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反潛能力大幅提升:中國海軍治癒曾經最大的「致命短板」

反潛能力大幅提升:中國海軍治癒曾經最大的「致命短板」

海洋是一個特殊的戰爭舞台,在這個奇妙的舞台上曾經上演過很多威武雄壯的故事,從特拉法爾加的風帆戰艦,到黃海的甲午海戰的蒸汽鐵甲艦,人類在茫茫大海上進行過多次關係到國家命運的殊死搏鬥......直到潛艇出現,海戰的模式被改變了,曾經神秘黑暗的海洋深處,也變成了令人恐懼的戰場!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各類新技術的出現在潛艇上應用,現代潛艇的隱蔽性、機動性和打擊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核動力潛艇出現以後,其幾乎無限的潛航能力和高速航行能力使潛艇成為現代海戰中威脅極大的武器裝備之一,同時也給反潛武器裝備帶來了極大挑戰。反潛作戰是現代海戰中最為重要的一種作戰樣式,包括對敵方潛艇的進攻和防禦,通過各種探測系統和反潛武器限制敵方潛艇的活動範圍,壓制其使用武器的能力,使其無法實現作戰的目的。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海外利益的不斷增強,中國海軍正努力的走出去,成為一支真正的「藍水海軍」。以驅逐艦為核心的海軍編隊,正逐漸成為維護中國海外利益的中堅力量。當然,也是中國潛艇部隊之外的一支重要反潛力量。無論是潛艇反潛,還是水面艦艇反潛,反潛作戰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對潛艇目標的精確跟蹤和定位,因此,聲納設備的技術水平和性能將是決定搜潛、反潛的重要因素!

即使在現代戰爭,水聲對抗與探測也是反潛與破交戰的主要探測手段

搜索潛艇的「千里眼、順風耳」——聲納

早期中國海軍的聲納相關技術主要來自蘇聯,中國海軍051型驅逐艦、053型護衛艦及037獵潛艇等艦艇使用的聲納是在蘇聯「塔米爾」-11型聲納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雖然性能有所提高,而且一部分後期型號還採用了計算機處理技術,但其歸根結底還是第一代聲納,其最明顯的不足就是發射功率小,搜索速度慢,探測距離近,體積、重量大。20世紀80年代後,世界艦艇聲納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實現了計算機控制的全數化,電路和電子元件採用了模塊化、標準化和系列化設計;應用數字電路實現多波束補償,工作頻帶有寬頻和窄帶兩種及主動和被動兩種搜索模式,能同時實現快速掃描和多目標探測、跟蹤、分類和識別,大大的提高了目標的定位精度。同時還出現了拖曳式變深聲納和線列陣聲納,特別是線列陣聲納打破了艦艇尺寸對聲納基陣的限制,基陣孔徑大大增加,可在低頻及甚低頻工作,性能有了突破性進展。

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中西方軍事技術交流的逐步深入,部分歐美國家的新一代聲納技術和裝備開始進入中國,中國海軍的艦艇聲納技術和設備開始進入了數字化、模塊化的新時代,比如:中國利用相關技術先後研製、改進了SJD-1A/B艦殼聲納,裝備在部分051級和052級驅逐艦及053護衛艦上;051G及052級兩種驅逐艦實驗性的裝備了進口的DE-1160拖曳式變深聲納,主要用於對於潛艇的探測、跟蹤,具有主動、被動兩種工作方式,探測距離超過20海里,有效提升了中國水面艦艇的遠程對潛搜索能力和跟蹤能力。

21世紀後,中國經濟實力顯著提升,憑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科研能力,中國在聲納相關領域增加了巨大的資金投入,研製、生產、工藝等技術水平也有了巨大的提高,很多死死卡在聲納系統發展的瓶頸技術在這一時期被逐個突破,中國海軍利用了不到10年時間就實現了從第二代聲納系統到第三代聲納系統的跨越。其中,以SJD-7A艦殼聲納、SJG-206型拖曳式線列陣聲納為代表的新一代聲納被廣泛的裝備在了052B/C、051C、054/A等驅護艦上,尤其是SJD-7/A艦殼聲納功能與美國AN/SQS-53型聲納、英國2050型聲納技術參數基本相當,是一種大功率、遠距離、全數字化的多功能中頻主/被動聲納,採用了全新設計的柱形基陣,具備多波束全向探測能力,可以對目標進行探測、跟蹤、分析、識別、定位等,其主動直傳播方式的探測距離超過10海里,會聚區方式可達20海里,海底反射方式可以達到15到20海里,可以引到反潛魚雷和反潛導彈實施攻擊作戰,可將其視為聲納中的「火控雷達」。

