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我們知道,個體若想在當下獲得廣泛認可,必須將自己套在某個「人設」里。如此方可降低受眾解讀你的門檻和成本,並容易廣為擴散。而這些人設的規律也非常簡單——它們都是人類對自身的某種美好期望,如「睿智、天真、學霸、直爽、犀利、暖心」,或者更直白的「金童、玉女」。

那麼,如果一個學歷一般、收入有限、階層低微、長相抱歉、人品存疑、觸犯刑律、言談粗鄙,且沒有什麼媒體議題把控能力的男青年,也想通過賣人設的方式走紅社交媒體,有可能嗎?

當然有,而且這款人設就是為這類人士量身打造的,稍微比他們混得好一點的人都用不了。

這款人設的名字叫——「社會人」

中國有社會

從小馬哥到古惑仔,從劉華強到老炮兒。華語影視作品中已經誕生過無數經典的社會哥形象,不少一線巨星也都是靠出演黑幫老大奠定了江湖地位。然而,影視劇畢竟是虛構的,演員也不可能真去混社會。通過影視劇形成的「反派崇拜」,最終只是崇拜某個虛擬角色,無法投射到真實個體。

同時,由於中國大陸不存在合法的私營黃賭毒項目,亦不可能像西方社會遺留出「多黨制形成的政治縫隙」,也就難有黑社會的生存空間。那些在真實社會中呼風喚雨的大哥、悍匪,往往只有在被判決或被追捕的時候才被廣泛認知,比如黎強,比如周克華。(即便如此,追捕連環殺人犯周克華的時候,網上還有很多人親切稱其為「爆頭哥」)

然而互聯網視頻的興盛,為「有匪氣的社會人」們打開了一片天——

2014年初,瀋陽市五三鄉營盤村村民趙金龍,憑藉「史上最搞笑劫匪」、「大力出奇蹟」等標籤走紅網路,被稱為「大力哥」。出獄後,大力哥被網路公司簽下,成為主播。

2016年中,前錦州市二手車從業者李天佑,憑藉在YY上坐擁1600萬粉絲,被媒體和公眾冠以「喊麥之王」稱號。

(圖片來自設計師

@沾啊)

2016年11月,廣西南寧偷車賊周某,憑藉「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看守所比家裡好多了」等發言走紅,被網民奉為「精神領袖」、「竊·格瓦拉」。

2017年8月,前重慶市夜店駐唱歌手周延,由於在《中國有嘻哈》中晉級總決賽,微博粉絲漲到170萬,江湖人稱「GAI爺」。

無論你喜歡與否,他們的公眾印象是極其深刻的。即便只說他們的稱號,其生動形象也足以在腦海中瞬間浮現。

這些人中,大力哥因搶劫未遂被判了兩年;被刑拘的竊格瓦拉自稱曾偷電瓶車近千輛;MC天佑上學時每天能收上百元保護費;GAI在16歲時就進了少管所,並因持刀捅人而不得不遠離家鄉。

可能有人會質疑,拿MC天佑、GAI與另兩位蹲局子的類比是否恰當。實際上,匪氣、社會氣正與MC天佑、GAI的表演才華密不可分,借倪一寧評述GAI的說法是「那些不堪的經歷造就了他歌詞里的生動」。況且,如果抹掉社會人的身分,這二位將從根本上喪失成為話題人物的資格。遼寧的快手主播和重慶的地下酒吧里,不缺少能喊麥和freestyle的高手。

低道德優勢

在本文開頭我們就總結過,這類人出名前的共同點是「學歷一般、收入有限、階層低微、長相抱歉、人品存疑、觸犯刑律、言談粗鄙」。所以我們既不能按古惑仔那種「魅力型反派」去解讀他們,也不能按華爾街之狼那種「高能力罪犯」去解讀他們。

那他們為何能在今時今日的中國走紅呢?除去MC天佑和GAI的表演才華偶然被認可之外,他們這一類人在內核中還有某種更深層次的共鳴嗎?

