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些相見恨晚的道理,年輕人應該早點知道

這些相見恨晚的道理,年輕人應該早點知道

畢業三四年之後,在二十五六歲的年紀里,一些人能夠在北上廣拿到月薪上萬甚至更多的薪水。

而更多的人卻還在抱怨:「為何我也是工作了三四年,怎麼月薪只有三四千?」

這些抱怨的人,並不是不努力的人,這些人往往大多超出常人的勤奮:

合租室友就是一個很努力的人,大學考四六級的時候,天天背單詞;

期末考試的時候,每天背書看筆記;

工作後,沒有哪個晚上是12點之前回來的,沒日沒夜地加班熬夜。

結果卻是她四級沒過,期末掛了好幾門,現在都還沒找到工作。

她說:「我明明努力了,也花了大把時間,可是為什麼還是一件事都做不成?」

很多勵志大師會一本正經地告訴你,你要認真,你要努力,你要堅持到底。

你工作的好壞與成功總有標準可以評判,不是幾篇雞湯文和幾句努力座右銘就可以改變的。

少數人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大部分人的失敗肯定是必然的。

因為那些一番努力卻一事無成的人,他們總的希望於別人能提供一條可以直接複製模仿的成長道理。就像巨嬰一樣,無法獨立地思考決定人生走向的問題,無法在風險和機會面前做出清晰的評估,無法在誘惑面前堅定地做選擇。

其實,我們的人生是由認知決定的,早點明白這五件事,比月薪3萬更重要。

當能力撐不起野心的時候,所有的路都是彎路

很多年輕人都特別關注一類話題;「如何能在30歲之前年入百萬?」、「如何能夠不走彎路,快速成功?」

而這個問題,本質上就是在問:「如何能付出最少的代價,從此平步青雲。」

但時至今日,我都沒有找到這樣的捷徑。

這個時代風雲變幻,此時的風口行業說不定下一刻就變成讓你不能掙脫的漩渦。

多年前生物科技很火,填志願一窩蜂去報考,現在「生物技術」卻成最難找工作的十大專業之一;曾經高盛交易員是最風光的職業之一,如今也面臨著被人工智慧取代的風險。

年輕的時候,與其絞盡腦汁找捷徑,不如花點時間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比什麼都重要。

大都市的年輕人,或多或少都被「焦慮」和「痛苦」籠罩著。而痛苦的根源,大概可以用這個公式解釋「人的痛苦程度=野心-能力」。

正如楊絳所說:「大多數人的問題都在於讀書不多而想的太多。」

年輕人的痛苦,絕大多數來源於野心勃勃,能力卻跟不上。

「能幹常人不肯乾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能賺別人看不起的錢」是很多成功者創業伊始的寫照。

李嘉誠從當茶館跑堂開始;台塑創始人王永慶16歲以賣米為生;香港傳奇商人霍英東20歲還在南沙群島冒險采海草;印度尼西亞富商林紹良也從「單車跑街的小販」開始干起。

馬雲1995年創辦中國黃頁,一台電腦一間屋,錢都是一塊一塊數著花,還被人罵是騙子。

這些所謂的人生贏家、成功人士,都是把別人眼裡的彎路,一步步走成了直路。

每個人都在渴求快速成功,可是當能力還不夠時,給你CEO的職位又如何?

直路,並不是沒有任何荊棘的坦途,只是選對了適合自己的方向。而之後需要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一點都不會少。

況且年輕時候的選擇,本身沒有什麼對與錯。通常都是在做出選擇後所做的事,得到的回報,讓你回過頭來才覺得選的對。

這世上沒有白走的彎路,每一步都算數。

在不適合自己的道路上的那些經歷,並不是在浪費時間。那些血淋淋的教訓,苦痛中積累的經驗,都讓你更加認清自己的局限,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如電影《教父》中所說:「每個人都不是生而偉大,而是在其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偉大。」

康庄大道,不好好走,也會窮途末路;反之,羊腸小道,也能遍地鮮花。

不要總想著何處有亮光,有時候跑著跑著,天就亮了。埋頭苦幹,等有一天抬起頭來發現,成功已經在你的身後。

不要試圖藉助工具來改變自己,真正的改變應該是發自內心

上大學的時候,室友總是調早上6點的鬧鐘,每次鬧鈴都把我鬧醒,她自己卻還在呼呼大睡。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四年,她依然是那個晚睡晚起的人,我倒是被訓練出來早起的習慣。