SJG-206型拖曳式線列陣聲納則主要負責遠距離的搜潛任務,該型拖曳式聲納是中國海軍裝備的第一種高性能遠距離對潛探測設備,同時也讓中國成為世界上5個具備獨立研製拖曳式聲納的國家之一。SJg-206拖曳式線列陣聲納的相關技術與美國AN/SQR-19類似,有拖纜和線列陣組成,其中線列陣的長度不少於250米,拖纜長不少於150米。據傳,該型線列陣由10個聲學組件組成,其中6個低頻,3個中頻,1個高頻,每個組件長15米,裝有54個水聽器,採用低頻和甚低頻工作,拖曳速度12到22節,被動探測距離超過60海里,工作深度300米,可以滿足遠程搜潛和遠程反潛魚雷及遠程反潛導彈的作戰需要。

055級驅逐艦巨大的艦首鼻形球

目前,中國海軍的艦艇聲納技術研發仍在繼續,雖然中國在聲納系統的相關技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搜潛能力有了巨大提高,尤其是前段時間055級驅逐艦下下水,我們可以看到其巨大的艦首鼻形球,說明其裝備了更大的新型艦殼聲納。但是中國海軍在反潛作戰方面的壓力不比冷戰時期的美國海軍小,現有的艦艇聲納系統無論在近海還是在遠洋,水面艦艇部隊僅靠自身的聲納系統高效的探測、定位常規潛艇及核潛艇仍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還需要立體化的搜潛,反潛,也就是反潛直升機的幫助。

潛艇頭頂的天敵——反潛直升機

反潛直升機是水面艦艇最為重要的一種遠距離搜潛、反潛武器,它使水面潛艇的反潛範圍從幾公里提高到了即使千米,反潛作戰的模式也由平面發展到了立體,反潛作戰能力有了質的提高。

中國受到直升機工業和海軍戰略的影響,中國海軍反潛直升機發展的比較晚,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才在引進的法國AS565反潛直升機的基礎上,發展了直-9C反潛直升機,並在21世紀開始批量裝備,這比西方國家足足晚了40年。而在20世紀末期和21世紀初期,中國的052級、053等驅護艦已經具備了搭載反潛直升機,但實際上卻很少攜帶直升機執行訓練任務,甚至是作戰任務!結果造成中國海軍的反潛能力沒有得到實質的提升。直到中國海軍第三代驅護艦開始批量建造且直-9C的裝備數量逐步增加後,中國海軍水面艦艇才實現了真正的意義上的直升機化,具備了一定的機動航空反潛能力。

直-9C反潛直升機

直-9C的性能與西方的反潛直升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比如:直-9直升機僅作為一款4噸級直升機,改裝為反潛機後的航程、續航時間、載重能力及空間方面的表現都並不理想;由於機艙空間有限,機上只加裝了吊放聲納一種水聲探測設備,而且反潛探測中十分重要的聲納浮標、磁性探測器等設備僅有少量試裝,多數直-9C並沒有裝備。

中國海軍使用的主動聲納浮標對潛艇的探測距離達到1.5到3千米,與反潛直升機的通信距離在7到10千米;被動式聲納浮標主要用於大範圍海域的潛艇目標探測,投放3到5枚形成反潛監控陣便可以對300平方千米的海域進行有效警戒,以便有效搜索、探測敵方潛艇。如果直-9C使用吊放聲納監測同樣的海域,所消耗的時間將會成倍的早呢國家,而且時效性和連續性也會很難保證。

