應持刀劍砍殺敵人,任何指揮官都不得允許部下射擊,否則應受降級處分;旅長應對此負責。進攻時,首先應以快步前進,最後轉為快跑, 但要保持密集隊形。如以此種方法衝鋒, 敵人必將被粉碎。每一騎兵軍官應永遠記住,為粉碎敵人必須做到兩點:(1)以最大的速度和力量向敵人衝鋒;(2)從翼側迂迴敵人。」可以說,在弗里德里希、賽德利茨等人的調教下,七年戰爭期間的普魯士騎兵在快速和有組織地衝鋒、迅速地變換隊形、巧妙地向翼側衝鋒、衝鋒後迅速集合和變更部署等方面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 也成為後世的楷模——關於普魯士騎兵的嚴酷操練,曾有這樣一則軼事,當弗里德里希大王對訓練中的傷亡頗感痛心時,賽德利茨如是回答,「陛下,如果您對少數幾個摔斷脖子的傢伙大驚小怪,就無法得到在戰場上所需要的無畏騎兵。」
奈伊出現在艾勞戰場
拿破崙時代的騎兵則一般採用兩列橫隊的衝擊隊形,騎兵衝鋒的全過程是呈加速度進行的。在距敵方200 到300 步(1 法步合0.65 米)的距離上,指揮官會命令:「準備衝鋒!劍出鞘!小步前進!」距敵150 步時,命令「快步前進!」50 步時,命令「衝鋒!」此時,所有號手吹衝鋒號,騎手將自己的馬匹驅至最高速度。前排騎手將劍尖向前做刺殺狀,後排騎手保持高舉狀態。加速度衝鋒使得騎兵在接敵之前保持了隊形的相對完整,給敵方陣線造成瞬間的最大衝力。如此衝鋒是針對陣容齊整的敵方步兵或騎兵進行的。當對方陣腳不穩或潰散時,騎兵的速度就更為重要。此時,便可以放開了衝鋒。總體上說,騎兵通常只能在步兵還沒來得及結成方陣時取得勝利。按照當時的說法,「騎兵對步兵方陣進行衝鋒,100 次中有99 次要被擊退。」一般情況下,騎兵要想衝破步兵方陣要依靠炮兵和步兵的火力支援。
總體上,拿破崙麾下的法國騎兵依靠嚴格的戰術紀律、勇猛的衝鋒和出色的兵種協同成為歐洲大陸上最強悍的騎兵。但法國騎兵缺點在於馬匹質量和數量上均處於劣勢,其本身騎術也不很高明。
本文摘自《拿破崙戰記:戰例、軍略、武備考略》
※咆哮在敦刻爾克上空的死神,德國「斯圖卡」Ju 87 型俯衝轟炸機
※君子和而不同——司馬光與王安石的君子之風
※清朝的官員都稱兄道弟了,皇上怎麼辦?
※拿破崙時代最為壯觀的一次騎兵大衝鋒,解救了奧熱羅全軍
※一網打盡當今垂直起降戰鬥機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