很多人都像我這位室友,想要藉助工具,幫助自己改掉缺點,培養技能。

於是有人花了上萬元辦健身卡,逼著自己去運動;有人入手了kindle,企圖以此督促自己多讀書;有人報名了英語晨讀班,一天不學英語,就要在群里發紅包。

通過五花八門的方式,給自己套上枷鎖,以此來約束自己。但大多數時候,這樣的方式,都是三分鐘熱度,根本無法改變自己。

他們中的大多數,並不清楚本質上自己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改變。

懶惰是人的天性。單靠意志力是很難長期堅持一件事的,更何況去堅持一件你自己都說不上來有什麼意義的事。

所以,在想要改變自己某一方面之前,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腦海中需要先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是否對目前的人生模式感到滿意。

如果滿意,就不要隨波逐流地去改變,所有人都去健身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要去健身,跟風式的改變無益且沒有必要,還會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負累。

如果對自己的生活狀況不滿意,那就改變最需要改變的部分。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明確自己最需要做什麼,怎麼做可以帶來最大收益,找准方向才去改變,有動機有目的有熱情的改變才有可能實現。

確定了目標後,我們要學的第一課,就是先接受自己的缺點和不完美,因為你的那些睡懶覺玩手機的毛病是過去幾年甚至十幾年間養成的,不可能某天睜開眼,自己就成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

人短期內並不能適應巨大的變化,與其說是改變,不如說是改善。藉助工具,可以讓你瞬間跳出深井,卻也可能隨時再掉下去;而自己慢慢搭好梯子爬上來,才是從心念上真正成熟。

不要為了省點小錢,而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

關於生活品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有的人認為只要滿足溫飽即可;有的人則認為奢侈品傍身,才能顯出自己過得好。

對年輕人來說,沒有多少財富積累的情況下,大錢不能亂花,但也不要在一些該花錢的地方太過小氣。

幾年前,南京大學歷史系研三學生劉某在校園BBS上發帖,自爆在南大3年存了5萬元。「沒有去過肯德基麥當勞、沒有去過電影院、沒出去旅遊過。」一時引起熱議。

有網友表示在大學期間也有相似的經歷,但如今成了「最後悔的事情」。因為工作後發現,「在學校里趁著有點錢又有時間的時候沒有把想去的地方去一遍,現在沒機會了。」

錢是賺不完的,再多不嫌多,可是人生最美好的幾年拿來攢錢而不是花錢,確實有些舍本求末,大學本應該有的豐富多彩卻失去再也回不來。

人的談吐與氣質一部分需要建立在金錢培養的基礎上。

為了省錢,不看電影不旅遊,沒有和別人交流的談資,也失去了在最好年紀看看外面世界的機會。

況且有些東西並不能省,比如說門面。著裝不用多貴,但至少要乾淨整潔,大方得體。

因為省一點小錢,在重要的場合,給重要的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人靠衣裝馬靠鞍,這個時代,人才最貴,包裝次之。

我們不需要買20000元一個的包包,戴天價的百達翡麗手錶。不到1000塊的精緻配飾,如果在能力範圍內,就不要為了省點小錢買一個高仿。

為了省小錢降低生活品質不可取,因而付出的時間代價更加無法挽回。

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機會成本」。也就是說,當你把大量時間花在做一件事情上,勢必就要放棄做另外一件事的機會,而你放棄的另外一個機會,就是你要付出的「機會成本」。

很多人為了省一些錢,貨比三家,花費很多精力去尋找更便宜的東西,大量時間投入在沒有多大收益的事情上。而這些時間,他們本可以多看一本書,多學習一些技能,尋到更優的發展機會。

錢永遠不是靠省出來的,而是靠掙出來的。

為了省錢,降低了生活水準,浪費大量時間,錯過了喜歡的東西,視野和能力長期得不到提高,無法掙更多錢,從而陷入「越窮越省,越省越窮」的惡性循環中。

拼事業拼到最後,拼的都是體力,身體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前幾天《德勤患癌姑娘被離職:凌晨4點的朋友圈值不值得炫耀?》刷爆朋友圈,近年來,都市年輕人過勞猝死的新聞層出不窮。

這些猝然而逝的年輕生命,讓依然掙扎在一線的同齡人惶恐焦慮,明知道一次次熬夜、高強度的工作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又不得不為著各自的理由繼續拼殺。

根據林克艾普輿情監測抽樣數據顯示,白領階層中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的高達60%,10小時以上的佔25%,超過12小時的佔15%,而他們的每周平均鍛煉時間不超過3小時。這樣的數據背後反映的是極大的健康隱患。