當然,直-9C裝備低頻主動吊放聲納在技術上並不比國外同類裝備差,但由於缺乏與其他探測設備的配合及補充,以致直-9C的整體探測能力相對於國外反潛直升機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直-9C最大載油量為900千克,最大航程為800千米,然而由於受到機身重量的限制,直-9C在滿載條件下的航程和續航時間都明顯不足,因此只能在兩者之間做出妥協。直-9C在滿載的情況下,比如攜帶2枚反潛魚雷,就只能保持70%的油量;而在滿油的情況下,就無法實現2枚反潛魚雷的掛載要求。據說,在實際應用中,直-9C的作戰範圍一般被控制在50到100千米的範圍內,這樣可以保證1.7小時的飛行作業時間,而國外中型反潛直升機在同等情況下通常續航時間可以達到3個小時以上。直-9C曾經的主要武器是從義大利進口的A244S魚雷,中國隨後對其仿製改進出了ET52魚雷,其與A244S魚雷的性能相近。在執行反潛任務時,反潛直升機將敵方潛艇逼入深水,使其聲納無法探測距離邊緣對反潛艦艇測定運動要素,從而破壞潛艇對水面艦艇設計的條件,隨後反潛直升機和水面艦艇將使用魚雷進行精確打擊。

中國海軍20世紀90年代末期還從俄羅斯引進了8架卡-28直升級,其中5架為反潛型。當時由於國產的直-9C還沒有完成,所以引進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要在短時間內使中國海軍水面艦艇具備航空反潛能力。

卡-28反潛直升機

卡-28起飛重量達13噸,最大載重量4噸,最大航程800千米,可以在200千米的距離上執行2小時以上的搜潛、反潛作戰任務。機上裝備了完善的對海雷達、中頻吊放聲納以及磁性探測器,同時還裝備有36枚主/被動聲納浮標,具有很強的自主反潛能力。反潛武器包括ATR-3型魚雷和深水炸彈,布置在機腹內具備保溫加熱功能的彈倉內,可以同時裝載1枚魚雷或8枚反潛深彈。

卡-28所使用的ATR-3魚雷的攻擊速度號稱可以達到60節,但是其使用的制導系統智能化程度並不高,數據處理能力也不足,特別是其射程也不足,僅有3000米。另外,ATR-3魚雷的體積、重量及尺寸過大,使得卡-28僅能攜帶一枚。在現代反潛作戰中,反潛直升機往往需要需要使用魚雷多次攻擊才能有效、徹底的摧毀潛艇目標。因此,卡-28反潛直升機無法有效保證火力打擊強度。

另外,卡-28反潛直升機上的機載電子設備仍然是20世紀80年代的產品,與中國裝備的直-9C相比,卡-28也至少有10年左右的差距。機載雷達、聲納、導航、數據處理系統、計算機等設備的數字化與小型化嚴重不足,吊放聲納仍然是性能很一般的主動中頻方式,聲納浮標的體積、重量和精度也收到電子元器件製造水平的影響遠遠落後。

1998年中國在與俄羅斯協商購買「現代級」驅逐艦時,又提出了向俄羅斯訂購12架卡-28反潛直升機的意向。

卡-28直升機裝備的OKA-2吊放聲納的工作頻率為15千赫,主動探測距離為5500米,被動探測距離可達主動探測距離的三倍。據說,中國1998年訂購的這批卡-28反潛直升機還裝備有新一代「里拉」反潛系統,該系統配備有一台全新的任務近算計,用於控制各種無線電、雷達、聲納浮標、可吊放聲納以及電子支援設備使用,裝備的數據鏈系統還可以將數據傳給母艦。

直-18反潛直升機

中國海軍還裝備有直-18反潛型直升機,據一部分分析稱,未來中國海軍的萬噸055級驅逐艦服役後很有可能將攜帶直-18反潛直升機。直-18的體形幾乎是直-9直升機的兩倍,由於有了更大的載重量和空間、續航時間,所以能夠攜帶新型的大型搜索雷達、新型吊放聲納、更多的魚雷、聲納浮標和操作人員。直-18反潛型直升機目前被部署在遼寧艦航母上,而未來待055級驅逐艦服役後,如果攜帶直-18反潛直升機,將極大的增強中國海軍在近海、遠洋的反潛作戰能力。因此,直-18反潛直升機的服役,可以說中國海軍的反潛作戰能力有了質的提升。

潛艇殺手——火箭助推深彈與魚雷

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海軍所有的驅逐艦、護衛艦都把火箭深彈作為主要攻潛武器系統。這些火箭深彈安裝在艦艇的艦首甲板上,能夠獲得優秀的開闊射界並容易操作,而是可與艦艇艦艏鼻形球內的艦殼聲納系統同時旋轉,可以快速開火。

