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三大開國功臣,有人身首異處,有人貪污成性,為何結局大不同
提起漢民族以及漢文化的發展,那麼不得不說的一個人就是漢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它不僅對中國的統一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也是漢民族文化的締造者和開拓者,可以說他改變了中國歷史。劉邦之所以能戰勝西楚霸王項羽並且一舉登上高位,不僅是因為他足智多謀,同時他還能夠善於用人,像張良,韓信以及蕭何,這三位被稱為漢初三傑,他們都成為大漢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沒有他們的錦囊妙計,這天下鹿死誰手還有待商榷。不過打開歷史的塵埃,我們能夠發現,改寫中國歷史的這四個人中,劉邦得了天下,張良明哲保身退居廟堂,蕭何嗜錢如命身居高位,而韓信卻不得善終,都是同時代的佼佼者,為何結局卻天差地別呢?
在歷史上張良雖然胸有韜略善用奇謀,但是他為人卻很低調,對權勢地位看得很低。張良出身較為顯赫,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是韓國的丞相,但是韓國滅亡後他滿腹才華竟無去處,為報國恨家仇,他走上了反秦道路,進而也和劉邦走到了一起,劉邦稱帝之後對張良很是信任,對他竟沒有半分猜忌,並且選擇齊地作為張良的封地,但是卻被後者婉拒了,當時的張量作為太子少傅確能夠淡泊名利,不貪財,也不表功,尤其是大漢初定時政治紛爭是比較多的,但是他從來都不捲入任何幫派之中,所以劉邦信任張良不僅是因為他手中沒有軍權,還可能是他的為人處事方式,所以張良才能夠得以善終,居廟堂之中被文武大臣欽佩,遠離朝堂,又能夠被帝王惦念。
相比較與張良,韓信作為西漢的開國功臣,就像大漢王朝的一把利劍一樣,利劍出鞘,所向披靡,後人因為他出神入化的用兵方式常把他稱為」戰神」,我們熟知的很多戰術經典比如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及四面楚歌等都是韓信留下的,尤其是西漢初定時天下只知韓王,不知漢王。韓信雖然是一個難得的帥才和將才,但終究不是一個謀士,也就是說他勇有餘,但是智不足,天下初定的時候竟要求漢高祖封他為齊王,對於統治者來說這是大忌,也可以看出韓信是有野心的。而劉邦要想維護專制統治肯定會對他百般猜疑,最後貶謫韓信為淮陰侯,即便如此韓信依舊我行我素,在劉邦眼裡這就是桀驁不馴,最後以謀反罪被處死,韓信的死是因為他功高蓋主,威脅了皇權統治,讓帝王實在難安。
而漢初三傑中頗有爭議的就是蕭何,他在劉邦微末時就一直追隨,雖然忠心耿耿但是總是被漢高祖猜忌,不過劉邦掌握大權以後他做了14年的丞相,每當被帝王猜忌的時候總能逢凶化險。第一蕭何是治國能手,楚漢爭霸導致天下百業廢興,為了穩固統治少不了蕭何的保障工作,他就是天生的治理國家能手;第二他懂得取捨,劉邦在外征戰他把自己的宗族子弟全都送到戰場上,前線吃緊他就散盡家財,這些都及時化解劉邦對他的猜忌。而蕭何爭議最大的不僅是他貪污愛財,還有他明知韓信不會謀反但是為了個人利益還是和呂后一起設下圈套,謀害了韓信,因此後人提到?嗷崴狄瘓渲怯杏嘍什蛔恪?
漢初三傑中,不管是最後選擇歸隱的張良,還是一生顯赫的蕭何,亦或者是悲慘下場的韓信,他們的命運又何嘗不是歷代開國功臣的宿命呢?功高蓋主者不得善終,功成身退者享受國家俸祿,治國能臣一生騰達,不過最終都歸於塵土,為後人評判。
※大銀幕上的《鴻門宴》項羽劉邦的鬥智斗勇
※如何讓劉邦在峽谷中嗨翻全場,達到神一般存在!
※劉邦賜給韓信三不殺,可是這樣痛苦的死法還不如斬首!
※西漢韓國先抗擊匈奴後又投靠,這都要怪劉邦的所作所有?
※他堅韌不屈而且直言敢諫深受劉邦敬畏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