生活的壓力,對事業的追求,總讓很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處於高速運轉狀態。欲求不滿,總想著要做更多的事,學更多的知識,認識更多的人,完成一個目標後,還要挑戰更大的目標。

很多人徹夜不眠的努力,他們痴痴地堅信「沒有經歷過48小時不合眼的奮鬥不是人生。」,以「見過洛杉磯凌晨四點的太陽」為榮,日復一日疏於鍛煉,吃著外賣和冷凍食品。

對於世俗中成功的追求,和人的天性中的好勝心,如果不是經歷過什麼生死的重大變故,通常是不能輕易放棄和改變的。

愛惜身體,並不是說要放棄一切,選擇淡泊。而是說,讓自己的生活節奏在可控制的範圍內。

我並不反對短期內為了一個項目付出高強度的體力和腦力,比如說新項目要上,熬幾天夜可以理解。但是要懂得及時止損,熬夜之後,通過恰當的休息、良好的飲食和鍛煉,進行調整,恢復元氣。

在西方關於成功的價值觀里,第一條就是有強健的體魄,而清華大學也推崇「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理念,因為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只有較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更好地為祖國服務。

拼事業拼到最後,就是在拼體力,事業到達一定高度時,每天的工作強度非常大。

身體不行的人,是走不到最後的。

勇敢做你害怕做的事情,然後你會發現,不過如此

德國心理學家弗里茲·李曼在《直面內心的恐懼》一書中,談到了人的恐懼心理的來源,一是害怕失去自我,二是害怕與依賴的對象分離,三是害怕改變,四是害怕理想無法實現。

大導演李安小時候溺過水,這場噩夢讓他從此對水敬而遠之。後來為了拍電影,他從睡水床開始練起,經過長時間的訓練,鼓足勇氣嘗試浮潛。

透過潛水鏡,第一次看到海底世界的他,被海底流光溢彩的美妙生命圖景震驚了。

糾纏他多年的關於水的夢魘從此退散,轉而成為對大自然的驚嘆敬畏,與對生命的永恆思索。

正如美國總統羅斯福所說:「我們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很多事情,克服內心的恐懼,其實真的沒有那麼難。

感情上缺乏勇氣,更容易造成一生的遺憾。

大學的時候,好哥們暗戀了他的女神4年。偷偷給女神打水、佔座、簽到,考試的時候把自己的卷子給女神抄,畢業論文也幫著寫,一直都在默默付出著。可是他一直都覺得自己個子不高,又有點胖,配不上人家,所以直到大學畢業也不敢表白。

多年後同學聚會,他才知道,當年的女神其實早已經被他的行為打動,卻遲遲沒有等來告白。

因為怕拒絕,選擇沉默,錯過了佳人。怕背叛,選擇孤僻,錯過了朋友。怕丟人,選擇退縮,錯過了經歷。怕失敗,選擇安穩,錯過了一切。

汪涵中專畢業後,換過很多行業,做過很多崗位。但他一直活得不開心,經過一番思考後,他發現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是——播音主持。

於是,他勇敢地選擇突破自己,去系統地學習了播音主持的知識。

終於,他進了湖南電視台,成了一名小劇務。

從「天天就是搬椅子、買盒飯」的小劇務到現場導演,再到名嘴。中間艱辛被別人一句帶過,我們自己知道裡面有多難。

在《開講了》結束時,汪涵用自己的經歷告誡大家說:

「年輕人應該勇敢一些,去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只有你找到了真正喜歡的事情,才能擺脫隨波逐流帶來的焦慮與迷茫。只要你有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感到充實和踏實。」

人到老時回顧一生,很少會後悔自己做過什麼,反而總會後悔自己沒有做過什麼。

勇敢去做你害怕做的事情,然後你會發現,不過如此。

年輕的你也許還是會問:「到底要怎樣努力,才能成為很厲害的人?」

「如果你註定要成為厲害的人,

那問題的答案就深藏在你的血脈里;

如果你註定不是厲害的人,

那你便只需要做好你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人班 的精彩文章:

順產對母子都好,但剖腹產也沒那麼差
中國推行20年的無痛分娩,只有一成孕婦能享受
撕逼、炫富、發不雅視頻,家長群真是一個奇葩的存在
待產孕婦被逼跳樓:請記住,剖腹產還是順產,產婦說了算!

TAG:牛人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