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聖西去灑墨人間,群雄爭相只為一觀

書聖西去灑墨人間,群雄爭相只為一觀

遠宦帖真跡

《遠宦帖》草法以簡約為主,雖間有縈繞,亦簡略不繁。兩字連屬者僅有「省別」、「小大」、「子亦」、「數問」、「救命」、「足下」六處,無三字相連者。偶有收筆如章草者,如「不」字,也因筆毫不易遣鋒之故,「遠」字最後之縈繞,向上回筆處筆鋒分岔,正能說明用筆為硬毫,使轉、收縱不甚靈便。《遠宦帖》其字間隔不大,較為擁密,與《十七帖》中間疏潤者不類。字形多向橫扁發揮,無一筆縱情直下者。行距頗有餘地。

臨十七貼

游目帖真跡及拓本

《游目帖》又名《蜀都帖》、《彼土帖》、《山川諸奇帖》。草書,11行,102字。信中王羲之表達了他對蜀地山山水水諸多奇景的嚮往之情。他期盼一登汶嶺、峨嵋而暢遊意足,並希望這個日子早日到來。《中國書法全集》評價《游目帖》「行、草書間雜,筆畫遒勁爽利」。

蘭亭序真跡

東晉永和九年(353)農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契(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羲之即興揮毫作序,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此帖為草稿,28行, 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興緻高漲,寫得十分得意,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一」。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

臨快雪時晴帖1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王羲之的字跡摹本,有興趣可以多觀摩觀摩

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羲之楷書師法鍾繇,草書學張芝,亦學李斯、蔡邕等,博採眾長。他的書法被譽為「龍跳天門,虎卧鳳闕」,給人以靜美之感,恰與鍾繇書形成對比。他的書法圓轉凝重,易翻為曲,用筆內厭,全然突破了隸書的筆意,創立了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被後代尊為「書聖」。

【延伸閱讀】

傳說連唐太宗李世民也對《蘭亭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張彥遠的《法書要錄》說道太宗喜歡王羲之的真草書帖,「購募備盡」,唯獨少了《蘭亭》,得知在辯才和尚手裡。可惜,這個八十多歲的老和尚堅稱《蘭亭》已經遺失,不肯進獻給皇帝。隨後,身負皇命的蕭翼假扮山東客商投宿寺觀,與辯才談古論今,切磋圍棋、撫琴、投壺等技藝,投其所好。

看來,蕭翼也是個多才多藝的才子,不然也不會讓辯才覺得相見恨晚,把他當成暮年「高山流水」的知音。也因此,蕭翼展示了自己帶來的王羲之書帖後,辯才就毫不猶豫地把藏在屋樑暗槽里的《蘭亭》取出來給他看。只是,老和尚推心置腹的這個朋友,卻趁他出訪的時候把他愛如生命的珍寶「竊」走,讓他鬱鬱寡歡,幾個月後就「駕鶴西去」永遠離開讓他傷心的世界。

不過,太宗倒是心滿意足,不僅自己喜歡,還讓人榻了數本,賞給皇裔重臣,臨終還要囑咐兒子:「吾所欲得《蘭亭》,可與我將去。」而這件能讓人感覺到 「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的「天下第一行書」,從此隱沒,只剩下各版摹本代代流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古藏機 的精彩文章:

曾多少人對它如痴如醉,傾盡家財也要擁有一二

TAG:萬古藏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