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右翼女記者家門口遇害 印度失去一位無畏敢言的鬥士
「我們今天又要與什麼作鬥爭了?」
每當接到印度女記者蘭克什(Gauri Lankeshi)的電話時,她的朋友總要問這個問題。
然而周二晚間的槍擊讓這名敢於發聲的反右翼鬥士永遠失去了抗爭的機會。
9月5日晚上8點左右,就在蘭克什踏進家門前,一名騎摩托車經過的兇手向這名55歲的報社編輯連開七槍,直接導致蘭克什身中三彈當場死亡。
蘭克什獨自居住在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羅爾。目前警方仍在追捕兇手,據稱現場攝像頭已捕捉到兇手蹤跡。兇手的作案動機至今尚未明確,但警方稱兇手作案手法與2013年和2015年同地區發生的針對左翼人士的謀殺案類似,印度教極端分子雇兇殺人的可能性很大。
據BBC報道,蘭克什生於1962年,她的父親是印度知名的詩人,妹妹是電影製片人。畢業於德里新聞學院的蘭克什曾經為印度知名媒體《印度時報》工作。在她的父親於2000年去世後,蘭克什和弟弟接手了父親創辦的左翼周刊《蘭克什·帕特萊克》。
不過在隨後幾年中,激進的蘭克什就這一報紙的意識形態和立場問題與家人發生分歧。之後,蘭克什輾轉於多家媒體,並於2005年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周刊讀物《高瑞·蘭克什·帕特萊克》。這本刊物的資金完全來源於訂閱費,而這也是當地激進人士小報文化的特點。
《環球時報》援引印度媒體報道說,蘭克什是印度卡納塔克邦為數不多的女性新聞工作者之一,她長期支持印度貧困人群和「賤民」群體、倡導新聞自由、譴責一切形式的暴力,以大膽的調查式報道作風成名。
據親朋同事回憶,蘭克什經常和人輕描淡寫地談及最近收到的死亡威脅,這種勇氣給予下屬莫大的鼓舞。在助手看來,她是一位「有膽有識、不知疲倦」的權益倡導者,「從未被困境嚇倒」。
在BBC記者Soutik Biswas為她撰寫的訃告中,蘭克什是一位無所畏懼的鬥士。她經常質問自己的編輯朋友,為何不採取一個更為強硬的立場。
除此以外,蘭克什還專註於女權政治和文學,被外界視為「理性主義者」——在印度,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反對迷信以及宗教干預政治的人。
《紐約時報》指出,近年來印度教極端分子對穆斯林進行了一系列攻擊,而包括理性主義者在內的眾多印度人都反對這樣的做法,他們認為這會讓印度逐漸失去文化的多樣性。
而在另一方面,蘭克什言辭尖銳的周刊讀物與中立立場相距甚遠,有時甚至會忽略事實依據。這也讓她惹惱了不少朋友,帶來了不少與誹謗有關的官司。
蘭克什毫不掩飾自己並不喜歡總理莫迪及民族主義執政黨印度人民黨。去年,蘭克什因發布指控執政黨印度人民黨成員偷竊的新聞而惹上官司,被判誹謗罪,而她正準備就此提起上訴。
在接受印度《新聞洗滌報》(Newslaundry)採訪談論此事時,蘭克什曾表示,網上針對自己的「狂熱仇恨」使其不得不擔憂印度的言論自由現狀。「我對印度教教徒政治和種姓制度等的批判,讓其他人以為我是印度教的敵對分子。但我堅信,這是憲法賦予我的義務,我堅持以自己的方式,推動建立一個平等社會。」
9月6日,蘭克什遇害案成為了印度各大媒體頭條。印度多地爆發聲援蘭克什的遊行。當日,蘭克什的遺體在班加羅爾市中部的一處墓園下葬,當局給予這場葬禮最高規格,且沒有為這位理性主義者的葬禮加入任何宗教儀式環節。按照蘭克什的遺願,她的家人捐獻了她的眼角膜。
印度媒體俱樂部(The Press Club of India)在聲明中強烈譴責了此次槍殺:「一位獨立自主、勇敢無畏的記者,曾為無數事件發聲,並始終堅持正義,就這樣被野蠻射殺,失去發聲的機會。無論與她有何分歧,都不應該以這樣的方式攻擊一位毫無防備、無從抵抗的記者。針對言論自由的暴行絕對不會被容忍。」
新聞報料
商務合作
※你好,我想點一份不開心樂園餐
※你的疑問,這個三歲小男孩都會回答
※昂山素季首談若開邦局勢:「謠言」肆虐助長恐怖勢力
※華裔女孩談DACA計劃被廢:噩夢成真 前途未卜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