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到了白露
穿戴隨性的夏天結束了
現在一天比一天更涼
自然天氣也告誡不能「露」了
快穿上你們的長袖吧
白露後轉涼
太陽自夏至後一路向南,到達黃經165度時,即陽曆的9月7日前後,遲鈍的人都能感覺到天氣的變化了。
天氣轉涼
,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水珠。陰氣逐漸加重,清晨人們可以在地面草木間看到白色的露珠,這個農曆八月的節氣即為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自白露節氣始,中國內地的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暖空氣退避三舍。冷空氣逐漸南下,帶來一定範圍的降溫幅度。「白露秋風夜,
一夜涼一夜
」即在形容氣溫下降的速度加快。
白露三候
白露是典型的秋天節氣,
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
。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白露的三候都與
鳥
有關,春分之際北飛的玄鳥、燕子此時回來了,而眾多的鳥感受到天地肅殺之氣,儲藏食物以備過冬。細心的人還發現,各類鳥兒在此時也開始養護增生它們的羽毛來禦寒。南朝詩人鮑照說:「玄武藏木陰,丹鳥還養羞。勞農澤既周,役車時亦休。」白露的三候如果不能出現,就意味著
人間有事
。古人相信,如果鴻雁不飛南方,就說明遠方之人有背叛;如果燕子不南歸,就說明家族會離散;如果群鳥不積蓄過冬糧食,就說明下臣驕橫傲慢。時過境遷,我們今天很難說古人的這些總結是經驗的還是推理的,是迷信的還是防衛過當的。但在萬物萬象之間建立起有意義的「鏈接
」,也是今天互聯網時代人們重要的生存方式。
白露的人文含義:教化啟蒙
古典中國人在白露時空感受到了多重的意義。到了白露,就意味著人們進入了一年辛苦後的收穫季節。人們在此季節里有了交換生活日用的資本,給王公大人進貢,王公大人也會回賜禮物。從責任義務的層面講,這是一個盡責盡義的時期。後來演變為社會交往的禮儀,上下之間要有
規矩
,要禮尚往來。對成年人來說,
白露不能露
,夏天穿戴隨性,如光膀子一類的赤身露體,到了此時,自然天氣告誡不能露了,社會人情也告誡需要講究一些了,要注意自己的德行。對孩子們來說,打架、游泳、摸魚兒、掏鳥兒等夏天自在狂野的日子結束了,即使硬著頭皮也要接受管教了。就是說,這是需要學習、啟蒙
的時候。《禮記·王制》說,學童首先換上學服,拜筆,入泮池,跨壁橋,然後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學禮。《讀書郎》唱道:「小呀么小兒郎,背著那書包上學堂,不怕太陽曬,也不怕那風雨狂,只怕先生罵我懶哪,沒有學問啰無顏見爹娘。」幾經轉折,現代中國的
教師節
(9月10日)在白露節期間。中國人見面,如果對方的孩子調皮搗蛋,常會問說,發矇沒有,即指是否開始上學了,如家長回答還沒有,就是喜歡玩,多動,坐不下來,這時彼此都會嘆氣。巧合的是,國際掃盲日(9月8日)也在白露節。
國際掃盲日
(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65年11月17日召開的第14屆代表大會上所設立的,日期為每年的9月8日,旨在動員世界各國以及相關的國際機構重視文盲現象,與文盲現象做鬥爭,促進世界各國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初等教育的水平,使適齡兒童都能上學,達到能夠識字的目標。最終達到增進人際溝通,消除歧視,促進文化傳播和社會發展的目標。
白露的詩意
白露對中國人來說是詩意的。兩千多年前的《詩經》名篇《蒹葭》即提到了白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可見古典中國人對物候觀察的細膩,他們對天地與人情的關係既隨時起興,又明心見性。後來的詩人更在白露節前駐足沉思。左思說:「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壯齒不恆居,歲暮常慨慷。」白居易說:「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慘澹老容顏,冷落秋懷抱。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當然,還有杜甫的金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免責聲明】
文章來源為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老祖宗為何把秤的16兩定為1斤,筷子必須長7寸6分?
※我們離朝鮮棄核曾如此之近!」回憶起17年前那一刻,這位美國老將軍悔不當初……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你能說出幾個?
※開學了!國家規定的漢字筆順規則:建議老師和家長收藏!
※20歲守寡,還是慈禧乾女兒,孫儷飾演的這個「清末女馬雲」究竟有多大來頭?
TAG:掌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