還是回到「人設」的定義上來。但凡能夠成立的「人設」,一定是受眾對某種自身不具備之優良屬性的期望。即是說,這些身有匪氣的社會人兒,應該擁有些我們普通人所不具備的優良屬性。

我為社會人身上的這種優良屬性下了個定義,叫「低道德優勢」。沒錯,道德感差的確是一種優勢,而且是天生的優勢。

美國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保羅?布盧姆在著作《善惡之源》中,以實證方式證明了道德感是從嬰兒期開始起源的。而心理學亦證實童年期的品行障礙,可能是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可識別線索。按照美國精神障礙診斷統計手冊中的定義,反社會人格障礙需同時包含下邊列舉的三個以上特質:

1.經常違法或藐視法律;

2.時常說謊並欺騙他人;

3.沒有事先計劃地衝動行事;

4.可能會有好鬥的攻擊傾向;

5.很少考慮他人的安全;

6.無責任感,不能履行財務上的義務;

7.無法感受懊悔或罪疚感。

正常社會中,這種具備反社會行為、缺乏共情、自我中心的人並不多,大概只有1%。然而在公司高管群體中,這種反社會人格的比例很可能高達4%。牛津大學的心理學家凱文·達頓調查了來自各行業的5400名對象後,列出了心理變態者最多的幾種職業:CEO位列榜首,接著依次是律師、媒體從業者、推銷員和外科醫生。美國一項針對創業者的研究也表明,這些人在年輕時常會參與一些具有破壞性的甚至是非正當性的活動,比如飈車、酗酒、打架。

早在1941年,研究者就發現,作為反社會心理變態者,他們的人生很可能是極端化的,要麼走上巔峰,要麼非常失敗。也就是說,雖然反社會人格比常人更容易犯罪,但他們中卻有一部分人擁有成功的人生,變態人格反倒幫助了這些人。

這個推論在邏輯上也是可以論證的——「靠不道德乃至違法的方式發財,其經濟學本質其實是謀求更寬鬆的約束條件。」

通過作家張宏傑對成功人士的刻畫,我們可以更形象地理解反社會人格對成功的助力——「他們既才華橫溢,又蔑視道德,同時又幾乎都是心理疾病患者。他們超人地精力充沛甚至似乎永遠處於亢奮狀態。他們如同兒童一樣自大、霸道、天真、自私,又出人意料地粗俗、直接、野蠻、信口開河。他們背信棄義,說過的話轉身就忘,用過的人隨手就扔。但是奇怪的是,他們似乎正是因此而成功。如果堅持中等水平的誠實、優雅,似乎就意味著你要與『成功』絕緣。」

同時,由於反社會人格往往與自戀、冒險、果決、堅韌等元素相輔相成,他們也就更容易構成我們所說的「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科幻作家夏笳曾總結過:「幾乎所有的反派都是魅力十足思想激進的改革家,行動力強目標明確,他們敢於想像一種完全不同的世界秩序,並在時機還未成熟就急著實現理想。而所有偉大光正的主人翁們,都是傳統主流意識的捍衛者,他們三觀保守缺乏創造力,除了打打怪獸回家睡睡妹紙以外幾乎沒有別的追求。」

你看,如果你堅持中等水平的誠實、優雅,就意味著要與成功絕緣了。然而人類恰恰是一個容易高估自己道德表現的生物,根據多項研究發現,無論調查對象是囚犯還是普通人,人類都普遍認為自己更加公正,善良和崇高,同時認為其他人的品性不如自己。

於是矛盾就此產生,我們既知道「守法朝朝憂悶,強梁夜夜歡歌,損人利己騎馬騾,正直公平挨餓」,卻又普通自認道德水平超凡。那麼當你我這樣的庸眾發現具有明顯反社會人格傾向,人品不僅存疑甚至堪憂的社會人時,腦海中自然就會給出一個樸素的判斷——「這應該是個能幹大事的」。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看了越多GAI爺的黑料越沒辦法討厭他」,百度MC天佑吧里也常常出現「由黑粉變路人,從路人變佑粉,真性情!」的發言。

