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失調到底有多可怕——80%的孩子由此引發大腦遲鈍
私人育兒師,在線一對一
解除媽媽困惑,指點育兒迷津
GIF/17K
一、什麼是感統失調
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1969年,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愛爾絲最早系統提出感覺統合理論。感統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號無法在兒童的大腦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而使機體不能和諧的運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種障礙最終影響身心健康。這意味著兒童的大腦對身體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組合的能力,這將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認知能力與適應能力,從而推遲人的社會化進程。
二、感統失調的典型類別
感統失調分為:視覺失調、觸覺敏感、前庭失調、本體感失調、左右腦平衡失調、視覺統合失調和聽覺統合失調這七項,其表現出的行為有很多種。
1.觸覺失調
觸覺遲鈍:表現為孩子反應慢,尤其在學習方面,適應環境方面會比較困難。這類孩子摔倒了,哪怕是流血也不哭不鬧,大人往往誤以為這種孩子最「好帶」。
觸覺敏感:表現為孩子情緒化,情緒波動非常大,特別愛哭,很容易偏食、挑食,膽小,黏人,孤僻。
觸覺饑渴:表現為咬大拇指不放,痴迷一些特殊的物件。
2.前庭失調
這與孩子的耳朵相關。耳朵里有一個充滿水的半規管,人體移動的時候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如果這個地方出問題,大腦就沒有辦法接收到相關信息。這種失調會導致出現一系列的問題,例如好動、停不下來、注意力不集中。通常這類孩子的語言發育也會遲緩,日後還會出現學習障礙。
3.本體感失調
本體覺好像是身體一個地圖,例如,我們想抬起左手做事的時候不用想左手在哪裡,大腦就自動知道左手的位置了。本體感失調的孩子,肢體動作會表現的笨笨的,有的還會坐無坐相站無站像。
總而言之,感統失調會嚴重影響孩子日後的生活及學習,的學習能力可能導致將來進入校園以後的生活是比較困難的。那面對如此嚴重的後果,我們應該怎
么辦呢?
三、方面擊破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比例上升,和家庭養育方式有直接的關係。很多家長把孩子養的太精細了,極度保護的導致孩子沒有機會接觸外界,相應的感覺系統也就得不到鍛煉,最後發展成感統失調。研究證明,孩子在0-3歲期間是矯正的最佳時間,外界的干預能有效調節感統失調癥狀。
1.適合的玩具
玩具是孩子的必需品,買對了玩具就是成功早教的一半。很多家長會喊委屈了,玩具沒少買啊,家裡玩具好幾箱呢!但是你買的玩具真的是孩子當下最需要的,最想玩的嗎?很多家長買玩具,並不是看孩子喜歡什麼,而是自己喜歡什麼。這樣的玩具,孩子不愛玩,手部動作、視覺、聽覺等方面得不到充分的鍛煉,孩子根本不愛動,沒有互動的慾望,當然對感統訓練起不到什麼作用。因此,了解孩子當下的心理所需,明確孩子的愛好,基於這些認知再去買玩具,才是孩子喜歡的,才是對感統訓練有所幫助的。
2.讓孩子多運動
想讓孩子遠離感統失調,第一步就是讓孩子多運動!很多家長寵孩子到了極端的地步,本來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家長都要去代勞,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讓孩子多動手、多運動,這個過程運動能力提升,就不用擔心感統神經出問題了。
3.多接觸自然
變化的氣溫,臉上吹過的風,掉落的樹葉……大自然是訓練孩子感統能力的最佳場所。不同溫度的水、不同顏色的花、陌生觸感的泥土……當孩子接觸自然的機會變多了,感統能力自然會提高。
4.提供自由空間
很多家庭客廳卧室裝修得豪華、舒適,但大大的房間內唯獨沒有孩子空間。小孩子本身就是多動的,跑跑跳跳很正常,在家裡給孩子騰出一個能夠自由活動的空間,對感統訓練很有幫助。
可可獅早教專家團說:
感統失調的孩子有可能就在家長身邊,但家長卻不知道孩子的那些行為屬於感統失調的前期表現。例如,有的孩子特別聰明,但注意力特別不集中;有的孩子不會自己轉圈,或者轉起來也很不開心;有的孩子上了幼兒園,寫不好字,看書很困難等等,家長一定不能忽視孩子同感失調的表現,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以免對孩子的發育帶來影響。
點擊展開全文
※4件事堅持1星期,孩子不用哄也能睡得好
※4件小事堅持21天,孩子自己刷牙再也不用你操心
※親子關係的裂痕,來自這6句你常說的口頭禪
※這4類孩子日後不好過!沒朋友被人厭,人際交往問題大
※關於處理突發意外的方法清單
TAG:童年密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