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是諷刺明朝的作品?

古代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是諷刺明朝的作品?

該如何觀《清明上河圖》?清朝陸次雲說它不只是畫,更是文字,是一篇用意很大的文字。畫者張擇端南渡後,感慨南宋偏安,杭州當了汴州,於是跨越時空界限,冥想中攝取往日信息,輸送到畫筆上,將故都搬到了畫紙上。樓閣儼然,船舸林立,街市繁榮,道路交織,人物如黍米,馬匹似黑蟻,纖細中描繪萬狀,用筆如有神。

觀畫人觀感如何?首先從觀感上驚嘆畫面的繁複、華艷,昔日汴梁市民未嘗不指指點點:我曾在畫中此處飲酒;彼處街巷曾是我三舅所居之處;那個趕馬的,不就是我的街坊嗎………觀畫人情感如何?觀感刺激情感,情感主要為傷感。想故都無窮佳境,如今是焦土,在冷風中蕭瑟。昔日愈繁華,今日愈傷心,昔日愈艷麗,今日愈暗淡,故國不堪回首畫圖中。《詩經》描繪西周故都長滿萋萋黍米,引人傷悲,而世界超級繁華都市毀於女真戰火,其傷痛又勝黍離之悲,直讓人痛哭流涕嘆息。

數百年後觀畫又如何?還是糾結不開,「數百年後閱之,尚為生感」。過了南宋,過了元朝,過了明朝,已到康熙,幾百年的沖刷,靖康之恥已是歷史天空的一抹淡煙,傷感卻不淡化。

陸次雲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參加博學鴻儒考試,此時離明亡不過35年,如果當年的他已有35歲,那麼應該算是前明的人了;如果不足35歲,但故老猶在,故國的信息還在清朝的空氣中散發,好像一套舊傢具在新居中散發木頭的香味,嗅到的人焉得不傷感?陸次云為《清明上河圖》傷懷,其實是為明朝的滅亡傷懷。此畫其實作於北宋,陸次雲將創作時間扯到南宋來,用意深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子說天下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入關後10位皇帝9位漢人血統:到底誰統治了清朝
九一八後中國為何孤立無援:外國勢力各懷鬼胎
八國聯軍侵華,百姓為何幫聯軍攻紫禁城?
第一次鴉片戰爭慘敗的真相:不用打已經輸了
淞滬會戰:15萬國軍為何抵擋不住5萬日軍的進攻?

TAG:公子說天下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