中國海軍的驅逐艦曾廣泛採用75型204毫米12聯裝發射裝置。中國海軍十分看好火箭深彈,在歷次演習中使用火箭深彈進行攻擊幾乎成了例行「表演」。中國海軍使用的火箭深彈不僅可以作為數千米內的近距離反潛手段,而且中國海軍裝備這些火箭深彈的還可執行潛水破障和攻擊海岸工事的任務。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中俄曾研討過被動聲自導火箭深彈。

中國海軍168艦發射火箭反潛深彈

另外,世界海軍都在深入研究水面艦艇反魚雷作戰。在反魚雷作戰中,火箭深彈系統能夠發揮很大作用,俄羅斯就裝備有可以反魚雷的火箭深彈,中國海軍目前也很可能在研究、研發類似的此類可以反魚雷作戰的火箭深彈。這種新型反魚雷火箭深彈目前主要有兩種,分貝為誘餌彈和攔截彈。誘餌彈用於欺騙主動/被動聲自導魚雷,但對於尾流自導魚雷沒有作用;攔截彈則用於摧毀魚雷。

反魚雷火箭彈在作戰時,艦載系統的計算機會計算出來襲魚雷的航線,從而制定出攔截線,控制發射裝置在來襲魚雷的預測航路上開火,使落點嚴密封鎖來襲魚雷的航路。反魚雷火箭彈的彈體內裝有漂浮空腔,彈藥入水後,助推火箭脫落,彈體漂浮或懸浮水中。誘餌彈離水後發射欺騙信號,而攔截彈非接觸感應引信解鎖啟動,一旦來襲魚雷進入其探測範圍,攔截彈就會起爆,以求摧毀或者損壞來襲魚雷。

網傳的魚-7魚雷

中國海軍水面艦艇裝備的魚-7型反潛魚雷是美國MK-46魚雷的改進型號,採用了先進的OTT0動力,速度達45節,聲導系統融合了部分來自歐洲的技術,已經比原型號有了很大的提高。該魚雷在20世紀90年代後裝備在中國海軍建造的各種新型驅逐艦和護衛艦上。

據傳,魚-7反潛魚雷重量為235kg,彈頭裝有45kg高爆炸藥,射程10千米,可攻擊水下500米內目標,。但是,其對於歐美國家的新一代MK-50和MU-90等新型反潛魚雷,在技術和性能上仍然有著較大的差距。比如,為打擊告訴潛艇和採用AIP技術的常規潛艇,MK-50和MU-90魚雷可以分別用60節和50節的航速攻擊最大深度超過800米的目標,而且MK-50與MU-90魚雷的射程也高達12至17千米,採用了殺傷力更強的聚能定向戰鬥部,制導系統也使用了更先進的捷聯慣導和數字化主動/被動聲制導,具備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和識別真假目標的能力。

中國在2005和2010年前後先後退出了魚-5和魚-6兩種潛艇用533毫米魚雷,據說這兩種魚雷與西方國家使用的魚雷作戰能力相當,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那麼這兩種魚雷便有理由裝備在中國海軍的水面艦艇上,成為中國海軍的新型反潛魚雷。

2012年4月30日,中國海軍第十批護航編隊054A「運城」艦的一塊展板上向世界首次證明中國擁有使用垂直發射裝置發射火箭助推魚雷,也就是反潛導彈。有分析認為,這是中國改進的「魚-8」型反潛導彈,其彈長應與同樣採用了垂直發射系統的「紅旗」-16艦空導彈類似,涉車應大25至30千米,飛行速度屬於高亞音速,制導系統採用了慣性制導加數據鏈的符合制導模式,其戰鬥部據傳可能為中國海軍水面艦艇廣泛裝備的魚-7魚雷,可以攻擊在深度500米以內的敵方潛艇。當然,最為重要的是這種反潛導彈採用了垂直發射方式,提高了攜帶量,並實現了與其他導彈的「和諧」共處,可以根據任務靈活的選擇攜帶數量。

本文為科普中國網軍事頻道原創,作者京腔熱血小鯊魚。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備志 的精彩文章:

世界第三大裝甲力量!擁有近6500輛裝甲車輛的印度戰力如何?
VN-17步戰車「出世」:預示中國向30噸級重型步戰車邁進
中國坦克中的「百變金剛」:第一款自產坦克 59式中型坦克
水上飛機發展史:一百多年前人類就在製造「插上翅膀的船」

TAG:武備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