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致頸椎管硬膜下外血腫1例
臨床資料
患者,男,56歲,因「頸部疼痛2d,加重伴頭痛6h」入院。患者2d前因失眠在我院針灸科門診行針刺(風池穴)治療後即稍感頸部疼痛。1d前來院複查,醫生未予重視,仍給予針刺(風池穴)治療後患者回家。6h前出現頸部劇烈疼痛,伴頭疼、右側肢體麻木,麻木水平呈進行性上升,遂再來我院複查。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0年,不規律服用降壓藥物,血壓波動在130~160/80~90mmHg;1年前因冠心病行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術後長期服用氯吡格雷片和阿司匹林腸溶片;否認血管畸形、腫瘤及血液病史及家族史。
入院查體:血壓150/80mmHg;意識清楚,痛苦面容,強迫體位,頭向右側傾斜,頸椎活動受限;右側L1水平以下皮膚感覺減退,肌力正常;雙側膝腱反射亢進,雙側Hoffmann征陽性,左側Babinski征陽性。入院急查血常規、凝血未見異常。
頸椎MRI檢查示(圖1a,1b,1c):C1-2水平左側頸椎管硬膜內外佔位性病變,波及脊髓,呈略長T1長T2信號,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硬脊膜囊及頸髓受壓。
(1a,1b)
(1c,1d)
頸椎CT檢查示(圖1d):C1-2水平頸髓左側可見團片狀高密度影,矢狀位呈條形,CT值70Hu。
頭顱CT平掃示(圖1e):局部腦溝、小腦幕、左側橋小腦角區、四腦室、三腦室、左側腦室后角見線條樣或斑片狀高密度影,邊界不清。
(1e,1f)
(1g,1h)
根據病史、癥狀、體征及影像學檢查,
初步診斷為:頸椎管硬膜下、外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室出血。給予頸部制動、預防感染、止血、營養神經、激素、脫水、止痛等處理。治療2d後,癥狀未能緩解,但未加重,複查頭顱CT平掃,較前無明顯變化。
頸椎MRI檢查(平掃+增強)(圖1f)提示病變範圍較前無變化,增強後部分病灶可見輕度強化,不排除血管源性病變。繼續治療16d後,患者腦、頸膜刺激癥狀基本消失,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四肢肌力、感覺正常。複查頸椎MRI(平掃+增強)(圖1g)及頭顱CT(圖1h)平掃示血腫已完全吸收。患者出院。出院後2周門診複查,癥狀消失無複發,頸部活動正常,四肢肌力、感覺正常。
討論
針刺致頸椎管硬膜下、外血腫在臨床極為罕見。除有明顯外傷史外,其發病特點、臨床表現及影像學等檢查均與自發性椎管內硬膜外血腫(SSEH)一致。
SSEH是指原因不清、非外傷性和醫源性因素導致的血液在硬脊膜外腔非特異性的聚集。患者常有凝血功能障礙、高血壓、靜脈壓增高、血管畸形等,其中約1/3患者在進行抗凝治療。針刺致頸椎管硬膜下、外血腫其致病原因多與醫者針刺手法、針刺深度有關,但不排除患者自身頸椎管內血管源性病變可能和其它自身因素,如抗凝和溶栓治療、凝血或血小板功能異常、血液系統疾病、高血壓病等。張振等報道1例口服抗凝葯患者推拿致腰椎硬膜外血腫患者。彭德清等對38例急性自發椎管內血腫進行臨床診治及預後分析,發現3例為針灸或硬膜外麻醉等創傷後發病。
MRI的信號變化主要與出血時間相關,尤其T2WI更具有特徵性。
超急性期(<24h):T1WI等信號,T2WI高信號;
急性期(1~3d):T1WI等信號,T2WI低信號;
亞急性早期(3~7d):T1WI高信號,T2WI低信號;
亞急性晚期(7~14d)T1WI、T2WI均為高信號;
慢性期(>14d):T1WI、T2WI均為高信號。
超急性期血腫MRI增強病灶及邊緣斑點狀和環形強化,提示血腫邊緣有持續滲血,亞急性期邊緣強化與炎症反應有關,慢性期血腫邊緣條狀強化與肉芽組織增生有關。MRI檢查不但能清晰顯示血腫部位、大小及脊髓受壓情況,動態觀察出血量是否穩定及吸收情況,而且也能與其他硬膜外病變鑒別,如硬膜外膿腫、腫瘤等,並具有定位準確、特異性高的優點。因此,MRI檢查應為診斷該病首選。
風池穴深層解剖結構鄰近枕骨大孔、頸髓、延髓下段及小腦等重要結構,其主要危險在於針刺過深或針刺方向錯誤,可能刺傷椎動脈或脊髓後動脈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若針尖刺傷延髓,可危及患者生命。針刺風池穴時針尖要指向鼻尖斜刺,深度為0.8~1.2寸,風池穴針刺過深會損傷椎動脈及延髓。
本例特點
(1)醫者為苛求「得氣」而針刺過深且反覆提插強烈刺激風池穴,傷及椎動脈或者脊髓後動脈引起出血。
(2)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長期服用抗凝藥物。
(3)針刺前無頸椎MRI或CT檢查,發病後頸椎增強MRI提示部分病灶輕度不均勻強化,曾誤認為頸椎管內血管源性病變可能,但治療後病灶吸收,複查MRI及CT,並未發現椎管內及顱內佔位性病變,說明該頸椎管硬膜下、外佔位性病變為針刺所致出血,強化部分為傷及的椎動脈或者脊髓後動脈持續少量滲血、炎症反應及肉芽組織增生所致。
(4)腦室內及蛛網膜下腔出血為頸椎管硬膜下出血上行所致,並非顱內出血。
(5)MRI及CT顯示頸椎管硬膜下、硬膜外、顱內及椎管外均有血腫,出血量較大且持續性滲血,而臨床表現以腦、頸膜刺激癥狀為主,神經功能障礙不嚴重,且未持續加重,保守治療後癥狀逐漸改善。可能由於「血腫擴散」和「血腫泄漏」,未局限於硬膜外有關。前者是指血腫沿硬膜外間隙擴散,沿硬膜下向顱內擴散,從而「自行減壓」;後者指血腫從椎間孔漏出,從而降低了椎管內壓力,減輕脊髓和神經壓迫。
發病後進展迅速,以腦、頸膜刺激癥狀及進行性加重的神經功能障礙為特點。若治療不當或不及時,將導致神經功能不可逆性損害,甚至造成患者高危截癱、呼吸抑制或死亡。因此,對於針刺風池、風府、啞門等穴位患者,如出現頭、頸部疼痛,以及肢體麻木、無力等癥狀時,應首選MRI檢查,因MRI更能清楚顯示病變位置、範圍及程度。一經確診,如果神經癥狀嚴重或者進行性加重者,應積極手術,如果神經癥狀較輕且不加重或者逐漸緩解、MRI動態觀察出血量穩定或者逐漸吸收者可保守治療,但應嚴密觀察患者。
【精品書籍搶先購】
限時折扣預售
點擊展開全文
※脖子咔咔響,頸椎病犯了!大蔥加紅糖 想不好都難!
※骨科專家:我們的脖子其實一直很累,是時候放鬆一下我們的頸椎了
※辦公室族離頸椎病只有一厘米的距離,快來自查你容易得頸椎病么?
※頸椎病有多要命?很危險!只需一把艾葉就搞定
※小孩常揉眼,居然是得了頸椎病?
TAG:頸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