而且當人們在GAI成名後,再反推其「過著黯淡絕望糟亂的人生,但還做著荒謬龐大的白日夢」的過往,就更容易產生一種心疼的情緒,套用喊麥的表達方式就是「一生征戰何人陪?」

「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

論證完社會人身上的低道德優勢後,我們要再想一個問題,這種優勢對於他們的人設建立,起到了什麼具體幫助呢?

VICE曾做過一期跟蹤採訪地下Rapper的節目,叫《川渝陷阱》。其中採訪到說唱歌手TY時,他這樣表述到——

但TY的這段表述還是過於含蓄了,與他同城發展的另一位歌手,謝帝,則將更直白的心聲唱到了央視舞台上——

2012年的一個周六,正在地鐵上趕赴酒吧演出的謝帝,接到了老闆「立刻到公司陪客戶」的電話。於是第二天謝帝憤而提筆,將大學時的習作《老子明天不上班》翻出來進行了完善——「老子明天不上班,不用見客戶裝孫子。明天不上班,可以活出一點真實。」

不上班,是每個最終能混出來的社會人的共同心愿。

天佑初中沒讀完就退學,因為「那時候看那些混社會的,走到哪別人都喊你一聲哥,特別羨慕那種生活。」而中專畢業後的GAI本可以在江蘇找到一個「廠里的工作」,卻因為不喜歡三點一線而待不住,後來辭去夜店工作的理由也是「我覺得年輕人就應該這樣,不要為了填飽肚子而去做不想做的事。」

到了去年,竊·格瓦拉將該理念推到了最高潮——「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

低道德優勢幫助社會人們在不正常上班的前提下,還足以找生計養活自己,或者把自己做成一個生意。而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流露出來的自由放肆、自信獨立,對廣大靠領工資過活的普通人無疑有著莫大吸引力。

上班打工,在公眾的傳統認知中,就是一種上限很低的求生方式。中文互聯網曾長期流傳一篇著名謠言文章,即「潮汕籍鉅賈李嘉誠的一篇勵志演講,演講題目為《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

其實你自己就是一座金山(無形資產),只是你不敢承認。寧可埋沒也不敢利用。寧可委委屈屈地幫人打工,把你的資產雙手拱讓給了你的老闆。

隨著互聯網變現渠道的興盛,以及全民創業熱潮的泛濫。人們愈發堅信互聯網給了普羅大眾足夠的支持,讓每個能獨立賺錢的人都有機會把自己做成生意。而那些經過一輪又一輪直播熱潮知識變現熱潮後,還在上班打工的人,無疑是被時代拋棄的落魄者

此時,社會人這個不可能通過上班打工獲得像樣收入,原本是上一代人口中「沒正經工作的混子」的群體,如今卻成了互聯網變現機遇中最敢放手一搏的弄潮兒。他們的大膽與豪興、卑微與發跡,無不刺激著朝九晚五者內心的軟肋。

誰沒在地鐵上接到過老闆要求加班的電話?誰不怕40歲就失業?誰不清楚自己的職業天花板在哪裡?

於是,當人們看到這些身有匪氣的社會人,通過互聯網一個個都變現成功時(就連搶劫犯大力哥直播都有140萬人看),可以想像受眾內心的膜拜感與衝擊感之強烈。

這依然還是一個命運的寵兒與落魄者的俗套故事,只不過這些寵兒的成功更難以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聊天有風險,建群需謹慎
BAT、谷歌、Facebook都在搞的神經機器翻譯,真的就地表最強了嗎?
噓!Facebook 正在上海悄悄尋找辦公室
共享單車投放量達到235萬,北京也踩了急剎車

TAG:虎嗅APP |