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解决了多年饥荒,如今被大面积种植

明朝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解决了多年饥荒,如今被大面积种植

在福建省福州市清冷台有一座亭子,名曰“先薯亭”,此亭修建于清道光年间,目的是纪念两个人,一位是明朝万历年间的福建巡抚金学曾,另一位则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个落第秀才陈振龙,亭名之中有一个“薯”字,指的就是红薯、番薯,而上述被纪念的两个人就和番薯有关,尤其是陈振龙,他是第一个将番薯引进中国之人。

明朝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解决了多年饥荒,如今被大面积种植

陈振龙是福建省长乐县青桥村人,他和当时所有人的想法一样,要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因此自幼勤学苦读,不到20岁就中了秀才,中了秀才之后命运就不再眷顾他,此后数次参加乡试都未能上榜,难能可贵的他没有和其他人一样继续参加科举,而是选择弃儒从商,跟随长辈出海谋生存,这么一走就到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

吕宋岛位于菲律宾群岛的北部,历来都是菲律宾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岛屿,尤其盛产盛产稻米、椰子、甘蔗等,当时西班牙把此地纳入殖民范围,而且又从西班牙引入了许多农作物,其中番薯的引进最为成功,番薯在吕宋岛被大面积种植,但西班牙人严禁将它推广至非殖民地区域,故当时东南亚只有吕宋岛有番薯。

明朝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解决了多年饥荒,如今被大面积种植

明初东南亚各国

陈振龙到了吕宋岛,第一次见到遍地种植的番薯,还了解到此薯耐旱、高产、适应性强,生熟皆可食,陈振龙是经商之人,有一定的商业头脑,于是就开始学习朱薯的植法方法,心想有朝一日把此物带回去,待他充分了解番薯的习性以及种植方法之后,他就向当地种植户表示愿意出资购买带走,但西班牙殖民者禁止外传的的禁令成为一个难题。

陈振龙并没有因当地这一规定而放弃,他还是想尽一切办法,从当地人手里买到了一点薯藤,并且“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在绳面涂抹污泥,这个办法不仅能保证薯藤存活,还巧妙地躲过了西班牙人的检查,经过7天7夜的海上航行,陈振龙一行终于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安全抵达福建,随即在他家附近试种,并取得成功。

明朝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解决了多年饥荒,如今被大面积种植

明万历二十一年,福建闹旱灾,当地种植的传统农作物受到严重影响,很多人家里到了无粮可吃的境地,面对这一情形,陈振龙没有私心,他让儿子带上薯藤去拜见福建巡抚金学曾,并详细介绍了番薯的优点和自己种植的经验,于是金学曾批准他大面积试种,结果不到4个月就大获丰收,金学曾下令在福建全省推广,解决了当年灾荒问题。

因红薯来自“番国”,所以当地俗称它为“番薯”,此后陈振龙家几代都致力于番薯的推广,到清朝时期陈振龙的五世孙陈川桂,把番薯引种到浙江,他的儿子又带着几位晚辈远赴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劝种番薯,红薯在全国得到推广,名字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如芋头、甘薯、山芋、地瓜、甜薯……不同地区人们对它的称呼也不同。

明朝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解决了多年饥荒,如今被大面积种植

陈振龙引入番薯,改善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成为我国旧时代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据说在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至清乾隆年间,红薯已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地区。

目前我国甘薯种植面积达一亿多亩,年产量折原粮达3000万吨,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红薯也成为中国南方地区的主要食物,郭沫若曾颂扬陈振龙“此功勋当得比神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历史天天看 的精彩文章:

建文帝手下一文臣,朱棣杀进南京城时献上一言,因此成为四朝红人
朱元璋最想定都的地方,除了凤阳还有一古都城市,并非南京和北京
刘伯温生前写了本兵书,朱元璋害怕一辈子,费尽心思得到却看不懂
朱元璋是烤鸭鼻祖,忽必烈是刷羊肉鼻祖,还有哪些皇帝成祖师爷?
称帝后被一老妇拦路叫骂,朱元璋主动赔礼道歉,还封她儿子为侯

TAG:历史天天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